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行车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65183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行车试验装置包含:平带机构(200),其构造具有:第一滚筒对(210),包含可旋转地支撑该第一滚筒对的各个滚筒的一对轴承(232、234)的第一轴承部,及相互连结该第一滚筒对的第一无端带(220),安装于车辆上的轮胎中的至少一个轮胎与该第一无端带抵接,该第一无端带追随该至少一个轮胎的旋转,而绕该第一滚筒对转动;轴承支撑构件(236),其固定该第一轴承部的一对轴承的机壳;负载感测器(721、722),其计测从车辆的轮胎传达至前述平带机构的力;及基座(700);该至少一个轮胎与该第一无端带,在构成该第一滚筒对的二个滚筒的大致中间位置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与安装于汽车等车辆的轮胎的胎棱面抵接,自旋 转的轮胎承受的力及轮胎的圆周速度等计测的车辆用行车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先前,汽车制造中的最后检查时,或是汽车的车辆检验时,为了 判断汽车的各种行车性能是否满足指定的基准,利用记载于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6-18369)中的车辆用行车试验装置。该车辆用行车试验装 置包含与安装于汽车上的轮胎抵接的滚筒、使该滚筒转动的驱动马 达以及各种感测器。设置汽车以使得轮胎搭载于滚筒上,然后通过使 该滚筒旋转而驱动轮胎。并通过感测器计测轮胎驱动时的各种计测值 (负载的变动及轮胎的圆周速度等)。通过使用该机构进行试验,可在有 限的试验空间内,获得与实际在路上行车而获得的试验结果大致等价 的试验结果。使用此种试验装置可进行制动力计测试验、力变动计测试验及速 率表试验等。此时,制动力计测试验是判断汽车的脚刹车及侧刹车的 制动力的大小是否满足指定基准的试验,力变动计测试验是计测驾驶 汽车时产生的力的各方向成分(平行于前后、左右、上下的各轴的方向 成分,及包含各轴周围力矩的6个分力)的试验,此外,速率表试验是 验证汽车的速率表的显示内容是否显示正确速度的试验。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此种先前的行车试验装置中,与轮胎的胎棱面抵接的是滚 筒的圆周面,而非相当于路面的平面。因此,通过先前的行车试验装 置进行的试验,严格而言,与在路上行车的行车试验不等价。此外,制动力计测试验中,需要使轮胎以低速(圆周速度0.1 0.25km /小时程度)且较高的扭矩转动。另外,在速率表试验及力变动计测试验中,需要使轮胎以高速(圆周速度6 40km/小时程度)旋转。为了以 同一个试验装置计测速率表试验、力变动计测试验及制动力计测试验, 需要采用可使轮胎以高速且高扭矩旋转的马达,或是采用以变速齿轮 切换低速、高扭矩驱动与高速、低扭矩驱动的马达。但是,由于此种 马达价格高,因此,先前分别提供进行制动力计测试验用的试验装置 以及进行速率表试验及力变动计测试验用的试验装置。 此外,先前计测从轮胎传导至滚筒的负载变化时,使用在弹性体中安 装应变计的负载感测器的负载传感器。在需要计测大负载的制动力计 测试验用中,需要使用0 1000kgf程度的测定范围的负载传感器。另 外,力变动计测试验中,需要更正确地计测0 100kgf程度的较小负载。 通常负载传感器的输出中含有0.1 0.5%程度的测定误差。因此,前述 制动力计测试验用的负载传感器的测定误差为1 5kgf程度,而无法以 制动力计测试验用的负载传感器正确地计测力变动。因而,以同一个 装置进行制动力计测试验与力变动计测试验时,需要分别准备单独的 制动力计测用的负载传感器与力变动计测试验用的负载传感器。本专利技术一种形态的车辆用行车试验装置包含第一滚筒对,可旋 转地支撑第一滚筒对的各个滚筒的包含一对轴承的第一轴承部以及相 互连结第一滚筒对的第一无端带。此外,包含平带机构,其构造为安 装于车辆上的轮胎中的至少一个轮胎与第一无端带抵接,第一无端带 追随该至少一个轮胎的旋转,而绕第一滚筒对转动。通过该平带机构 而支撑前述至少一个轮胎。此时,前述至少一个轮胎与第一无端带, 在构成第一滚筒对的二个滚筒中间位置接触地配置。采用前述车辆用行车试验装置,与滚筒的圆筒面与轮胎接触的先 前构造不同,为车辆的轮胎配置于大致平面状地伸展的无端带上部的 外周面上而构成。亦即,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构造,是在轮胎配置于平面上 的状态下进行各种行车试验。因此,与滚筒抵接于轮胎的先前构造比 较,可实现更接近实际路面状态的试验环境。此外,本专利技术其它一种形态的车辆用行车试验装置包含轮胎驱动 机构,其与安装于车辆上的轮胎的胎棱面接触,而旋转驱动该轮胎, 该轮胎驱动机构具有驱动轮胎驱动机构本身用的旋转构件。此外,车 辆用行车试验装置包含第一马达,其使旋转构件旋转;第一单向轴承,其设于第一马达的旋转轴与旋转构件的旋转轴之间;第二马达, 其使旋转构件旋转;及第二单向轴承,其设于第二马达的旋转轴与该 旋转构件的旋转轴之间。此种使用二个单向轴承的构造中,旋转构件追随第一及第二马达 的旋转运动中转数较大者而旋转驱动。因此,即使是仅第一及第二马 达的任何一方驱动的状态,未驱动的马达不致对驱动的马达造成旋转 阻力,可使旋转构件顺利地旋转。如第一马达为可低扭矩、高速旋转 的马达,另外,第二马达为可高扭矩、低速旋转的马达,于速率表试 验时及力变动试验时,而需要使轮胎高速旋转时,使用第一马达驱动 轮胎及驱动机构,于制动力计测试验时,而需要以高扭矩使轮胎旋转 时,使用第二马达驱动轮胎及驱动机构。如此,本专利技术可使用二台马 达中的任何一个来驱动一个轮胎及驱动机构,无须使用可高扭矩、高 速旋转的马达及变速机构,以一台装置即可迸行速率表试验、力变动 试验及制动力计测试验。此外,本专利技术另外一种形态的车辆用行车试验装置具有与安装 于车辆上的轮胎的胎棱面接触而旋转驱动该轮胎的轮胎驱动机构;及 驱动轮胎驱动机构的旋转构件的旋转轴;并包含可旋转地支撑该旋 转轴的轴承,及计测从车辆的轮胎传达至轮胎驱动机构的力的水晶压 电式负载感测器。水晶压电式负载感测器包含对于可测定的负载大小的测定误差小 的特征。因而,使用前述构造的车辆用行车试验装置,可以同一个负 载感测器实施负载变动幅度大的制动力计测试验与负载变动幅度小的 力变动试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用行车试验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用行车试验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用行车试验装置的钢带机构的主 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用行车试验装置的钢带机构的俯 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车辆用行车试验装置的控制部的方块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车辆用行车试验装置的钢带机构的俯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l行车试验装置100架台110L形导杆111导杆的一端112垫片120轮胎卡住装置122夹钳124夹钳130轮胎卡住装置132夹钳134夹钳200皮带机构210滚筒对211旋转轴212驱动滚筒213第一从动滑轮214从动滚筒215第二从动滑轮216从动滚筒调整机构217回转式编码器220无端带222防滑材料232轴承234轴承236滚筒支撑板238主支撑板242第一驱动马达243第一单向轴承244马达支撑板245支臂246第一驱动滑轮248无端带252第二驱动马达253第二单向轴承256第二驱动滑轮258无端带300平带机构400斜坡500支撑带机构510滚筒512轴承513滚筒调整机构520滚筒522轴承530无端带540轴承支撑构件542底面543侧面544侧面600支撑滚筒机构611滚筒612滚筒613滚筒614滚筒615滚筒616滚筒617滚筒622轴承构件624轴承构件630调整器631基部632固定螺丝633螺帽640调整器641基部642固定螺丝643螺帽700座板710螺栓721负载感测器722负载感测器723负载感测器724负载感测器800控制部801控制器802计时器821充电放大器822充电放大器823充电放大器824充电放大器831滤波放大器831a信号输入端子831b控制信号输出端子 831c控制信号输出端子 832滤波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行车试验装置,包含:    平带机构,其构成具有:第一滚筒对;第一轴承部,包含可旋转地支撑该第一滚筒对的各个滚筒的一对轴承;及第一无端带,相互连结该第一滚筒对;安装于车辆的轮胎中的至少一个轮胎与该第一无端带抵接,该第一无端带追随该至少一个轮胎的旋转,而绕该第一滚筒对转动;    轴承支撑构件,固定于该第一轴承部的一对轴承的机壳;    负载感测器,计测从车辆的轮胎传达至前述平带机构的力;及    基座,将轴承支撑构件配置于其上;    且该至少一个轮胎与该第一无端带,在构成该第一滚筒对的二个滚筒的大致中间位置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繁
申请(专利权)人:国际计测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