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部防撞梁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445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7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前部防撞梁总成,包括中间梁、能够连接吸能盒的左端梁及能够连接吸能盒的右端梁;左端梁及右端梁对称设置在中间梁左右两侧,中间梁通过第一套筒与左端梁的第一断裂失效结构连接,当第一断裂失效结构失效后,中间梁左侧端部能够在左端梁内部移动;中间梁通过第二套筒与右端梁的第二断裂失效结构连接,当第二断裂失效结构失效后,中间梁右侧端部能够在右端梁内部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前部防撞梁总成,解决了传统防撞梁结构在正面壁障碰撞中,难以沿轴向均匀压溃,进而造成了整车前机舱关键结构变形不当与吸能不足,对乘员舱形成较大的碰撞冲击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部防撞梁总成
本技术属于汽车防撞梁
,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前部防撞梁总成。
技术介绍
防撞梁总成是汽车重要的安全防护结构,汽车发生碰撞过程中,防撞梁可以将碰撞力分散到车辆左右吸能盒、纵梁等吸能结构上,通过吸能盒与纵梁等结构的合理变形,减小传递到乘员舱的碰撞力。为了提高车辆安全性能,我国推出了正碰与偏置碰等不同类型的测试工况对整车进行实验评价,如正面100%刚性壁障碰撞、偏置40%可变形壁障碰撞,偏置50%移动式渐变性可变形壁障,在此类碰撞中防撞梁总成的设计对车辆变形与吸能有重要影响。目前,防撞梁结构多为钢材或铝材的圆弧形一体式结构,在正面壁障碰撞中,随着车辆碰撞挤压壁障,圆弧形防撞梁逐渐压平并向两端伸展,防撞梁的Y向分力引起左右吸能盒向外部翻转,使得车身纵梁结构容易发生向外的折弯变形,导致纵梁难以沿轴向均匀压溃,造成整车前机舱关键结构变形不当与吸能不足,对乘员舱形成较大的碰撞冲击。在相关偏置碰撞中,如偏置40%、50%壁障碰撞,一体式的圆弧形防撞梁通常会在壁障边缘处发生折弯变形,随着碰撞历程的进行,折弯程度加深,折弯处应变加大,容易导致防撞梁发生失效断裂,降低整车抵抗碰撞能力,增大对乘员舱的冲击。此外,折弯后的防撞梁对两端的吸能盒产生向内的拉力,使得左侧吸能盒、右侧吸能盒、纵梁有向内偏转的趋势,进而影响纵梁的变形模式。一般情况下右侧吸能盒偏转变形较大,常引起防撞梁与吸能盒的连接焊点开裂或吸能盒后安装板开裂,导致左纵梁失去右纵梁的约束作用,使左纵梁在高速挤压过程中变形失控。专利技术内容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汽车前部防撞梁总成,解决了传统防撞梁结构在正面壁障碰撞中,难以沿轴向均匀压溃,进而造成了整车前机舱关键结构变形不当与吸能不足,对乘员舱形成较大的碰撞冲击的技术问题;进一步解决了由于吸能盒偏转变形较大,常引起防撞梁与吸能盒的连接焊点开裂或吸能盒后安装板开裂,导致左纵梁失去右纵梁的约束作用,使左纵梁在高速挤压过程中变形失控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汽车前部防撞梁总成,包括中间梁、能够连接吸能盒的左端梁及能够连接吸能盒的右端梁;所述左端梁及右端梁对称设置在所述中间梁左右两侧,所述中间梁通过第一套筒与所述左端梁的第一断裂失效结构连接,当所述第一断裂失效结构失效后,所述中间梁左侧端部能够在所述左端梁内部移动;所述中间梁通过第二套筒与所述右端梁的第二断裂失效结构连接,当所述第二断裂失效结构失效后,所述中间梁右侧端部能够在所述右端梁内部移动;所述中间梁、左端梁及右端梁连接固定后为弧形或直线形,当所述中间梁、左端梁及右端梁连接固定后为弧形时,所述左端梁及右端梁碰撞至同一纵向平面位置时,所述左端梁及右端梁相互不接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断裂失效结构包括一个安装孔及两个长条孔;所述安装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套筒外径,所述两个长条孔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套筒外径;所述安装孔左右两侧均对应设置一个所述长条孔,一个所述安装孔及两个长条孔位于同一横向水平面,所述第一断裂失效结构与第二断裂失效结构相同;当所述中间梁、左端梁及右端梁连接固定后为弧形时,所述防撞梁总成的正面壁障碰撞中,碰撞前,所述防撞梁总成左端面至所述防撞梁总成右端面的直线距离为δ,碰撞时,当所述左端梁及右端梁碰撞至同一纵向平面位置时,所述防撞梁总成左端面至所述防撞梁总成右端面的直线距离为δ',δ-δ'=Δδ,所述第一断裂失效结构及第二断裂失效结构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Δδ/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断裂失效结构包括三个安装孔及四个长条孔;相邻的两个所述长条孔之间均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安装孔,三个所述安装孔及四个长条孔位于同一横向水平面,所述第一断裂失效结构与所述第二断裂失效结构相同;当所述中间梁、左端梁及右端梁连接固定后为弧形时,所述防撞梁总成的正面壁障碰撞中,碰撞前,所述防撞梁总成左端面至所述防撞梁总成右端面的直线距离为δ,碰撞时,当所述左端梁及右端梁碰撞至同一纵向平面位置时,所述防撞梁总成左端面至所述防撞梁总成右端面的直线距离为δ',δ-δ'=Δδ,所述第一断裂失效结构及第二断裂失效结构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Δδ/2。进一步的,所述左端梁通过两个所述第一断裂失效结构与所述中间梁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断裂失效结构的长条孔并列设置;所述右端梁通过两个所述第二断裂失效结构与所述中间梁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断裂失效结构的长条孔并列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左端梁的屈服强度为150-300MPa;进一步的,所述右端梁的内侧长条孔距离所述右端梁内侧端面的长度与所述左端梁的内侧长条孔距离所述左端梁内侧端面的长度相同;当所述左端梁厚度为2mm时,所述左端梁的内侧长条孔距离所述左端梁内侧端面的长度在15mm以上;当所述左端梁厚度为2.5mm时,所述左端梁的内侧长条孔距离所述左端梁内侧端面的长度在12mm以上;当所述左端梁厚度为3mm时,所述左端梁的内侧长条孔距离所述左端梁内侧端面的长度在10mm以上。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梁、左端梁及右端梁的纵向断面均为C形,所述第一断裂失效结构设置在所述左端梁的上端面或中部端面,所述第二断裂失效结构设置在所述右端梁的上端面或中部端面。进一步的,所述左端梁及右端梁纵向断面为口字形、日字形及目字形;当所述左端梁及右端梁的纵向断面均为日字形时,所述中间梁左右端部均设有一个能够与所述左端梁或右端梁配合的滑槽,所述滑槽长度大于所述长条孔长度;当所述左端梁及右端梁的纵向断面均为目字形时,所述中间梁左右端部均设有两个能够与所述左端梁或右端梁配合的滑槽,所述滑槽长度大于所述长条孔长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套筒及第二套筒上均固设有两个固定片,设置在第一套筒的两个固定片对称设置在所述中间梁的前后两侧,设置在第二套筒的两个固定片对称设置在所述中间梁的前后两侧。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前部防撞梁总成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前部防撞梁总成,防撞梁总成在正面碰撞中,本方案中的中间梁在挤压展平过程中能够插入到左端梁及右端梁的内腔内,防止防撞梁总成在碰撞过程中,防撞梁总成的左右端部向外侧伸展,并且减小吸能盒向外部的偏转程度,继而改善纵梁的受力状态与变形模式;在本方案的偏置40%、50%等碰撞中,中间梁在折弯过程中从左端梁或右端梁的内腔中拉出,减小了对左侧吸能盒及右侧吸能盒的拉拽程度,有利于防止吸能盒与左端梁或右端梁的连接焊点开裂,并且进一步防止吸能盒的安装板产生断裂。同时分体式的防撞梁总成有利于减小折弯处的应变,降低防撞梁的断裂风险。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汽车前部防撞梁总成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前部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梁(2)、能够连接吸能盒(6)的左端梁(1)及能够连接吸能盒(6)的右端梁(3);/n所述左端梁(1)及右端梁(3)对称设置在所述中间梁(2)左右两侧,所述中间梁(2)通过第一套筒(4)与所述左端梁(1)的第一断裂失效结构连接,当所述第一断裂失效结构失效后,所述中间梁(2)左侧端部能够在所述左端梁(1)内部移动;/n所述中间梁(2)通过第二套筒与所述右端梁(3)的第二断裂失效结构连接,当所述第二断裂失效结构失效后,所述中间梁(2)右侧端部能够在所述右端梁(3)内部移动;/n所述中间梁(2)、左端梁(1)及右端梁(3)连接固定后为弧形或直线形,当所述中间梁(2)、左端梁(1)及右端梁(3)连接固定后为弧形时,所述左端梁(1)及右端梁(3)碰撞至同一纵向平面位置时,所述左端梁(1)及右端梁(3)相互不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部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梁(2)、能够连接吸能盒(6)的左端梁(1)及能够连接吸能盒(6)的右端梁(3);
所述左端梁(1)及右端梁(3)对称设置在所述中间梁(2)左右两侧,所述中间梁(2)通过第一套筒(4)与所述左端梁(1)的第一断裂失效结构连接,当所述第一断裂失效结构失效后,所述中间梁(2)左侧端部能够在所述左端梁(1)内部移动;
所述中间梁(2)通过第二套筒与所述右端梁(3)的第二断裂失效结构连接,当所述第二断裂失效结构失效后,所述中间梁(2)右侧端部能够在所述右端梁(3)内部移动;
所述中间梁(2)、左端梁(1)及右端梁(3)连接固定后为弧形或直线形,当所述中间梁(2)、左端梁(1)及右端梁(3)连接固定后为弧形时,所述左端梁(1)及右端梁(3)碰撞至同一纵向平面位置时,所述左端梁(1)及右端梁(3)相互不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部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断裂失效结构包括一个安装孔及两个长条孔;
所述安装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套筒外径,所述两个长条孔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套筒外径;
所述安装孔左右两侧均对应设置一个所述长条孔,一个所述安装孔及两个长条孔位于同一横向水平面,所述第一断裂失效结构与第二断裂失效结构相同;
当所述中间梁(2)、左端梁(1)及右端梁(3)连接固定后为弧形时,所述防撞梁总成的正面壁障碰撞中,碰撞前,所述防撞梁总成左端面至所述防撞梁总成右端面的直线距离为δ,碰撞时,当所述左端梁(1)及右端梁(3)碰撞至同一纵向平面位置时,所述防撞梁总成左端面至所述防撞梁总成右端面的直线距离为δ',δ-δ'=Δδ,所述第一断裂失效结构及第二断裂失效结构的长度均大于或等于Δδ/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部防撞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断裂失效结构包括三个安装孔及四个长条孔;
相邻的两个所述长条孔之间均对应设置一个所述安装孔,三个所述安装孔及四个长条孔位于同一横向水平面,所述第一断裂失效结构与所述第二断裂失效结构相同;
当所述中间梁(2)、左端梁(1)及右端梁(3)连接固定后为弧形时,所述防撞梁总成的正面壁障碰撞中,碰撞前,所述防撞梁总成左端面至所述防撞梁总成右端面的直线距离为δ,碰撞时,当所述左端梁(1)及右端梁(3)碰撞至同一纵向平面位置时,所述防撞梁总成左端面至所述防撞梁总成右端面的直线距离为δ',δ-δ'=Δδ,所述第一断裂失效结构及第二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帅侯延军程豹李学言方锐李根
申请(专利权)人: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