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置式汽车空调装置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36907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4 1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顶置式汽车空调装置,包括容置腔室、置于前端腔内的车外换热组件和车内换热组件,以及压缩机组件和控制组件;前端腔包括用于容纳车外换热组件的车外换热腔和用于容纳车内换热组件的车内换热腔,车外换热腔置于前端腔的中部,车外换热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车内换热腔;压缩机组件和控制组件均置于后端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顶置式汽车空调装置及汽车,该空调装置的结构紧凑,从而可以节省车顶空间,降低该空调装置的整机重量。同时,前端腔排出的废气能够进入后端腔中,可以对压缩机组件和控制组件进行降温或保暖,提高该空调装置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是涉及一种顶置式汽车空调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一般客车、城市公交汽车用空调大都采用顶置式平放在车顶部,传统的顶置式客车空调整体分为前、中、后三个腔,车外侧换热器部分设置在空调装置的前端腔,压缩机、控制单元及电源系统位于中间腔,车内侧换热器设置在后端腔。该种布置方式使空调装置的体积较大,占用车顶大量空间,空调整机较重,导致整车运行时耗能增加,尤其是对纯电动客车,会导致续航里程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置式汽车空调装置及汽车,使该空调装置的结构紧凑,节省车顶空间,降低空调装置的整机重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顶置式汽车空调装置,包括:容置腔室,所述容置腔室包括前端腔和后端腔;置于所述前端腔内的车外换热组件和车内换热组件,所述前端腔包括用于容纳所述车外换热组件的车外换热腔和用于容纳所述车内换热组件的车内换热腔,所述车外换热腔置于所述前端腔的中部,所述车外换热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车内换热腔;以及压缩机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压缩机组件和所述控制组件均置于所述后端腔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分隔板;所述前端腔还包括底壁和与所述底壁相对设置的顶壁;所述分隔板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前端腔的顶壁,所述分隔板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前端腔的底壁,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前端腔分为车外换热腔和分设于所述车外换热腔左右两侧的车内换热腔,所述车外换热腔和所述车内换热腔的风循环相互独立。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端腔的底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车内换热腔连通的回风口,所述回风口靠近所述车外换热腔设置;所述前端腔的顶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车外换热腔连通的车外侧进风口,所述车外侧进风口靠近所述车内换热腔设置;所述车外侧进风口和所述回风口分设于所述分隔板的两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前端腔的顶壁至底壁的方向上,所述车外侧进风口和所述回风口置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分隔板倾斜设置,使所述车外侧进风口和所述回风口分设于所述分隔板的上下两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内换热组件包括车内侧换热器和车内侧风机;所述车内侧风机安装在所述前端腔的底壁上,所述车内侧换热器位于所述车内侧风机和所述回风口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外换热组件包括车外侧换热器以及车外侧风机;所述车外侧风机安装在所述前端腔的顶壁上,所述车外侧换热器位于所述车外侧进风口和所述车外侧风机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外侧换热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车外侧换热器分别为第一车外侧换热器和第二车外侧换热器;所述车外侧进风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车外侧进风口分别为第一车外侧进风口和第二车外侧进风口;所述第一车外侧换热器置于所述第一车外侧进风口和所述车外侧风机之间,所述第二车外侧换热器置于所述第二车外侧进风口和所述车外侧风机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车外侧换热器和所述第二车外侧换热器呈V形或倒V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置于所述车外换热腔左右两侧的所述车内换热腔分别为第一车内换热腔和第二车内换热腔;所述前端腔包括与所述后端腔连接的第一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开设第一换气风口和第二换气风口,所述第一换气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车内换热腔,所述第二换气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车内换热腔;所述第二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车内侧新风进口和第二车内侧新风进口,所述第一车内侧新风进口与所述第一车内换热腔连通,所述第二车内侧新风进口与所述第二车内换热腔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端腔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压缩机组件的第一腔室和用于容纳所述控制组件的第二腔室;在与所述容置腔室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依次并列设置;所述第一换气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车内换热腔和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换气风口连通所述第二车内换热腔和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换气风口,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第四换气风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端腔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压缩机组件的第一腔室和用于容纳所述控制组件的第二腔室;在所述容置腔室的长度方向上,所述前端腔、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依次并列设置;所述第一腔室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上开设有第五换气风口,所述第五换气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包括与所述第三侧壁相对的第四侧壁,所述第四侧壁上开设有第六换气风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一腔室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二腔室内设置有贯穿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二风道;所述第六换气风口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换气风口通过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第二腔室,或所述第一换气风口通过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第二腔室;其中一个所述第六换气风口和所述第五换气风口通过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顶置式汽车空调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顶置式汽车空调装置及汽车,通过将车外换热组件和车内换热组件设置在前端腔中,且将用于容纳车外换热组件的车外换热腔置于前端腔的中部,用于容纳车内换热组件的车内换热腔分设于车外换热腔的左右两侧,从而减小了该空调装置的宽度,并将压缩机组件和控制组件设置在后端腔中,减小了空调装置的长度,使得该空调装置的结构紧凑,从而可以节省车顶空间,降低该空调装置的整机重量。同时,前端腔排出的废气能够进入后端腔中,可以对压缩机组件和控制组件进行降温或保暖,提高该空调装置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顶置式汽车空调装置一实施例的前端视图;图2为图1中顶置式汽车空调装置的顶端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顶置式汽车空调装置另一实施例的顶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顶置式汽车空调装置又一实施例的顶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顶置式汽车空调装置及汽车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顶置式汽车空调装置,包括容置腔室、置于容置腔室内的车内换热组件、车外换热组件、压缩机组件和控制组件。其中,容置腔室由壳体100形成,且容置腔室沿其长度方向可以分为前端腔和后端腔,后端腔可以通过换气风口与前端腔连通,使得前端腔排出的废气能够进入后端腔,对后端腔中的压缩机组件和控制组件进行降温或保暖,从而保证该空调装置运行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中,沿容置腔室的长度方向,前端腔可以分为车外换热腔200和车内换热腔300,其中,车外换热腔200置于前端腔的中部,车外换热腔20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车内换热腔300。即车内换热组件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车内换热组件分别设置在左右两个车内换热腔300中,这样,使得该空调装置在容置腔室的长度方向的空间紧凑,从而可以减小空调装置的体积。其中,每个车内换热组件包括车内侧换热器310和车内侧风机320,车外换热组件包括车外侧换热器210和车外侧风机220。进一步地,车外侧换热器210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车外侧换热器210分别设置在车外侧风机220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顶置式汽车空调装置及汽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顶置式汽车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置腔室,所述容置腔室包括前端腔和后端腔;置于所述前端腔内的车外换热组件和车内换热组件,所述前端腔包括用于容纳所述车外换热组件的车外换热腔(200)和用于容纳所述车内换热组件的车内换热腔(300),所述车外换热腔(200)置于所述前端腔的中部,所述车外换热腔(20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车内换热腔(300);以及压缩机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压缩机组件和所述控制组件均置于所述后端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置式汽车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置腔室,所述容置腔室包括前端腔和后端腔;置于所述前端腔内的车外换热组件和车内换热组件,所述前端腔包括用于容纳所述车外换热组件的车外换热腔(200)和用于容纳所述车内换热组件的车内换热腔(300),所述车外换热腔(200)置于所述前端腔的中部,所述车外换热腔(20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车内换热腔(300);以及压缩机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压缩机组件和所述控制组件均置于所述后端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置式汽车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隔板(400);所述前端腔还包括底壁和与所述底壁相对设置的顶壁;所述分隔板(400)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前端腔的顶壁,所述分隔板(400)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前端腔的底壁,所述分隔板(400)将所述前端腔分为车外换热腔(200)和分设于所述车外换热腔(200)左右两侧的车内换热腔(300),所述车外换热腔(200)和所述车内换热腔(300)的风循环相互独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置式汽车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腔的底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车内换热腔(300)连通的回风口(110),所述回风口(110)靠近所述车外换热腔(200)设置;所述前端腔的顶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车外换热腔(200)连通的车外侧进风口(120),所述车外侧进风口(120)靠近所述车内换热腔(300)设置;所述车外侧进风口(120)和所述回风口(110)分设于所述分隔板(400)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置式汽车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端腔的顶壁至底壁的方向上,所述车外侧进风口(120)和所述回风口(110)置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分隔板(400)倾斜设置,使所述车外侧进风口(120)和所述回风口(110)分设于所述分隔板(400)的上下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置式汽车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换热组件包括车内侧换热器(310)和车内侧风机(320);所述车内侧风机(320)安装在所述前端腔的底壁上,所述车内侧换热器(310)位于所述车内侧风机(320)和所述回风口(110)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置式汽车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外换热组件包括车外侧换热器(210)以及车外侧风机(220);所述车外侧风机(220)安装在所述前端腔的顶壁上,所述车外侧换热器(210)位于所述车外侧进风口(120)和所述车外侧风机(220)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顶置式汽车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外侧换热器(2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车外侧换热器分别为第一车外侧换热器和第二车外侧换热器;所述车外侧进风口(1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车外侧进风口分别为第一车外侧进风口和第二车外侧进风口;所述第一车外侧换热器置于所述第一车外侧进风口和所述车外侧风机(220)之间,所述第二车外侧换热器置于所述第二车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爱斌韩雷郭瑞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