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熔炼高温活性金属的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感应熔炼炉的冷坩埚。熔炼高温活性金属一般采用真空电弧炉,电子束炉或等离子凝壳炉等设备,但工艺复杂,投资大。八十年代国外发展了用冷坩埚感应熔炼法来熔炼高温活性金属。该技术的关键是冷坩埚的结构设计,国外多采用铜管组合式,外形似栅栏,但只能倾注而不能实现底注。而俄罗斯热电研究所公开的一种冷坩埚也是栅栏式组合,顶部呈喇叭状,具有底注装置,实现了底注,但底注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大,与坩埚完全分离,水套及进出水系统管路复杂,水嘴接头众多,对真空熔炼极为不利。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出水系统和底注装置结构简单的感应熔炼炉的冷坩埚。本技术设计的冷坩埚,由数根铜管栅栏式组合而成,上段向外弯曲成喇叭口形,每根铜管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用耐火材料将其封注以绝缘。熔池部份的铜管被压成“D”形截面,坩埚内壁涂以Y2O3涂层,以防止金属熔化后引起坩埚短路或打弧。上水套为环状,与铜管上段向外弯曲呈喇叭口形的管口焊接连通,在上水套的外缘焊有两个水嘴,其中任一个水嘴都可以作为进水嘴或出水嘴,在上水套里面焊有两块隔板将上水套分成两部份,其中任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感应熔炼炉的冷坩埚,包括数根成栅栏式组合的铜管(4),其上端向外水平弯曲呈喇叭口形,每根铜管(4)垂直部分之间的间距缝隙用耐火材料填充,其特征在于:环状上水套(3)与铜管(4)向外弯曲呈喇叭口形的上端管口焊接连通,铜管(4)的下端与下水套(6)垂直焊接连通,在下水套(6)的底部焊有底盖环(7),下水套(6)与坩埚底(5)焊接连通,在坩埚底(5)的中心孔设有由注塞头(8),注塞环(9),坩埚垫块(10)和石墨托塞(11)组成的底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炳玉,张忠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