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拔式切换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8067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拔式切换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块和角座,所述角座的侧面顶端位置焊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远离角座的一侧螺栓连接有盖板,所述第一连接块穿插在第二连接块和盖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块的顶端螺栓连接有第一托块,所述第一连接块顶端的两侧分别螺栓连接有第二托块和第三托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侧靠近第一连接块的底端位置设有固定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插拔式切换专用的机构,达到多车车型切换设备功能,切换无需辅助工具,拆装便捷,不费力,大大减少人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人工切换车型时,仅需切换插拔部分,通用部分直接延用,根据不同感应器准确识别不同的车型的插拔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拔式切换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加工
,具体为一种插拔式切换机构。
技术介绍
汽车市场的竞争越来越集中在产品的更新换代上,面对如此快速的产品更新,汽车行业过去采用的那种大批量单车种专用线的生产模式已不太适应当前发展的要求,为了能够随时紧跟市场潮流,汽车生产厂商采用柔性生产方式,为了达到柔性生产,目前大多数车企采用人工整套设备切换方式或采用夹具在工作位与库位之间进行切换的方式,人工切换存在效率和柔性化水平低的缺陷,而工作位与库位之间进行切换的方式投入成本高、且占地面积大,本项目的插拔式切换机构它不仅解决了整套设备切换的柔性化水平低的问题,还解决了夹具在工作位与库位之间进行切换方式的投入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产线的占地空间及投入成本,同时扩大了插拔式切换机构的使用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插拔式切换机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插拔式切换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块和角座,所述角座的侧面顶端位置焊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远离角座的一侧螺栓连接有盖板,所述第一连接块穿插在第二连接块和盖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块的顶端螺栓连接有第一托块,所述第一连接块顶端的两侧分别螺栓连接有第二托块和第三托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侧靠近第一连接块的底端位置设有固定块。优选的,所述盖板的正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连接块的表面靠近第一螺钉的位置开设有螺纹孔一。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侧螺栓连接有感应器支架,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另一侧螺栓连接有第二螺钉,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侧面靠近第二螺钉的位置开设有螺纹孔二,所述感应器支架的顶面螺纹连接有接近开关。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侧靠近感应器支架的顶部位置螺栓连接有第三连接块。优选的,所述第一托块、第二托块和第三托块的正面均设有垫片。优选的,所述角座的侧面焊接有加强板,所述角座的底面焊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面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块靠近固定块的位置穿插有铰链销,所述固定块嵌套在铰链销的侧表面,所述固定块可以在铰链销的侧表面自由转动,所述第二连接块的正面靠近固定块的一侧设有弹性销。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内侧底端位置设有弹簧,所述固定块的顶部位直角梯形,且直角梯形第一连接块一侧为斜面。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第一连接块通过第二连接块和盖板可以在角座的顶端自由切换,达到多车车型切换设备功能,第一螺钉可以提高第一连接块和角座之间连接的牢固性,第一螺钉外侧的旋钮直径大,无需通过工具便可转动。2、本专利技术中,感应器支架上可以安装感应器,通过感应器可以识别准确识别不同的车型的插拔块,方便实际操作。3、本专利技术中,弹簧可以将弹力输送至固定块,使固定块卡在第一连接块上,保证第一连接块与角座连接稳固,顶部的形状为直角梯形的固定块可以使第一连接块直接按下,无需拨动固定块,方便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中标记:1、第一托块;2、第二托块;3、第三托块;4、第一连接块;5、第二连接块;6、盖板;7、固定块;8、第一螺钉;9、铰链销;10、感应器支架;11、第三连接块;12、角座;13、第二螺钉;14、底板;15、加强板;16、紧固螺栓;17、弹性销;18、弹簧;19、接近开关;20、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参照图1-3,一种插拔式切换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块4和角座12,角座12的侧面顶端位置焊接有第二连接块5,第二连接块5远离角座12的一侧螺栓连接有盖板6,第一连接块4穿插在第二连接块5和盖板6之间,第一连接块4的顶端螺栓连接有第一托块1,第一连接块4顶端的两侧分别螺栓连接有第二托块2和第三托块3,第二连接块5的一侧靠近第一连接块4的底端位置设有固定块7,盖板6的正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钉8,第一连接块4的表面靠近第一螺钉8的位置开设有螺纹孔一。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块4通过第二连接块5和盖板6可以在角座12的顶端自由切换,达到多车车型切换设备功能,第一螺钉8可以提高第一连接块4和角座12之间连接的牢固性,第一螺钉8外侧的旋钮直径大,无需通过工具便可转动。实施例2:参照图1-3,一种插拔式切换机构,第二连接块5的一侧螺栓连接有感应器支架10,第二连接块5的另一侧螺栓连接有第二螺钉13,第一连接块4的侧面靠近第二螺钉13的位置开设有螺纹孔二,感应器支架10的顶面螺纹连接有接近开关19,第一连接块4的一侧靠近感应器支架10的顶部位置螺栓连接有第三连接块11,第一托块1、第二托块2和第三托块3的正面均设有垫片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感应器支架10上可以安装感应器,通过感应器可以识别准确识别不同的车型的插拔块,方便实际操作。实施例3:参照图1-3,一种插拔式切换机构,角座12的侧面焊接有加强板15,角座12的底面焊接有底板14,底板14的顶面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16,第二连接块5靠近固定块7的位置穿插有铰链销9,固定块7嵌套在铰链销9的侧表面,固定块7可以在铰链销9的侧表面自由转动,第二连接块5的正面靠近固定块7的一侧设有弹性销17,固定块7的内侧底端位置设有弹簧18,固定块7顶部的形状为直角梯形,且直角梯形第一连接块4一侧为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18可以将弹力输送至固定块7,使固定块7卡在第一连接块4上,保证第一连接块4与角座12连接稳固,顶部的形状为直角梯形的固定块7可以使第一连接块4直接按下,无需拨动固定块7,方便操作。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拔式切换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块(4)和角座(12),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座(12)的侧面顶端位置焊接有第二连接块(5),所述第二连接块(5)远离角座(12)的一侧螺栓连接有盖板(6),所述第一连接块(4)穿插在第二连接块(5)和盖板(6)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块(4)的顶端螺栓连接有第一托块(1),所述第一连接块(4)顶端的两侧分别螺栓连接有第二托块(2)和第三托块(3),所述第二连接块(5)的一侧靠近第一连接块(4)的底端位置设有固定块(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拔式切换机构,包括第一连接块(4)和角座(12),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座(12)的侧面顶端位置焊接有第二连接块(5),所述第二连接块(5)远离角座(12)的一侧螺栓连接有盖板(6),所述第一连接块(4)穿插在第二连接块(5)和盖板(6)之间,所述第一连接块(4)的顶端螺栓连接有第一托块(1),所述第一连接块(4)顶端的两侧分别螺栓连接有第二托块(2)和第三托块(3),所述第二连接块(5)的一侧靠近第一连接块(4)的底端位置设有固定块(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拔式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6)的正面螺纹连接有第一螺钉(8),所述第一连接块(4)的表面靠近第一螺钉(8)的位置开设有螺纹孔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拔式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块(5)的一侧螺栓连接有感应器支架(10),所述第二连接块(5)的另一侧螺栓连接有第二螺钉(13),所述第一连接块(4)的侧面靠近第二螺钉(13)的位置开设有螺纹孔二,所述感应器支架(10)的顶面螺纹连接有接近开关(19)。


4.如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庆财吴平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富士汽车整线集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