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构造
本公开涉及车身构造。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2013-506588号公报公开一种车身构造。在该车身构造中,具有设置于车辆的后部且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配置的纵梁。该纵梁为铝压铸制,由此提高了车身的弯曲刚度。然而,如上述日本特开2013-506588号公报所公开的车身构造那样,在纵梁为铝压铸制的情况下,虽然与钢板制相比弯曲刚度提高,但脆性变高。因此,在车辆的侧面碰撞(以下,简称为“侧碰”)时,特别是在如所谓的柱碰撞那样碰撞载荷集中在车辆的一部分的侧碰的情况下,存在纵梁破坏,因碎片而对周边的车辆构成物(燃料箱等)造成影响的可能性。因此,优选使纵梁中的特别是对车辆构成物造成影响的可能性较高的部位为钢板制,但若向压铸制的部位与钢板制的部位的结合部输入碰撞载荷,则存在结合脱落、钢板制的部位相对于压铸制的部位大幅度移动而导致车身整体大幅度变形的可能性。因此,上述日本特开2013-506588号公报中公开的车身构造在该点上存在改进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车辆碰撞时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构造,其中,具有:/n左右一对的第一车身骨架部件,设置于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配置且为压铸制;/n左右一对的第二车身骨架部件,与所述第一车身骨架部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结合,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配置且为钢板制;以及/n载荷传递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身骨架部件以及所述第二车身骨架部件中的任意一方,并且当向所述第一车身骨架部件以及所述第二车身骨架部件的至少一方沿着大致车辆前后方向输入碰撞载荷时,所述载荷传递部与所述第一车身骨架部件以及所述第二车身骨架部件中的任意另一方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125 JP 2019-0117061.一种车身构造,其中,具有:
左右一对的第一车身骨架部件,设置于车辆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配置且为压铸制;
左右一对的第二车身骨架部件,与所述第一车身骨架部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结合,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配置且为钢板制;以及
载荷传递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车身骨架部件以及所述第二车身骨架部件中的任意一方,并且当向所述第一车身骨架部件以及所述第二车身骨架部件的至少一方沿着大致车辆前后方向输入碰撞载荷时,所述载荷传递部与所述第一车身骨架部件以及所述第二车身骨架部件中的任意另一方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构造,其中,
所述第二车身骨架部件以覆盖所述第一车身骨架部件中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被结合,
所述载荷传递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车身骨架部件,且相对于所述第二车身骨架部件结合所述第一车身骨架部件的位置设置于与所述第一车身骨架部件分离的一侧,并且设置于与所述第二车身骨架部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剖面内,所述载荷传递部具有:接合部,在该剖面视角中与构成所述第二车身骨架部件的至少两个以上的多个壁部分别接合;和抵接部,将该接合部彼此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构造,其中,
所述载荷传递部的接合部相对于所述抵接部设置于与所述第一车身骨架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各务绫加,村田宗志朗,匂坂享史,田代雄大,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