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TBR防爆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854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用TBR防爆胎,属于轮胎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所述防爆胎的胎面由胎面胶构成,且包括四层带束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第四带束层的宽度小于第三带束层;在防爆胎的胎肩位置还设置有零度带束层,零度带束层设置在第三带束层上且位于第四带束层的两侧;所述防爆胎的胎冠表面沿胎冠中间至胎肩的方向由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连接而成,第二弧面的半径小于第一弧面的半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轮胎胎面仅由胎面胶构成,能够有效地减少轮胎胎冠的变形,解决冠爆甚至冠脱的早期使用病象,大大提升轮胎的整体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用TBR防爆胎
本技术涉及轮胎
,具体涉及一种矿用TBR防爆胎。
技术介绍
在矿业车辆行驶过程中,特别是硬质恶劣路况,一方面超载现象特别严重,另一方面路面有很多碎石块,在这种路况下使用的轮胎,往往由于胎冠区域变形过大,导致轮胎早期出现冠爆甚至冠脱的现象。从目前轮胎普遍采用双层胎面及其带束层的结构设计来看,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矿用TBR防爆胎,胎面仅由胎面胶构成,能够有效地减少轮胎胎冠的变形,解决冠爆甚至冠脱的早期使用病象,大大提升轮胎的整体使用寿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矿用TBR防爆胎,所述防爆胎的胎面由胎面胶构成,且包括四层带束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第四带束层的宽度小于第三带束层;在防爆胎的胎肩位置还设置有零度带束层,零度带束层设置在第三带束层上且位于第四带束层的两侧;所述防爆胎的胎冠表面沿胎冠中间至胎肩的方向由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连接而成,第二弧面的半径小于第一弧面的半径。优选地,所述第四带束层两侧的零度带束层均为两层结构。优选地,所述零度带束层与第四带束层的间距为1-2mm。优选地,所述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的角度为15°-18°。优选地,所述第一弧面的半径为1000-1200mm,第二弧面的半径为750-900m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正常轮胎的胎面胶采用的“胎面胶+基部胶”的形式,由于基部胶硬度偏低,容易导致胎冠刚性不足,轮胎运行过程中变形过大,生热脱层,而本技术的防爆胎的胎面仅由胎面胶构成,能够有效地减少轮胎胎冠的变形,解决冠爆甚至冠脱的早期使用病象,大大提升轮胎的整体使用寿命。2.轮胎在高承载恶劣的路况下,会导致胎冠变形较大,整体刚性不足,本技术采用四层带束层和零度带束层结构,四层带束层增加了胎冠的刚性、零度带束层则增加了胎肩部位的强度,可以避免出现肩空、爆胎的问题。3.本技术的胎冠表面由两段弧构成,避免了一段弧设计造成的胎肩至胎冠中间位置的弧度过大,起到很好的过渡缓冲作用,能使整个胎冠受力更加均匀,避免胎冠局部受力导致变形过大的问题。4.本技术的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与胎冠表面的角度为15°-18°,能够在保证胎侧强度的前提下,使得胎冠刚性达到最强,减少轮胎的周向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带束层、2-第二带束层、3-第三带束层、4-第四带束层、5-零度带束层、6-第一弧面、7-第二弧面。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矿用TBR防爆胎,所述防爆胎的胎面(胎冠和胎肩)由胎面胶构成,且包括四层带束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第三带束层3和第四带束层4,第四带束层4的宽度小于第三带束层3;在防爆胎的胎肩位置还设置有零度带束层5,零度带束层5设置在第三带束层3上且位于第四带束层4的两侧,零度带束层5与第四带束层4的间距为1-2mm,零度带束层5采用两层结构;所述防爆胎的胎冠表面沿胎冠中间至胎肩的方向由第一弧面6和第二弧面7连接而成,第一弧面6的半径为1000-1200mm,第二弧面7的半径为750-900mm。本实施例的轮胎胎面仅采用胎面胶制成,而不是原来的胎面胶+基部胶的形式,解决了基部胶硬度低导致的胎冠刚性不足、轮胎行驶时变形过大、生热脱层的问题,大大提升了轮胎的使用寿命。同时,本实施例的轮胎采用四层带束层和零度带束层5相结合的带束层结构,同时提高了胎冠和胎肩的刚性和强度,避免出现肩空、爆胎的问题。此外,现有轮胎胎冠表面采用一段弧设计,使得胎冠的中间位置至胎肩的弧度会过大,导致胎冠受力变形过大。而本实施例的胎冠表面采用两段弧设计,将胎冠中间位置至胎肩的区域划分为两段弧,且两段弧的半径不同但相近,可以起到很好的过渡缓冲作用,避免胎冠局部受力导致变形过大的问题。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第二带束层2、第三带束层3和第四带束层4的角度为15°-18°,即第二带束层2、第三带束层3和第四带束层4与胎冠面的夹角为15°-18°。带束层与胎冠面的角度越大,轮胎充气后胎冠越鼓,轮胎的周向箍紧力小,说明胎冠的刚性越弱;反之这个角度越小,说明胎冠的刚性越强,但角度过小则会导致胎侧的强度过弱。因此本实施例经过研究发现,当这个角度呈15°-18°时轮胎的性能最好,既能保证胎侧的强度,又能提高轮胎的周向箍紧力,减少轮胎的周向变形。尽管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技术的涵盖范围内/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用TBR防爆胎,其特征在于:/n所述防爆胎的胎面由胎面胶构成,且包括四层带束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第三带束层(3)和第四带束层(4),第四带束层(4)的宽度小于第三带束层(3);在防爆胎的胎肩位置还设置有零度带束层(5),零度带束层(5)设置在第三带束层(3)上且位于第四带束层(4)的两侧;/n所述防爆胎的胎冠表面沿胎冠中间至胎肩的方向由第一弧面(6)和第二弧面(7)连接而成,第二弧面(7)的半径小于第一弧面(6)的半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TBR防爆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爆胎的胎面由胎面胶构成,且包括四层带束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第一带束层(1)、第二带束层(2)、第三带束层(3)和第四带束层(4),第四带束层(4)的宽度小于第三带束层(3);在防爆胎的胎肩位置还设置有零度带束层(5),零度带束层(5)设置在第三带束层(3)上且位于第四带束层(4)的两侧;
所述防爆胎的胎冠表面沿胎冠中间至胎肩的方向由第一弧面(6)和第二弧面(7)连接而成,第二弧面(7)的半径小于第一弧面(6)的半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TB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国瞿安业李淼陈朋
申请(专利权)人:泰凯英青岛专用轮胎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