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驾驶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89134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7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驾驶控制器,包括壳体、电路主板、一个以上的CMC连接器和同轴线组;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密封对接且形成安装腔,所述电路主板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安装孔和一个以上的第二安装孔,所述CMC连接器的周侧密封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CMC连接器的一端与所述电路主板相连,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所述同轴线组安装于上壳体,所述同轴线组包括多根并排布置的同轴线,各所述同轴线的一端密封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上且与电路主板相连,另一端通过卡固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智能驾驶控制器具有结构简单、接口丰富、密封性好等优点。

An intelligent driving contro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驾驶控制器
本技术主要涉及无人驾驶
,特指一种智能驾驶控制器。
技术介绍
目前智能驾驶控制器(简称BU控制器)基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只有cmc连接器输出,此种控制器能实现IP的防护等级,但是缺少同轴线输出的功能;一种是有同轴线和cmc连接器同时输出,此类控制器实现了较全面的功能,但是防护等级无法达到要求;以上两种类型的控制器均无法很好的实现上车安装(防护等级与功能无法同时达到要求);另外单一控制器无法满足实际要求,有时需要多个一起使用,现有控制器无法实现直接方便快捷的叠加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接口丰富、防护性能好的智能驾驶控制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驾驶控制器,包括壳体、电路主板、一个以上的CMC连接器和同轴线组;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密封对接且形成安装腔,所述电路主板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安装孔和一个以上的第二安装孔,所述CMC连接器的周侧密封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CMC连接器的一端与所述电路主板相连,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所述同轴线组安装于上壳体,所述同轴线组包括多根并排布置的同轴线,各所述同轴线的一端密封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上且与电路主板相连,另一端通过卡固件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多排散热基片,各排散热基片的布置方向与同轴线的布置方向相互垂直,各排散热基片上均设置有用于避让同轴线的避让槽。所述壳体的周侧分布有多个耳座,用于与相邻壳体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卡固件包括卡条,所述卡条的两端设有卡扣,所述卡条位于各所述同轴线的另一端上,并通过两端的卡扣卡设于壳体的卡槽内以固定各所述同轴线的另一端。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设有密封胶圈以形成密封对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防水透气组件。所述防水透气组件为防水透气阀。所述CMC连接器的另一端与各所述同轴线的另一端均位于所述壳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安装孔与CMC连接器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以形成密封安装。各所述同轴线的一端与第二安装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且通过螺钉紧固在壳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智能驾驶控制器,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以及第一安装孔与CMC连接器之间均密封对接,整体密封性能好,能够实现IP67的防护功能;在壳体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CMC连接器和同轴线组,从而保证接口的丰富性;各同轴线的另一端通过卡固件固定在壳体上,拆装方便;整体结构简单。本技术的智能驾驶控制器,壳体上设置有多排散热基片,将安装腔内的电路主板散热的热量散发出去,各排散热基片的布置方向与同轴线的布置方向相互垂直,各排散热基片上均设置有用于避让同轴线的避让槽,能够隐藏同轴线,对同轴线起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利于空气的流通,提高散热性能。本技术的智能驾驶控制器,壳体上设置有防水透气阀,保证安装腔内压强均衡,使其密封性不受外部气压变化的影响。CMC连接器的另一端与各同轴线的另一端均位于壳体的同一侧,便于外部接线作业以及维修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卡扣安装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两控制器叠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两控制器叠加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两控制器叠加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表示:1、壳体;101、上壳体;102、下壳体;2、电路主板;3、CMC连接器;4、同轴线组;401、同轴线;5、卡固件;501、卡条;502、卡扣;503、卡槽;6、散热基片;601、避让槽;7、防水透气组件;8、耳座;9、密封胶圈;10、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驾驶控制器,包括壳体1、电路主板2、一个以上的CMC连接器3和同轴线组4;壳体1包括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之间密封对接且形成安装腔,电路主板2安装于安装腔内;壳体1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安装孔和一个以上的第二安装孔,CMC连接器3的周侧密封安装于第一安装孔内,CMC连接器3的一端与电路主板2相连,另一端伸出壳体1外;同轴线组4安装于上壳体101,同轴线组4包括多根并排布置的同轴线401,各同轴线401的一端密封安装于第二安装孔上且与电路主板2相连,另一端通过卡固件5固定在壳体1上。本技术的智能驾驶控制器,上壳体101与下壳体102之间以及第一安装孔与CMC连接器3之间均密封对接,整体密封性能好,能够实现IP67的防护功能;在壳体1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CMC连接器3和同轴线组4,从而保证接口的丰富性;各同轴线401的另一端通过卡固件5固定在壳体1上,拆装方便;整体结构简单。如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1上设置有多排散热基片6,各排散热基片6的布置方向与同轴线401的布置方向相互垂直,各排散热基片6上均设置有用于避让同轴线401的避让槽601。散热基片6的散热性能好,在各散热基片6上设置有避让槽601,能够隐藏同轴线401,对同轴线401起一定的保护作用,而且利于空气的流通,提高散热性能。如图7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01的周侧分布有多个耳座8(连接座),具体地,上壳体101的四角位置处均设置有两个耳座8,分布在上壳体101的上下侧,其中上壳体101上侧的耳座8的上表面与散热基片6的顶部相平齐,从而形成与另一控制器叠加安装的上贴合面;相对应地,上壳体101下侧耳座8的下表面高出下壳体102,形成与另一控制器叠加安装的下贴合面;在需要控制器叠加安装的情况下,直接将两个控制器进行叠加,即其中一个控制器的上贴合面与另一个控制器的下贴合面相互贴合,即各耳座8相互贴合,然后将两控制器的耳座8通过紧固件(如螺栓螺钉等)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多个控制器方便快速的叠加,而且拆卸简便。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卡固件5包括卡条501,卡条501的两端设有卡扣502,卡条501位于各同轴线401的另一端上,并通过两端的卡扣502卡设于壳体1的卡槽503内以固定各同轴线401的另一端。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01与下壳体102之间设有密封胶圈9以形成密封对接;第一安装孔与CMC连接器3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以形成密封安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位于上壳体101上,密封胶圈9与密封垫为一体化胶圈;各同轴线401的一端与第二安装孔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0,且通过螺钉紧固在壳体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驾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电路主板(2)、一个以上的CMC连接器(3)和同轴线组(4);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所述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之间密封对接且形成安装腔,所述电路主板(2)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安装孔和一个以上的第二安装孔,所述CMC连接器(3)的周侧密封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CMC连接器(3)的一端与所述电路主板(2)相连,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1)外;所述同轴线组(4)安装于上壳体(101),所述同轴线组(4)包括多根并排布置的同轴线(401),各所述同轴线(401)的一端密封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上且与电路主板(2)相连,另一端通过卡固件(5)固定在所述壳体(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驾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电路主板(2)、一个以上的CMC连接器(3)和同轴线组(4);所述壳体(1)包括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所述上壳体(101)和下壳体(102)之间密封对接且形成安装腔,所述电路主板(2)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安装孔和一个以上的第二安装孔,所述CMC连接器(3)的周侧密封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CMC连接器(3)的一端与所述电路主板(2)相连,另一端伸出所述壳体(1)外;所述同轴线组(4)安装于上壳体(101),所述同轴线组(4)包括多根并排布置的同轴线(401),各所述同轴线(401)的一端密封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上且与电路主板(2)相连,另一端通过卡固件(5)固定在所述壳体(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驾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多排散热基片(6),各排散热基片(6)的布置方向与同轴线(401)的布置方向相互垂直,各排散热基片(6)上均设置有用于避让同轴线(401)的避让槽(6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驾驶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周侧分布有多个耳座(8),用于与相邻壳体(1)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向京渠军周泉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行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