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载重汽车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475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轮胎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微型载重汽车胎,包括轮胎本体,轮胎本体的外圈为胎冠,轮胎本体的侧面从外圈至内圈的方向依次为胎肩、胎侧、趾口,所述胎侧和胎肩的交汇处设有凸出于胎侧和胎肩的防擦环;所述趾口的位置设有防脱圈;所述轮胎本体内设有骨架结构,所述骨架结构包括有外而内依次布置的靠近胎冠的缓冲层、第一帘布层、第二帘布层、第三帘布层、第四帘布层、气密层,所述趾口处设有三角胶和钢丝圈。该载重汽车胎采用四层帘布结构,结合大角度的防脱圈和额外设置的防擦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轮胎的载重负荷和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载重汽车胎
本技术涉及轮胎领域,具体为一种微型载重汽车胎。
技术介绍
申请人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提出了一项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CN104786742B,其公开了一种微型载重汽车半钢子午线轮胎,包括截面呈拱形的胎体,所述胎体的两边沿是胎圈部分,胎体的内侧面设有内面胶,胎体的胎侧部分外侧设有胎侧胶,胎体的胎冠部分外侧依次设有带束层和胎冠胶,胎体的胎肩部分设有胎肩垫胶,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包括至少两层胎体帘布,所述带束层两端延伸至胎体的胎肩部分并压在胎肩垫胶上;所述胎体帘布采用高强力加密尼龙布,当胎体帘布为两层时,扯断强力≥313.6N/根,经纱密度≥88根/10cm;当胎体帘布为四层时,扯断强力≥215.6N/根,经纱密度≥100根/10cm,胎体帘布的裁布角度为8°~10°。该方案采用了4层胎体帘布,以有效的提高载重能力。目前三轮车应用广泛,部分新改进的小型多用途三轮车载重较大,主要用于各类型矿山、农场、建筑、山区使用,因其载重负荷大,行驶的路面状况极差。轮胎作为唯一接触地面的媒介,必须能承受超高负荷以及具备极高的强度,目前市场常规的载重型轮胎已无法满足这类车辆载重行驶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载重汽车胎,该载重汽车胎采用四层帘布结构,结合大角度的防脱圈和额外设置的防擦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轮胎的载重负荷和强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型载重汽车胎,包括轮胎本体,轮胎本体的外圈为胎冠,轮胎本体的侧面从外圈至内圈的方向依次为胎肩、胎侧、趾口,所述胎侧和胎肩的交汇处设有凸出于胎侧和胎肩的防擦环;所述趾口的位置设有防脱圈;所述轮胎本体内设有骨架结构,所述骨架结构包括有外而内依次布置的靠近胎冠的缓冲层、第一帘布层、第二帘布层、第三帘布层、第四帘布层、气密层,所述趾口处设有三角胶和钢丝圈。在上述的微型载重汽车胎中,所述胎冠的陆占比为65%。在上述的微型载重汽车胎中,所述胎冠的中央设有多个第一凸块,所述多个第一凸块绕胎冠表面围成一圈,所述胎冠的两侧设有多个延伸到胎冠边缘的第二凸块,每个第一凸块的两侧分别对应一个第二凸块。在上述的微型载重汽车胎中,所述第一凸块的中央设有一对L形的第一凹进部。在上述的微型载重汽车胎中,所述第二凸块上设有第二凹进部。在上述的微型载重汽车胎中,所述防脱圈在沿轮胎本体的径向的剖面上是三角形,所述防脱圈的剖面的高与轮胎本体的宽度的比例为2:40-45。在上述的微型载重汽车胎中,所述钢丝圈为4*5合计20根钢丝组成。在上述的微型载重汽车胎中,所述缓冲层、第一帘布层、第二帘布层、第三帘布层、第四帘布层均为聚酰胺纤维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四层帘布结构,结合大角度的防脱圈和额外设置的防擦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轮胎的载重负荷和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沿轮胎本体的径线的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胎面的展开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2,一种微型载重汽车胎,包括轮胎本体1,轮胎本体1的外圈为胎冠2,轮胎本体1的侧面从外圈至内圈的方向依次为胎肩3、胎侧4、趾口5,所述胎侧4和胎肩3的交汇处设有凸出于胎侧4和胎肩3的防擦环6;所述趾口5的位置设有防脱圈7;所述轮胎本体1内设有骨架结构,所述骨架结构包括有外而内依次布置的靠近胎冠2的缓冲层8、第一帘布层9、第二帘布层10、第三帘布层11、第四帘布层12、气密层13,所述趾口5处设有三角胶14和钢丝圈15。本方案采用4层帘布层+1层缓冲层8的结构可以大大提升轮胎整体强度及负荷载重能力,胎侧4防擦条补强设计提升胎侧4强度及刚性,提升载重负荷能力。采用防脱圈7胎侧4轮廓设计,当缺气或侧转弯时不易脱座,行驶更加安全。本轮胎的规格如下表1:表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胎冠2的陆占比为65%,同时留有宽大的花纹沟,增加了行驶面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又不影响轮胎的制动能力。作为上述的胎面花纹的一种细化,所述胎冠2的中央设有多个第一凸块16,所述多个第一凸块16绕胎冠2表面围成一圈,所述胎冠2的两侧设有多个延伸到胎冠2边缘的第二凸块17,每个第一凸块16的两侧分别对应一个第二凸块17,所述第一凸块16的中央设有一对L形的第一凹进部18,所述第二凸块17上设有第二凹进部19。第二凹进部19和第一凹进部18都是为了提高第一凸块16和第二凸块17的抓地能力,在提高陆占比的同时,保持制动能力。经过上述改进,本轮胎的相关性能参数为:磨耗测试:测试标准GB9744-2015,测试温度25℃,测试气压500kpa。磨耗标志数6个(大于4个为合格),平均磨耗2.3mm(大于1.6mm为合格)。高速里程实验结果为:实验依据JY-3C-TD-922,环境温度40℃,转鼓周长5338mm,标准轮毂3.5B*12,标准气压500kPa,标准负荷560kg;累计行驶时间2.5h,累计规定里程217km,轮胎状况(包括胎冠2和胎肩35):无异常。耐久里程实验结果为:与高速里程实验条件类似,累计行驶时间200h,累计规定里程16008km,轮胎状况(包括胎冠2和胎肩35):无异常。轮胎强度测试实验结果:与高速里程实验条件类似,环境温度20℃,选取5个刺穿点,其中1-5点未击穿。1-5点破坏强力最小6276N,压入深度105mm,破坏能最小339.2N.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脱圈7在沿轮胎本体1的径向的剖面上是三角形,所述防脱圈7的剖面的高与轮胎本体1的宽度的比例为2:40-45,所述钢丝圈15为4*5合计20根钢丝组成,所述缓冲层8、第一帘布层9、第二帘布层10、第三帘布层11、第四帘布层12均为聚酰胺纤维制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载重汽车胎,包括轮胎本体,轮胎本体的外圈为胎冠,轮胎本体的侧面从外圈至内圈的方向依次为胎肩、胎侧、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侧和胎肩的交汇处设有凸出于胎侧和胎肩的防擦环;所述趾口的位置设有防脱圈;所述轮胎本体内设有骨架结构,所述骨架结构包括由外而内依次布置的靠近胎冠的缓冲层、第一帘布层、第二帘布层、第三帘布层、第四帘布层、气密层,所述趾口处设有三角胶和钢丝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载重汽车胎,包括轮胎本体,轮胎本体的外圈为胎冠,轮胎本体的侧面从外圈至内圈的方向依次为胎肩、胎侧、趾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侧和胎肩的交汇处设有凸出于胎侧和胎肩的防擦环;所述趾口的位置设有防脱圈;所述轮胎本体内设有骨架结构,所述骨架结构包括由外而内依次布置的靠近胎冠的缓冲层、第一帘布层、第二帘布层、第三帘布层、第四帘布层、气密层,所述趾口处设有三角胶和钢丝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载重汽车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冠的陆占比为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载重汽车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胎冠的中央设有多个第一凸块,所述多个第一凸块绕胎冠表面围成一圈,所述胎冠的两侧设有多个延伸到胎冠边缘的第二凸块,每个第一凸块的两侧分别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镇
申请(专利权)人:晋勇清远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