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用接管式蒸发器芯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6818 阅读:4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空调用接管式蒸发器芯体,包括散热外翅带,其中数个夹置散热内翅带的中间积层板组并排组装,两端各装一夹置散热内翅带的端流积层板组装配为芯体,芯体并排设置上、下端部流道,各积层板组具有连通端部流道容工质上下流动的空间流道;端部流道设置限制工质流向、区隔工质流动区部的隔流板;一进口连接管和一出口连接管设置在某一端部流道中部;所述芯体上设置两个端部侧流道,连通该端的端部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合理的配置使工质在蒸发器芯体内部流动合理,换热充分,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制冷效率;可实现缩小机体体积的目的,使其具有风阻低,重量轻,单位体积的制冷能力高的优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空调
,涉及接管式蒸发器芯体的通流构造。
技术介绍
在汽车空调
,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性能改善汽车空调温度分布均匀性是业界着力的主题,习知的汽车空调用蒸发器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02215945.2公开了一种温度分布均匀的汽车空调蒸发器芯体,它由蒸发器芯体、散热板、流道、翅片、隔板、工质进口、工质出口所组成,其要点是隔板设在工质进口和工质出口之间的散热板中,工质进口和隔板之间与工质出口和隔板之间的距离比率为11.5∶9.5,它通过改变隔板位置的设置,来提高蒸发器芯体的换热性能,改善汽车空调温度分布均匀性。又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01143163.6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用蒸发器的板式热交换器包括多块略呈长方形的板,这些板每一组的相邻两块彼此以凹槽相对的状态成层状重合时,形成具有U形流体通道的并排状偏平管和与各偏平管的两端部相连通的前后集水管。在偏平管的U形流体通道的返回通道上形成有带多个小突起的流体混合部和沿流体流动方向并排状的长形凸部的流量调整部。偏平管的U形流体通道的返回通道同时具有混合和流量调整作用,返回通道内的流体流动变得平滑,从而减少流体的压力损失,提高传热效率,从而使其性能得到提高。又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98800597.2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空调器的由铝或铝合金制成的双流道和沿气流方向单排硬钎焊的扁管蒸发器其中在进口端设有一个将冷却剂分配到各个扁管或特别是扁管组的入口的分配器,扁管是连续压制的多腔管,扁管之间夹层式地嵌入之字形膜片。习知的蒸发器芯体结构厚而重,风阻高,相同迎风面积时单位制冷量低。业界亟待一种体积小,风阻低,重量轻,不需对现有的通用部件做更多改变,就可大幅度提高换热面积,高效制冷的蒸发器问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前述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改进通流构造的蒸发器芯体。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空调用接管式蒸发器芯体,包括多个积层板组,各组积层板间装置散热外翅带,其中,数个中间积层板组夹置散热内翅带并排组装为一个单元该单元的两端各装一夹置散热内翅带的端流积层板组,组成芯体,所述芯体并排设置两个上端部流道和两个下端部流道,各积层板组具有连通上端部流道和下端部流道容工质上下流动的空间流通;一进口连接管和一出口连接管设置在某一上端部流道或下端部流道的中部;限制工质流向、区隔工质流动区部的隔流板设置在上端部流道和下端部流道的预设位置,进、出口连接管所在端部流道的相邻端部流道为贯通的流道;进、出口连接管分布在隔流板两侧;芯体的进口、出口所在端的另一端设置两个端部侧流道,连通该端两个端部流道。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汽车空调用接管式蒸发器芯体,其中,所述的中间积层板的上下各设置两个并排的半个短凸泡腔,两个积层板对合组成周边封闭的积层板组,其上部和下部分别成并排的两个短凸泡腔所述鼓形腔上设置通流孔,数个积层板组并排组装后便形成前述横通的端部流道。前述的汽车空调用接管式蒸发器芯体,其中,所述隔流板与中间积层板匹配对合组成周边封闭的隔流积层板组,隔流板上通流的半个短凸泡腔开孔;前述的汽车空调用接管式蒸发器芯体,其中,所述的端流积层板一端设置为与中间积层板匹配的两个并排的半个短凸泡腔,另一端设置为符合两个端部流道宽度的长凸泡腔,两个端流积层板扣合且周边封闭组成形成端部侧流道的端流积层板组; 前述的汽车空调用接管式蒸发器芯体,其中,所述的蒸发器芯体两侧装置一对护板;前述的汽车空调用接管式蒸发器芯体,其中,所述的芯体厚度为30-70mm,高度为200-300mm,宽度为70-350m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在优异的结构配置下,至少有如下的优点本技术合理的配置隔流板和进口连接管和出口连接管居中布置使工质在蒸发器芯体内部流动合理,换热充分,外表面温度分布均匀,有利于同空气的热交换,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制冷效率;本设计的构造可实现缩小机体体积的目的,使其具有风阻低,重量轻,单位体积的制冷能力高的优点。本方案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接管式蒸发器,技术手段简捷,产业推广性强,易于被市场接受,完全实现了前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最佳实施例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C-C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D-D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结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为了简单和清楚的目的,下文恰当的省略了公知技术的描述,以免那些不必要的细节影响对本技术方案的描述。参见图1-6所示,一种汽车空调用接管式蒸发器芯体,包括各组积层板间装置散热外翅带4,其中,数个夹置散热内翅带3的中间积层板组1并排组装为一个单元,该单元两端各装一夹置散热内翅带的端流积层板组2,组成芯体;所述芯体并排设置两个上端部流道11、11a和两个下端部流道12、12a,各积层板组具有连通上端部流道和下端部流道容工质上下流动的空间流道13;一进口连接管14和一出口连接管14a设置在某一上端部流道或下端部流道中部;限制工质流向、区隔工质流动区部的隔流板15设置在上端部流道和下端部流道的预设位置,进、出口连接管所在端部流道的相邻端部流道为贯通的流道;进、出连接管分布在隔流板两侧;所述芯体的进口、出口所在端的另一端设置两个端部侧流道111、111a,连通该端两个端部流道11、11a;合理的配置隔流板和进口连接管和出口连接管位置,使蒸发器芯体区隔为第一工质流动区部I、第二工质流动区部II、第三工质流动区部III、第四工质流动区部IV四个区部,使蒸发器芯体形成合理的布流构造,工质逐个区域的流动,由第一工质流动区部按流道上下左右流遍后,进入第二工质流动区部,同前按流道流遍后逐个进入第三工质流动区部、第四工质流动区部,从而达到充分热交换,最大限度的减少内部损失的目的。所述的中间积层板的上下各设置两个并排的半个短凸泡腔两个积层板对合组成周边封闭的积层板组,其上部和下部分别成并排的两个半个短凸泡腔16、16a、17、17a,所述短凸泡腔上设置通流孔,数个积层板组并排组装后便形成前述横通的端部流道11、11a、12a、12a,所述的隔流板15设置为积层板的构造,其中通流的半个短凸泡腔部开孔,其余的三个腔部均不开孔,形成隔流的隔板,它与另一个积层板对合组成周边封闭的隔流积层板组,夹装在数个积层板组的预设位置,使芯体的端部流道分为两路;所述的端流积层板一端设置为与中间积层板匹配的两个并排的半个短凸泡腔,另一端设置为符合两个端部流道宽度的长凸泡腔(21),两个端流积层板扣合且周边封闭组成形成端部侧流道的端流积层板组2; 一对护板7装置在蒸发器芯体两侧,使叠装的外翅带端部得到保护;所述的芯体厚度D为30-70mm,高度H为200-300mm,宽度W为70-350mm。综述本技术所述的汽车空调用接管式蒸发器芯体,具有散热内翅带和散热外翅带和成对扣合的积层板,该积层板对合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空调用接管式蒸发器芯体,包括多个积层板组,各组积层板间装置散热外翅带(4),其特征在于,    数个中间积层板组(1)夹置散热内翅带(3)并排组装为一个单元,该单元的两端各装一夹置散热内翅带的端流积层板组(2),组成芯体,所述芯体并排设置两个上端部流道(11、11a)和两个下端部流道(12、12a),各积层板组具有连通上端部流道和下端部流道容工质上下流动的空间流道(13);所述的上端部流道和下端部流道分别设置限制工质流向、区隔工质流动区部的隔流板(15);一进口连接管(14)和一出口连接管(14a)设置在某一上端部流道或下端部流道的中部,分布在隔流板两侧;所述芯体的进口、出口所在端的另一端设置两个端部侧流道(111、111a),连通该端两个端部流道(11、11a)。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延敏马贺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