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工程子午胎子口质量稳定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89550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30 1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证工程子午胎子口质量稳定的方法,属于轮胎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证工程子午胎子口质量稳定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
,具体涉及一种保证工程子午胎子口质量稳定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工程子午轮胎胎胚成型过程中,因成型过程部分工艺设计不合理,胎胚成型过程中存在子口部位胶料挤压移位问题,被挤压后的胎胚硫化后子口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胶问题,最终导致轮胎返工或降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保证工程子午胎子口质量稳定的方法,通过撑块撑起位置确认

撑块撑起的变压控制

撑块宽度调整

撑块位置与成型鼓中心对称性检查,可有效提升工程子午胎子口部位质量的稳定性与符合性,避免因此造成子口部位缺胶或子口宽度窄降级的质量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保证工程子午胎子口质量稳定的方法:1)成型之前操作左右胶囊鼓向成型鼓内侧移动,最终使胶囊鼓的撑块与胎胚钢丝圈呈同心状态;2)成型过程中,在成型鼓工位完成对胎筒的扣圈操作后,撑块撑起的压力为
F1
,然后进行贴合件压合

垫胶贴合操作,胎体反包及压合结束后进行子口部件贴合,子口部件按照定位完成贴合后,撑块撑起的压力为
F2
,且
F2

F1
,随后再进行后续操作

[0005]优选地,
F2=2/3F1。
[0006]优选地,所述撑块的
U
形槽内部宽度为胎胚钢丝圈宽度的
2.3

3.2


[0007]优选地,生产之前,每班次对成型反包鼓工位两侧的胶囊鼓距成型鼓的距离进行测量,测量值分别记为
A、B

A

B≤5mm
时方可进行后续操作,否则停机调整

[0008]优选地,胎胚的子口部件完成反包压合操作后,撑块由撑起状态调整为非撑起状态,然后进行后续操作

[000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撑块撑起位置确认

撑块撑起的变压控制

撑块宽度调整

撑块位置与成型鼓中心对称性检查,可有效提升工程子午胎子口部位质量的稳定性与符合性,避免因此造成子口部位缺胶或子口宽度窄降级的质量问题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胶囊鼓撑块撑起的确认位置示意图

[0012]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撑块与胎胚钢丝圈的宽度对比示意图

[0013]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两侧胶囊鼓距成型鼓距离的示意图

[0014]图中,
1、
撑块;
2、
胶囊鼓;
3、
钢丝圈;
4、
成型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0016]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证工程子午胎子口质量稳定的方法:1)成型之前操作左右胶囊鼓2向成型鼓4内侧移动,最终使胶囊鼓2的撑块1与胎胚钢丝圈3呈同心状态(如图1所示),防止胶囊鼓2距离成型鼓4太远或太近造成胎胚子口部件挤伤,造成子口部位材料分布异常;并且,撑块1进入成型鼓4内的距离
=1/2
钢丝圈宽度
+
胎筒厚度
+
(5‑
10

mm
,可避免轮胎的子口部件被撑块1挤伤;2)成型过程中,在成型鼓4上完成对胎筒的扣圈操作后,撑块1撑起的压力为
F1
,然后进行贴合件压合

垫胶贴合操作,胎体反包及压合结束后进行子口部件贴合,子口部件按照定位完成贴合后,撑块1撑起的压力为
F2
,且
F2=2/3F1
,随后再进行后续的胎圈垫胶贴合

子口部件反包压合等操作

之所以要降低压力,是因为撑块1的材质主要为金属,硬度大于橡胶,在贴合子口部件之前,撑块1主要撑在钢丝圈3下方,钢丝圈3的材质同为金属材质,其与撑块1的刚度类同,不会出现挤压移位问题;而贴合子口部件后,子口部件的主要成分为橡胶,刚性相对弱于撑块1与钢丝圈3,且其设计位置在钢丝圈3与撑块1之间,若撑块1长时间撑起挤压子口部件,势必造成子口部件被挤压变形

移位,最终导致子口部件材料分布异常,导致成品外观质量问题

因此贴合子口部件后降低撑块1撑起的压力,可以避免上述问题

[0017]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撑块1的
U
形槽内部宽度为胎胚钢丝圈3宽度的
2.3

3.2


撑块1宽度过窄时,会造成
U
形槽顶点部位的子口部件被撑块1顶伤;撑块1宽度过宽时,撑块1会因长时间撑起时受力不同心造成斜向变形,最终造成子口缺胶

子口偏歪等质量问题

[0018]实施例3在实施例的基础上,生产之前,每班次对成型反包鼓工位两侧的胶囊鼓2距成型鼓4的距离进行测量,测量值分别记为
A、B
(如图3所示),
A

B≤5mm
时方可进行后续操作,否则停机调整

这样做可以避免因胶囊鼓2不对称导致胎胚撑起位置偏差,最终影响轮胎子口部位材料分布

[0019]实施例4胎胚的子口部件完成反包压合操作后,撑块1由撑起状态调整为非撑起状态,然后进行后续的胎侧部件贴合与压合

胎筒上胶片的贴合与压合

坠扎等操作,完成胎筒的生产

子口部件贴合完成后,其位置在撑块1与成型鼓4之间,撑块1撑起时间过长会造成子口胶在撑块1挤压作用下出现压痕,此压痕硫化后会出现子口裂

缺胶质量问题,因此在子口部件贴合完成后,将撑块1由撑起状态调整为非撑起状态,可避免此问题的发生

[0020]尽管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

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保证工程子午胎子口质量稳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1)成型之前操作左右胶囊鼓(2)向成型鼓(4)内侧移动,最终使胶囊鼓(2)的撑块(1)与胎胚钢丝圈(3)呈同心状态;2)成型过程中,在成型鼓(4)工位完成对胎筒的扣圈操作后,撑块(1)撑起的压力为
F1
,然后进行贴合件压合

垫胶贴合操作,胎体反包及压合结束后进行子口部件贴合,子口部件按照定位完成贴合后,撑块(1)撑起的压力为
F2
,且
F2

F1
,随后再进行后续操作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证工程子午胎子口质量稳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F2=2/3F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证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燕龙王传铸赵君印海建岳振
申请(专利权)人:泰凯英青岛专用轮胎技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