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用轴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519634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8-07 21:21
车轮用轴承装置具备:在轴向一侧具有突缘部的轮毂轴;外圈;多个滚动体;保持架;安装在外圈的轴向的一个端部的密封构件。突缘部的轴向另一侧的侧面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具有第一粗糙度,所述第二侧面具有比第一粗糙度大的第二粗糙度。密封构件具备与第二侧面相对地设置的唇部,该唇部的前端具有通过与第二侧面进行滑动接触而磨损的磨损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轮用轴承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涉及车轮用轴承装置。
技术介绍
在机动车等车辆中,为了将车轮支承为旋转自如而使用车轮用轴承装置(轮毂单元)。车轮用轴承装置具备:在车辆外侧具有安装车轮的突缘部的轮毂轴;在该轮毂轴的径向外侧设置的外圈;设置在轮毂轴与外圈之间的多个滚珠等滚动体;保持多个滚动体的保持架。在这样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中,为了防止泥水等杂质从轴承外部侵入设有轮毂轴与外圈之间的滚动体的轴承内部而设置封闭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中,使向外圈的车辆外侧端部的内周压入的芯骨上硫化粘接的橡胶制的密封构件的唇部与突缘部的车辆内侧的侧面进行滑动接触,由此防止杂质向轴承内部的侵入。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0082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作为提高耐泥水性的结构的一例,如图5所示,可考虑在比突缘部30的侧面30a与密封构件31的唇部32接触的部位靠径向外侧的位置设置迷宫部33的结构。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使芯骨34上硫化粘接的密封构件31向径向外侧延长设置的前端部35向车辆外侧(轴向一侧)突出而作为突出部36,在该突出部36的前端面36a与突缘部30的侧面30a之间形成迷宫部33。通过缩窄密封构件31与突缘部30的侧面30a之间的间隙而减少到达唇部32的泥水量。然而,在形成图5所示那样的迷宫部33的情况下,存在如下的问题。首先,构成包含密封构件31的封闭装置的各部件存在制造、组装的公差,但是为了形成迷宫部33,需要设计成即使在公差最差时,即所述突出部36向车辆外侧突出的长度最长的情况下也能避免该突出部36的前端面36a与突缘部30的侧面30a接触。因此,需要增大间隙(突出部36的前端面36a与突缘部30的侧面30a之间的间隙)的标称值,但是这样的话,根据公差而下一次间隙变大,无法作为迷宫发挥功能,无法减少泥水的侵入量。另外,在所述突出部36的前端面36a与突缘部30的侧面30a接触时可能会产生噪音。此外,在所述突出部36的前端面36a与突缘部30的侧面30a进行了滑动接触的情况下,存由橡胶等制作的该突出部36断裂,迷宫部33破损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作出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形成稳定的迷宫部而提高耐泥水性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提供下述(1)的车轮用轴承装置。(1)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具备:轮毂轴,在轴向一侧具有安装车轮的突缘部;外圈,设置在所述轮毂轴的径向外侧;多个滚动体,设置在所述轮毂轴与所述外圈之间;保持架,保持所述多个滚动体;及密封构件,安装在所述外圈的轴向的一个端部,所述突缘部的轴向另一侧的侧面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具有第一粗糙度,所述第二侧面具有比第一粗糙度大的第二粗糙度,所述密封构件具备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地设置的唇部,该唇部的前端具有通过与所述第二侧面进行滑动接触而磨损的磨损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中,密封构件的唇部的前端设为通过与突缘部的第二侧面进行滑动接触而磨损的磨损面。该磨损在车轮用轴承装置安装于车辆而由使用者使用之前的阶段(工厂内的检査阶段等)或使用者的使用初期的阶段通过唇部的前端与第二侧面进行滑动接触而产生。唇部前端的磨损面与突缘部的第二侧面以接触压为0或者大致等于0的非常小的接触压接触。由此,能够在唇部前端的磨损面与突缘部的第二侧面之间形成非常小的间隙(迷宫),能够提高耐泥水性。磨损进展了一定程度的磨损面是与突缘部的第二侧面接触或不接触的状态,不存在磨损进一步进展的情况。由此,能够在唇部的前端与凸缘的侧面(第二侧面)之间形成稳定的迷宫部。(2)在上述(1)的车轮用轴承装置中,所述磨损面可以具有沿着周向的多个凸条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耐泥水性的车轮用轴承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剖视说明图。图2是图1所示的车轮用轴承装置的密封构件周边的放大剖视说明图。图3是密封构件的唇部前端部的剖视说明图。图4是与突缘部的第二侧面进行滑动接触的密封构件的唇部前端面的说明图。图5是密封构件的一例的剖视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轮用轴承装置。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为这些例,由权利要求书公开,并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轮用轴承装置1的剖视说明图,图2是图1所示的车轮用轴承装置1的密封构件周边的放大剖视说明图。也称为轮毂单元的车轮用轴承装置1安装于例如机动车的车身侧的悬架装置(转向节),将机动车的车轮支承为旋转自如。车轮用轴承装置1具备轮毂轴2、外圈3、作为滚动体的滚珠4、保持架5及封闭装置6、7。轮毂轴2具有内轴和内圈构件10。内轴一体地具有轴主体部8和车轮安装用的突缘部9。内轴例如由机械构造用碳钢制造。内圈构件10例如由高碳铬轴承钢制造。轴主体部8是在轴向上长的轴状的构件。突缘部9从轴主体部8的车辆外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设置,具有圆环形状。在突缘部9沿周向形成有多个孔11,在该孔11安装有车轮安装用的螺栓12。在突缘部9安装有未图示的车轮及制动盘。内圈构件10是环状的构件,嵌合地安装于轴主体部8的车辆内侧的端部。在轴主体部8的车辆外侧的外周面形成有轴滚道面2a,在内圈构件10的外周面形成有内圈滚道面2b。外圈3是圆筒状的构件,例如由机械构造用碳钢制造。外圈3具有圆筒形状的外圈主体13和从该外圈主体13向径向外侧延伸设置的固定用的突缘部14。该突缘部14固定于作为车身侧构件的转向节(未图示),由此将包含外圈3的车轮用轴承装置1固定于该转向节。在车轮用轴承装置1安装于车身侧的状态下,轮毂轴2具有的突缘部9侧成为车辆的外侧。换言之,设置突缘部9的轴向一侧,即,图1的左侧(突缘部9侧)成为车辆外侧,其相反侧即轴向另一侧,即,图1的右侧成为车辆内侧。而且,在车轮用轴承装置1中,与车轮用轴承装置1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向,即,图1的左右方向成为车轮用轴承装置1的轴向,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成为径向。在外圈3的内周面形成有车辆外侧的外圈滚道面3a和车辆内侧的外圈滚道面3b。车辆外侧的外圈滚道面3a与轴滚道面2a在径向上相对,车辆内侧的外圈滚道面3b与内圈滚道面2b在径向上相对,在车辆外侧及车辆内侧各自的滚道面之间配置有滚珠4。滚珠4沿轴向设置两列,各列的滚珠4由环状的保持架5保持。通过在轮毂轴2与外圈3之间设置多个滚珠4,外圈3成为在轮毂轴2的轴主体部8的径向外侧与该轮毂轴2呈同心状地设置的结构。车辆外侧的保持架5将车辆外侧的列包含的多个滚珠4沿周向空出间隔地保持。车辆内侧的保持架5将车辆内侧的列包含的多个滚珠4沿周向空出间隔地保持。保持架5例如可以由合成树脂制作。车辆内侧的封闭装置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具备:/n轮毂轴,在轴向一侧具有安装车轮的突缘部;/n外圈,设置在所述轮毂轴的径向外侧;/n多个滚动体,设置在所述轮毂轴与所述外圈之间;/n保持架,保持所述多个滚动体;及/n密封构件,安装在所述外圈的轴向的一个端部,/n所述突缘部的轴向另一侧的侧面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具有第一粗糙度,所述第二侧面具有比第一粗糙度大的第二粗糙度,/n所述密封构件具备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地设置的唇部,该唇部的前端具有通过与所述第二侧面进行滑动接触而磨损的磨损面。/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225 JP 2017-2472931.一种车轮用轴承装置,具备:
轮毂轴,在轴向一侧具有安装车轮的突缘部;
外圈,设置在所述轮毂轴的径向外侧;
多个滚动体,设置在所述轮毂轴与所述外圈之间;
保持架,保持所述多个滚动体;及
密封构件,安装在所述外圈的轴向的一个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水孝宜横田龙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