一种乘用车用螺接前副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63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前悬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乘用车用螺接前副车架;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依次固定在右纵梁和左纵梁之间,第三横梁的两端分别向后端延伸出右连接梁和左连接梁,第三横梁的两端与右连接梁和左连接梁的连接处分别设有控制臂前点安装耳片;右纵梁和左纵梁的后端上方分别设有定位销,定位销上设有内部设有螺纹通孔的控制臂右后安装凸台;将副车架分为四部分,铸铝本体采用低压铸造工艺,可以降低整体铸造难度,降低对生产设备的要求,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满足副车架连接点多,结构复杂等要求;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强度高,降低生产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乘用车用螺接前副车架
本技术属于前悬架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乘用车用螺接前副车架。
技术介绍
现有带前端框架的副车架多为钢板拼接形式,同时考虑铝材料特性,全铝副车架开发对结构的设计要求较高。现有乘用车前后副车架多为钢板焊接拼接结构,此种结构具有重量高,焊接质量控制困难,硬点尺寸精度困难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乘用车用螺接前副车架,在满足强度和承载能力的要求下,实现降重,同时副车架铸造部分采用整体机械加工,在尺寸精度控制方面存在优势。一种乘用车用螺接前副车架,包括铸造本体1,左侧羊角2,右侧羊角3和端框架4,其铸造本体1包括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第三横梁13、右纵梁14和左纵梁15,其中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和第三横梁13从后往前依次固定在右纵梁14和左纵梁15之间,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第二横梁12和第三横梁13之间也设有多个加强筋,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与右纵梁14的交接处分别设有右稳定杆盖板连接螺纹通孔5,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与左纵梁15的交接处分别设有左稳定杆盖板连接螺纹通孔6,第三横梁13与右纵梁14的交接处设有转向机安装螺纹通孔9,第三横梁13与左纵梁15的交接处设有转向机安装螺纹通孔9,第三横梁13与右纵梁14的交接处设有转向机安装螺纹通孔9,第二横梁12中部和第三横梁13中部之间的加强筋上设有转向机安装螺纹通孔9;第三横梁13的两端分别向后端延伸出右连接梁16和左连接梁17,右连接梁16和左连接梁17的前端上方分别设有右侧车身前安装凸台19和左侧车身前安装凸台20,右连接梁16和左连接梁17的前端端部分别设有右侧延伸梁支架安装板21和左侧延伸梁支架安装板22;左侧羊角2和右侧羊角3分别焊接在铸造本体1的第三横梁13的两端上方,端框架4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在右连接梁16和左连接梁17下方,左侧羊角2的顶面为左侧车身中间安装面10,右侧羊角3的顶面为右侧车身中间安装面18;铸造本体1的第三横梁13左端设有动力总成后悬置安装通孔23,第三横梁13的两端与右连接梁16和左连接梁17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右前下控制臂前点安装耳片24和左前下控制臂前点安装耳片25;右纵梁14和左纵梁15的后端上方分别设有右定位销26和左定位销27,左定位销27左端的左纵梁15上设有左车身后安装面28,右定位销26右端的右纵梁14上设有右车身后安装面29,右定位销26前方的右纵梁14上设有内部设有螺纹通孔的右前下控制臂右后安装凸台7,左定位销27前方的左纵梁15上设有内部设有螺纹通孔的左前下控制臂右后安装凸台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采用铸铝本体与铝型材螺接焊接的结构,将副车架分为四部分,铸铝本体采用低压铸造工艺,可以降低整体铸造难度,降低对生产设备的要求,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满足副车架连接点多,结构复杂等要求;前端框架采用铝型材拼焊,具有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强度高等优点;前后采用螺接的方式,可以降低生产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铸造本体、2左侧羊角、3右侧羊角、4端框架、5右稳定杆盖板连接螺纹通孔、6左稳定杆盖板连接螺纹通孔、7右前下控制臂右后安装凸台、8左前下控制臂右后安装凸台、9转向机安装螺纹通孔、10左侧车身中间安装面、11第一横梁、12第二横梁、13第三横梁、14右纵梁、15左纵梁、16右连接梁、17左连接梁、18右侧车身中间安装面、19右侧车身前安装凸台、20左侧车身前安装凸台、21右侧延伸梁支架安装板、22左侧延伸梁支架安装板、23动力总成后悬置安装通孔、24右前下控制臂前点安装耳片、25左前下控制臂前点安装耳片、26右定位销、27左定位销、28左车身后安装面、29右车身后安装面。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乘用车用螺接前副车架,包括铸造本体1,左侧羊角2,右侧羊角3和端框架4,其铸造本体1包括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第三横梁13、右纵梁14和左纵梁15,其中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和第三横梁13从后往前依次固定在右纵梁14和左纵梁15之间,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第二横梁12和第三横梁13之间也设有多个加强筋,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与右纵梁14的交接处分别设有右稳定杆盖板连接螺纹通孔5,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与左纵梁15的交接处分别设有左稳定杆盖板连接螺纹通孔6,第三横梁13与右纵梁14的交接处设有转向机安装螺纹通孔9,第三横梁13与左纵梁15的交接处设有转向机安装螺纹通孔9,第三横梁13与右纵梁14的交接处设有转向机安装螺纹通孔9,第二横梁12中部和第三横梁13中部之间的加强筋上设有转向机安装螺纹通孔9;第三横梁13的两端分别向后端延伸出右连接梁16和左连接梁17,右连接梁16和左连接梁17的前端上方分别设有右侧车身前安装凸台19和左侧车身前安装凸台20,右连接梁16和左连接梁17的前端端部分别设有右侧延伸梁支架安装板21和左侧延伸梁支架安装板22;左侧羊角2和右侧羊角3分别焊接在铸造本体1的第三横梁13的两端上方,端框架4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在右连接梁16和左连接梁17下方,左侧羊角2的顶面为左侧车身中间安装面10,右侧羊角3的顶面为右侧车身中间安装面18;铸造本体1的第三横梁13左端设有动力总成后悬置安装通孔23,第三横梁13的两端与右连接梁16和左连接梁17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右前下控制臂前点安装耳片24和左前下控制臂前点安装耳片25;右纵梁14和左纵梁15的后端上方分别设有右定位销26和左定位销27,左定位销27左端的左纵梁15上设有左车身后安装面28,右定位销26右端的右纵梁14上设有右车身后安装面29,右定位销26前方的右纵梁14上设有内部设有螺纹通孔的右前下控制臂右后安装凸台7,左定位销27前方的左纵梁15上设有内部设有螺纹通孔的左前下控制臂右后安装凸台8。其中左侧羊角2,右侧羊角3分别与铸造本体1采用焊接工艺,铸造本体1与端框架4采用螺接工艺。右定位销26:副车架与车身合装时,用于定位;左定位销27:副车架与车身合装时,用于定位;右车身后安装面29:用于连接车身;左车身后安装面28:用于连接车身;右稳定杆盖板连接螺纹通孔5:用于连接横向稳定杆右盖板连接螺栓;左稳定杆盖板连接螺纹通孔6:用于连接横向稳定杆左盖板连接螺栓;右前下控制臂右后安装凸台7:设有通孔螺纹,用于连接右前下控制臂后点;左前下控制臂右后安装凸台8:设有通孔螺纹,用于连接左前下控制臂后点;转向机安装螺纹通孔1009:用于连接转向机;右侧车身中间安装面18:用于连接车身;左侧车身中间安装面10:用于连接车身;动力总成后悬置安装通孔23:用于压装悬置衬套;右前下控制臂前点安装耳片24:设有通孔,用于与右前下控制臂采用螺栓相连;左前下控制臂前点安装耳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用车用螺接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铸造本体(1),左侧羊角(2),右侧羊角(3)和端框架(4),其铸造本体(1)包括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第三横梁(13)、右纵梁(14)和左纵梁(15),其中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和第三横梁(13)从后往前依次固定在右纵梁(14)和左纵梁(15)之间,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第二横梁(12)和第三横梁(13)之间也设有多个加强筋,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与右纵梁(14)的交接处分别设有右稳定杆盖板连接螺纹通孔(5),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与左纵梁(15)的交接处分别设有左稳定杆盖板连接螺纹通孔(6),第三横梁(13)与右纵梁(14)的交接处设有转向机安装螺纹通孔(9),第三横梁(13)与左纵梁(15)的交接处设有转向机安装螺纹通孔(9),第二横梁(12)中部和第三横梁(13)中部之间的加强筋上设有转向机安装螺纹通孔(9);/n第三横梁(13)的两端分别向后端延伸出右连接梁(16)和左连接梁(17),右连接梁(16)和左连接梁(17)的前端上方分别设有右侧车身前安装凸台(19)和左侧车身前安装凸台(20),右连接梁(16)和左连接梁(17)的前端端部分别设有右侧延伸梁支架安装板(21)和左侧延伸梁支架安装板(22);/n左侧羊角(2)和右侧羊角(3)分别焊接在铸造本体(1)的第三横梁(13)的两端上方,端框架(4)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在右连接梁(16)和左连接梁(17)下方,左侧羊角(2)的顶面为左侧车身中间安装面(10),右侧羊角(3)的顶面为右侧车身中间安装面(18);/n铸造本体(1)的第三横梁(13)左端设有动力总成后悬置安装通孔(23),第三横梁(13)的两端与右连接梁(16)和左连接梁(17)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右前下控制臂前点安装耳片(24)和左前下控制臂前点安装耳片(25);/n右纵梁(14)和左纵梁(15)的后端上方分别设有右定位销(26)和左定位销(27),左定位销(27)左端的左纵梁(15)上设有左车身后安装面(28),右定位销(26)右端的右纵梁(14)上设有右车身后安装面(29),右定位销(26)前方的右纵梁(14)上设有内部设有螺纹通孔的右前下控制臂右后安装凸台(7),左定位销(27)前方的左纵梁(15)上设有内部设有螺纹通孔的左前下控制臂右后安装凸台(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用车用螺接前副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铸造本体(1),左侧羊角(2),右侧羊角(3)和端框架(4),其铸造本体(1)包括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第三横梁(13)、右纵梁(14)和左纵梁(15),其中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和第三横梁(13)从后往前依次固定在右纵梁(14)和左纵梁(15)之间,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第二横梁(12)和第三横梁(13)之间也设有多个加强筋,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与右纵梁(14)的交接处分别设有右稳定杆盖板连接螺纹通孔(5),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与左纵梁(15)的交接处分别设有左稳定杆盖板连接螺纹通孔(6),第三横梁(13)与右纵梁(14)的交接处设有转向机安装螺纹通孔(9),第三横梁(13)与左纵梁(15)的交接处设有转向机安装螺纹通孔(9),第二横梁(12)中部和第三横梁(13)中部之间的加强筋上设有转向机安装螺纹通孔(9);
第三横梁(13)的两端分别向后端延伸出右连接梁(16)和左连接梁(17),右连接梁(16)和左连接梁(17)的前端上方分别设有右侧车身前安装凸台(19)和左侧车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庭硕赵岑丁树伟武小一常海啸杨广宇乐逸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