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87906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热管,内部具有热密度高的蒸发部,热密度低的冷凝部,所述的热管包括:内部拥有储存循环流体所需空间,外观呈盒形的箱形外壳;位于箱形外壳内壁的可供液态循环流体在毛细管力作用下流动的毛细结构;在箱体外壳内部毛细结构间形成的可供气态循环流体流动的通路;在箱形外壳内壁与外部进行热交换的部分设计了热交换凹凸,这种热交换凹凸位于外部热源向循环流体传热的蒸发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管具有两个优点:一是可以使发生热交换部分的面积达到最大化,这样就会相对提高热交换效率;二是热管内的循环流体因导热状态发生相变时,可以防止气泡的产生,这一点也可以提高热交换效率。(*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热管方面的技术,尤其是指利用流体状态的相变,使储存在流体内部的来自热源的热量释放出来,从而达成导热的目的的一种热管。(2)
技术介绍
所谓热管就是利用流体在其状态相互转化过程中所需要的潜热,使流体由发热密度高的地方向发热密度低的地方导热的一种部件。因为是利用流体状态相互转化的原理,所以热管的导热系数要比已知的任何金属的导热系数都要高。实际上,内部循环流动的热管在常温范围内,其导热系数要比具有非常高导热系数的银和铜高出数百倍。这种热管的外形一般分管形和板形两种,这些形状在大体设置上不需要较大空间,十分轻便,还具有很高的导热能力。在图1中使用截面图反映了原有技术制造的热管构造。按照这种构造,热管的外观呈箱形1。在这种箱形外壳1的内部装有循环流体。在箱形外壳1的内壁设有毛细构造3。这种毛细构造3是一种可以产生毛细管力的多孔性构造物。毛细构造3由金属制成呈网状结构,上面有许多细小空隙。毛细构造3之间形成了循环流体流动的通路。另一方面,热管内热密度高的部位是蒸发部7。循环流体在这里被蒸发。热管热密度低的部分是冷凝部8。循环流体在这里被冷凝。蒸发部7和冷凝部8之间是绝热部9。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管,内部具有热密度高的部位是蒸发部,热密度低的部分是冷凝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管由以下部分构成;内部拥有储存循环流体所需空间,外观呈盒形的箱形外壳;位于所述的箱形外壳内表面的可供液态循环流体在毛细管力作用下流动的毛细构 造;在所述的箱形外壳内部的毛细构造间形成的可供气态循环流体流动的通路;在所述的箱形外壳内表面与外部进行热交换的部分形成了热交换凹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哲豪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昆山电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