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前端模块总成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5117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0 19:05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前端模块总成和车辆,该前端模块总成包括前端模块框架(1)、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纵梁连接板(2)、以及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安装支架(3),所述前端模块框架(1)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侧梁(11),每个纵梁连接板(2)通过对应的安装支架(3)连接于对应的侧梁(11),所述安装支架(3)构造为当所述车辆前端模块总成受到前碰时,能够使所述纵梁连接板(2)与所述侧梁(11)脱离连接。当车辆前端模块总成受到前碰时,前端模块框架向后移动,安装支架能够使纵梁连接板与侧梁脱离连接,这样前端模块框架受到的力将无法通过纵梁连接板传递至纵梁上并导致纵梁折弯,从而使纵梁能够沿前后方向正常溃缩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前端模块总成和车辆
本公开涉及车辆生产制造
,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前端模块总成和使用该车辆前端模块总成的车辆。
技术介绍
车辆前端模块总成通常包括用于安装散热器(例如,空调散热器、电池包散热器等)的前端模块框架、以及用于连接纵梁与前防撞梁的纵梁连接板,纵梁连接板设置在前端模块框架的左右两侧。在现有技术中,纵梁连接板通常一体成型在前端模块框架上,或者通过焊接的方式、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在前端模块框架上,即前端模块框架与纵梁连接板之间为刚性连接。当车辆前端模块总成受到正碰或偏置碰时,前端模块框架在前防撞梁的挤压下将向后运动,而纵梁连接板的强度和刚度较大,不易发生形变,即不易随前端模块框架共同向后运动,导致在前端模块框架向后运动的过程中会对与纵梁连接板连接的纵梁产生扭转力,从而导致纵梁折弯,使纵梁无法充分沿车辆的前后方向进行溃缩,进而导致车辆前部车身吸能不足,车辆后部车身变形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前端模块总成和使用该车辆前端模块总成的车辆,在车辆受到正碰或偏置碰时,该车辆前端模块总成能够有效地避免纵梁折弯,防止车辆前部车身吸能不足的情况发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车辆前端模块总成,包括前端模块框架、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纵梁连接板、以及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安装支架,所述前端模块框架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侧梁,每个纵梁连接板通过对应的安装支架连接于对应的侧梁,所述安装支架构造为当所述车辆前端模块总成受到前碰时,能够使所述纵梁连接板与所述侧梁脱离连接。>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上形成有异形孔,紧固件穿过所述异形孔以使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纵梁连接板连接,所述异形孔构造为当所述车辆前端模块总成受到前碰时能够产生形变,以使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纵梁连接板脱离连接。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形成为L形,且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异形孔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侧梁连接。可选地,所述异形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之间的两个第三孔壁,所述第一孔壁、所述第二孔壁以及所述第三孔壁共同限定出所述异形孔,所述第一孔壁形成为圆弧形且所述第一孔壁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紧固件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一孔壁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孔壁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距离,两个所述第三孔壁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第一孔壁到所述第三孔壁的方向逐渐增大。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所在的平面与前后方向的纵向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部分所在的平面与左右方向的纵向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沿前后方向相对设置,或者;所述第一部分所在的平面与左右方向的纵向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部分所在的平面与前后方向的纵向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或者;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上均形成有所述异形孔,且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均包括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第一部分所在的平面与前后方向的纵向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第二部分所在的平面与左右方向的纵向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的异形孔的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沿前后方向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第一部分所在的平面与左右方向的纵向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第二部分所在的平面与前后方向的纵向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的异形孔的第一孔壁和第二孔壁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可选地,所述异形孔包括圆孔和撕裂口,所述圆孔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紧固件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所述撕裂口的一端与所述圆孔连通。可选地,所述撕裂口沿所述圆孔的径向朝向远离所述圆孔的方向延伸,且所述撕裂口远离所述圆孔的一端形成为尖锐端。可选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均包括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安装支架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一安装支架上均形成有第一加强翻边,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第二部分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每个第一安装支架的第二部分上均形成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安装支架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二安装支架上均形成有第二加强翻边,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的第二部分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每个第二安装支架的第二部分上均形成有第二安装孔,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形成为腰形孔和/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安装孔形成为腰形孔。可选地,所述纵梁连接板与所述侧梁之间具有间隙。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前端模块总成。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前端模块总成受到前碰时,前端模块框架向后移动,此时,安装支架能够使纵梁连接板与侧梁脱离连接,这样,前端模块框架受到的力将无法通过纵梁连接板传递至与纵梁连接板连接的纵梁上并导致纵梁折弯,从而使纵梁能够沿前后方向正常溃缩变形,充分吸收碰撞能量。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前端模块总成的立体图;图2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前端模块总成的后视图,其中,未示出前防撞梁;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前端模块总成的纵梁连接板与安装支架的装配示意图;图5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前端模块总成的安装支架的立体图;图6是图5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7是本公开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前端模块总成的安装支架的立体图;图8是本公开又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前端模块总成的安装支架的立体图;图9本公开再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前端模块总成的安装支架的立体图;图10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前端模块总成的安装支架的异形孔的立体图;图11是本公开再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车辆前端模块总成的安装支架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前端模块框架;11-侧梁;111-第一侧梁;112-第二侧梁;12-横梁;2-纵梁连接板;21-第一纵梁连接板;22-第二纵梁连接板;23-板体;24-第一加强板;241-第一连接部;25-第二加强板;251-第二连接部;3-安装支架;31-第一安装支架;311-第一加强翻边;312-第一定位槽;313-第一安装孔;32-第二安装支架;321-第二加强翻边;322-第二定位槽;323-第二安装孔;33-安装支架本体;34-切断件;341-切断刃;4-异形孔;41-第一孔壁;42-第二孔壁;43-第三孔壁;44-圆孔;45-撕裂口;5-紧固件;6-第一部分;7-第二部分;8-间隙;100-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前端模块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模块框架(1)、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纵梁连接板(2)、以及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安装支架(3),所述前端模块框架(1)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侧梁(11),每个纵梁连接板(2)通过对应的安装支架(3)连接于对应的侧梁(11),所述安装支架(3)构造为当所述车辆前端模块总成受到前碰时,能够使所述纵梁连接板(2)与所述侧梁(11)脱离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前端模块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模块框架(1)、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纵梁连接板(2)、以及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安装支架(3),所述前端模块框架(1)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侧梁(11),每个纵梁连接板(2)通过对应的安装支架(3)连接于对应的侧梁(11),所述安装支架(3)构造为当所述车辆前端模块总成受到前碰时,能够使所述纵梁连接板(2)与所述侧梁(11)脱离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端模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3)上形成有异形孔(4),紧固件(5)穿过所述异形孔(4)以使所述安装支架(3)与所述纵梁连接板(2)连接,所述异形孔(4)构造为当所述车辆前端模块总成受到前碰时能够产生形变,以使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纵梁连接板脱离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端模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3)形成为L形,且包括第一部分(6)和第二部分(7),所述异形孔(4)形成在所述第一部分(6)上,所述第二部分(7)与所述侧梁(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前端模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孔(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孔壁(41)和第二孔壁(42)、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孔壁(41)和第二孔壁(42)之间的两个第三孔壁(43),所述第一孔壁(41)、所述第二孔壁(42)以及所述第三孔壁(43)共同限定出所述异形孔(4),所述第一孔壁(41)形成为圆弧形且所述第一孔壁(41)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紧固件(5)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所述第一孔壁(41)与所述第二部分(7)之间的距离(L1)大于所述第二孔壁(42)与所述第二部分(7)之间的距离(L2),两个所述第三孔壁(43)之间的距离从所述第一孔壁(41)到所述第三孔壁(43)的方向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前端模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6)所在的平面与前后方向的纵向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部分(7)所在的平面与左右方向的纵向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孔壁(41)和第二孔壁(42)沿前后方向相对设置,或者;
所述第一部分(6)所在的平面与左右方向的纵向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部分(7)所在的平面与前后方向的纵向平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孔壁(41)和第二孔壁(42)沿左右方向相对设置,或者;
所述安装支架(3)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支架(31)和第二安装支架(32),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1)和第二安装支架(32)上均形成有所述异形孔(4),且所述第一安装支架(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艳兵田洪生施德胜梁大荣樊荟云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