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形热管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87927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柱形热管,这种柱形热管由底板、管体、顶盖、排气管构成密封腔体,内部呈真空状态;管体下端设有底板,管体上端装有毛细盖板,管体内壁面和底板内表面设有烧结层,与毛细盖板连通构成闭合的工作液体循环通道,在烧结层和毛细盖板内吸附有工作液体。上述柱形热管制成方法,步骤如下:涂上金属粉,进行高温烧结,形成烧结层;在管体上装毛细盖板、顶盖;插上排气管;将整体放入气氛保护炉内高温钎焊,形成除排气管与外界连通外的密封腔体,从排气管注入液体传热工质;抽出管体内的空气;封排气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的效果是:靠工作液体蒸发与冷凝相变传热,导热速率快、传热能力大、管体的上下温度均匀。散热能力大、热阻小、重量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管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发热电子元件(包括个人电脑CPU)的端面受热的。
技术介绍
随着计算机、通讯、光电照明LED等电子产品以“摩尔定律(Moor’s Law)”等比级数的惊人速率发展及小型化,相对衍生之热处理问题亦趋增加,热流密度也随之提升。如何在有限的空间解决此散热问题,确保电子产品之正常操作,是世界各国散热模组厂家和相关科研机构加大科研投入,积极寻求和研发新型高效、能适合下一代电子产品发展需要的散热组件。热管是一种在密封的腔体内注入少量液体工质,利用液体的蒸发和冷凝来快速导热,是现有导热最快的传热元件。以热管作为高效传热元件制成的散热模组,已开始进入发热电子元件(包括计算机CPU)散热模组市场,并逐步替代现有的实体散热模组。常用的热管散热模组在基板上焊接一根以上的L形或U形小热管,在小热管上设有复数个层叠在一起的散热片。使用时发热电子元件直接与基板接触,通过基板将热传导给热管,热管再将热量传给散热片,在散热片的侧面安装有风扇,风扇强制空气吹过多个散热片将热量散发给周围空气中。由于小热管与基板焊接在一起,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首先传导给基板,由基板再将热传导给热管,增加了热阻,且多根小热管上装散热片的加工难度增加,成本较高,影响了这种热管散热器的大规模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热管散热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该柱形热管的一个端面(柱形热管底板)为受热面,直接与发热电子元件接触,柱形热管的整个管体外壁面为散热面,可在其上设置散热片组件构成散热模组,来减小热阻、增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和散热功率,减轻散热器的重量。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柱形热管包括底板、管体、烧结层、毛细盖板、顶盖、排气管,由底板、管体、顶盖、排气管构成密封腔体,内部呈真空状态;管体的下端设有底板,管体的上端设有台阶,在台阶上装有毛细盖板,在毛细盖板上设有顶盖,顶盖上设有排气管,排气管呈密封状态;管体内壁面和底板内表面设有多孔毛细结构的烧结层,与管体上端的毛细盖板连通构成闭合的工作液体循环通道,在烧结层和毛细盖板内吸附有工作液体。这种柱形热管制成方法,包括下列步骤管体的下端设有底板,在管体内部底板表面均匀装上一层金属粉;将芯轴插入管体中心部,在芯轴和管体间隙内装入金属粉,并在振动台上震动,使间隙内各处金属粉均匀紧实;将装好金属粉的管体、底板和芯轴放入气氛保护炉内进行高温烧结,形成在管体和底板内表面上的烧结层,冷却后取出芯轴;在管体的管体台阶上先装入毛细结构盖板,然后装上顶盖;在顶盖的通孔内插入排气管,排气管外表面靠近顶盖处装上钎焊丝环,在顶盖台阶与管体台阶间的环隙内装入钎焊丝环;再将装好顶盖、排气管、钎焊丝环的管体和底板放入气氛保护炉内进行高温钎焊;焊接完成后,形成除排气管与外界连通外的一个密封腔体,通过排气管向密封腔体内注入液体传热工质;在真空排气台上通过排气管抽出密封腔体内的空气;用机械方法夹封排气管,再用焊接方法封焊排气管的端部,完成柱形热管的制造。本专利技术可通过下述方式进一步完善底板与管体是一体成型。底板与管体是两件焊接在一起。底板大于管体的外径,其形状是圆形、或方形、或三角形、或菱形。底板与管体是一体成型,底板与管体的外径相同。烧结层是纯铜粉经高温烧结在管体内壁面和底板内表面上,烧结层与管体上端的毛细盖板连通,构成闭合的毛细结构连通体,提供工作液体的循环通道。顶盖上端设有顶盖台阶,顶盖的外径与管体台阶的内径相配合,顶盖的高度与管体台阶的高度相配合,使安装后顶盖高度与管体上端面平齐;顶盖台阶与管体台阶的内壁面形成环形槽;顶盖上设有通孔,通孔中插入排气管并焊接在一起。毛细盖板是由丝网毛细结构构成,与顶盖点焊在一起。毛细盖板是由铜粉烧结而成,或是与顶盖烧结在一起。本专利技术有益的效果是柱形热管的底板作为受热面,与发热电子元件直接接触吸热,减小了现有技术热管与基板焊接而增加的导热热阻;管体外表面与散热片组件组合成散热模组,热管与散热片组件结合面积大,热阻小。柱形热管内部靠工作液体蒸发与冷凝相变传热,导热速率快、传热能力大、管体的上下温度均匀。柱形热管内部底板上的烧结层增大了传热面积,强化了蒸发传热;管体内壁面烧结层增大传热面积,强化了蒸汽的冷凝;底板内表面上烧结层、管体内壁面上烧结层、管体上端毛细盖板构成相互连通,构成闭合的毛细结构连通体,提供工作液体的良好通畅的循环通道,增加了蒸发冷凝相变过程的稳定性,减小了柱形热管的波动。因此利用该专利技术制成的散热模组,散热能力大、热阻小、重量轻,能满足发热电子元件对散热器功率大、体积小、重量轻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柱形热管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柱形热管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管体、底板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装铜粉烧结时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烧结后管体、底板、烧结层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顶盖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各部件装配次序立体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钎焊时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钎焊完成后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底板1,管体2,管体台阶2-1,烧结层3,铜粉3-1,芯轴4,毛细盖板5,顶盖6,顶盖台阶6-1,通孔6-2,排气管7,密封腔体8,钎焊丝9。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图2,这种柱形热管,包括底板1、管体2、烧结层3、毛细盖板5、顶盖6、排气管7,该柱形热管由底板1、管体2、顶盖6、排气管7构成密封腔体8,内部呈真空状态;管体2的下端设有底板1,底板1与管体2是一体成型,或是两件焊接在一起,底板1与管体2的外径相同,或是底板1大于管体1的外径,其形状是圆形、或方形、或三角形、或菱形、或其它不规则形。管体2的上端设有管体台阶2-1,在管体台阶2-1上装有毛细盖板5,毛细盖板5是由丝网毛细结构,或是铜粉烧结毛细结构,或是纤维毛细结构,或是其他具有一定毛吸力的毛细结构材料构成。在毛细盖板5上设有顶盖6,顶盖6上端设有顶盖台阶6-1,顶盖6的外径与管体台阶2-1的内径相配合,顶盖6的高度与管体台阶2-1的高度相配合,使安装后顶盖6高度与管体2上端面平齐;顶盖台阶6-1与管体台阶2-1的内壁面形成环形槽,用来放置钎焊丝环,以及用作顶盖6与管体2高温焊接时钎焊料的容槽。顶盖6上设有通孔6-2,通孔6-2中插入排气管7,通过焊接方式将排气管7与顶盖6焊接在一起。通过排气管7向密封腔体8内注入工作液体,通过排气管7将密封腔体8内的空气抽出后,再将排气管7用夹封和焊接方式封住。管体2内壁面和底板1内表面设有一定厚度的多孔毛细结构烧结层3,烧结层3由一定目数铜粉高温烧结而成,与管体2上端的毛细盖板5连通构成闭合的工作液体循环通道,在烧结层3和毛细盖板5内吸附有工作液体。参看图3~图9,这种柱形热管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管体2的下端设有底板1,底板1与管体2是一体成型,或是两件焊接在一起(参见图3);在管体2内部底板1表面均匀装上一层金属粉3-1,然后将芯轴4插入管体2中心部,在芯轴4和管体2间隙内装入金属粉3-1,并在振动台上震动,使间隙内各处金属粉3-1均匀紧实,这种金属粉为一定粒度范围(目数)的纯铜粉(参见图4);将装好金属粉3-1的管体2、底板1和芯轴4一起放入气氛保护炉内进行高温烧结,形成在管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柱形热管,包括底板(1)、管体(2)、烧结层(3)、毛细盖板(5)、顶盖(6)、排气管(7),其特征是:由底板(1)、管体(2)、顶盖(6)、排气管(7)构成密封腔体(8),内部呈真空状态;管体(2)的下端设有底板(1),管体(2)的上端设有管体台阶(2-1),在管体台阶(2-1)上装有毛细盖板(5),在毛细盖板(5)上设有顶盖(6),顶盖(6)上设有排气管(7),排气管(7)呈密封状态;管体(2)内壁面和底板(1)内表面设有烧结层(3),与管体(2)上端的毛细盖板(5)连通构成工作液体循环通道,在烧结层(3)和毛细盖板(5)内吸附有工作液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仝爱星廖仁琦王占篱
申请(专利权)人:嘉善华昇电子热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