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扭力梁结构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扭力梁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安全性一直是汽车厂商研发最为关注的整车性能之一,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方面的要求越加严格。前扭力梁,位于整车前纵梁末端与车身连接的位置,其前端与前纵梁末端相连,其末端与门槛梁前端相连。作为整车正碰过程中碰撞力传递路径上的一个重要零部件,将前纵梁传递来的碰撞力传递给门槛梁;又由于前纵梁与门槛梁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前扭力梁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抗扭弯特性。现有燃油汽车的前扭力梁一般位于车身地板下表面且为单腔体四边形梁结构;而新能源汽车由于车身地板下表面需要安装电池包等储能设备,因此取消前扭力梁,或者将前扭力梁移至车身前围两侧的下端。因此现有技术还不具有良好的正面碰撞力的传递和抗扭弯特性,会加大正碰过程中乘员舱的变形以及对乘员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前扭力梁结构及汽车,用以解决汽车在正面碰撞过程中,前扭力梁的正面碰撞力传递和抗扭弯特性不足、整车耐撞性能低及造成乘员舱的变形和乘员伤害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扭力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具有至少一个腔体结构的前扭力梁外板(1),所述前扭力梁外板(1)分别与车身的前纵梁外板(2)、A柱(4)以及车身前围板(3)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扭力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至少一个腔体结构的前扭力梁外板(1),所述前扭力梁外板(1)分别与车身的前纵梁外板(2)、A柱(4)以及车身前围板(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扭力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腔体结构包括:
第一腔体结构(6),由所述前扭力梁外板(1)的上端与所述车身前围板(3)连接围成;
第二腔体结构(7),由所述前扭力梁外板(1)的下端与所述车身前围板(3)连接围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扭力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结构(6)的轴向方向与所述前纵梁外板(2)的轴向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扭力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结构(6)与所述A柱(4)中部位置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福林,田宇黎,王克,张晶,贾彦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