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界面响应的折叠式水下漏油收集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607298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双界面响应的折叠式水下漏油收集罩,主要由主筒体、自主放气封液阀、液体排放接口、油水界面检测传感器、罩布、罩骨、锚固件组成;主筒体外侧下部铰接不少于3根罩骨,主筒体的底端与罩布的顶部开口密封连接为完整罩体,主筒体的顶盖上连接自主放气封液阀和液体排放接口,罩布附连于罩骨,罩骨底端设置锚固件,油水界面检测传感器安装于主筒体内侧,其传输缆线穿到主筒体外侧;自主放气封液阀阀芯根据罩内有无气体做出响应,油水界面检测传感器随油水界面变化做出响应。本收集罩在工作时罩在水底漏点上方,可自动释放掉气体而罩住漏油,并可测出罩内油水界面。本收集罩日常储备及运输时可折叠占用较小空间。

A foldable underwater oil leakage collecting cover with double interface respon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界面响应的折叠式水下漏油收集罩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石油及海洋环保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水下漏油应急回收的双界面响应的折叠式水下漏油收集罩。
技术介绍
海上漏油收集目前分为水面收集和水下收集,水面收集为主要方式,采用溢油清污船、围油栏、吸油毡、撇油器等回收溢油,水下收集漏油方式使用较少,见于报道的有使用混凝土罩等进行收集后输往水面船舶,还有柔性收集罩,但未见应用。水面以上收集主要优点在于技术成熟,作业设施配套全,缺陷在于漏油在海面扩散,污染面积大;水下漏油收集优点在于基本从源头收集,污染小,缺陷在于作业困难,无专用应急物资装备储备。水下漏油收集罩分为刚性收集罩和柔性收集罩。刚性结构的水下漏油收集罩,用混凝土或钢质材料制作,自重大,体积大,不易储备,安装困难。专利CN201220040339.0(一种水下漏油软体收集罩),装置简洁易储备,但几乎没有固定支撑点,水下应用时难以连接测控、外输用的仪器设备。现有技术或专利未考虑水下漏油时常伴随的气体外泄,而气体因密度太小,在水下集储浮力太大,还可能形成水合物堵塞外输管路,同时气体对于海洋的污染非常小,在应急处置时可不考虑气体的回收,因而设置自主放气装置的漏油水下收集罩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双界面响应的折叠式水下漏油收集罩,用于海底管线、油井等受损漏油的应急收集,并可作为备品比较方便的储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一种双界面响应的折叠式水下漏油收集罩,由主筒体、自主放气封液阀、液体排放接口、油水界面检测传感器、罩布、罩骨、锚固件组成;主筒体工作时竖向放置,外侧下部铰接不少于根罩骨,主筒体的底端与罩布的顶部开口密封连接为完整罩体,主筒体的顶盖上开专用口固定连接自主放气封液阀和液体排放接口,罩布附连于罩骨并将所受主要外力传递给罩骨,罩骨底端设置锚固件,油水界面检测传感器安装于主筒体内侧,其传输缆线穿到主筒体外侧;自主放气封液阀外部处在环境水体中,内部处在气体、液体或气液两相体中,其阀芯根据气液界面做出响应,油水界面检测传感器随油水界面变化做出响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主放气封液阀,竖向安装,阀芯比重介于0.2-0.6之间,当主筒体内存在气体时,阀芯受的浮力显著低于充满液体时,阀芯在重力作用下打开,气体自主排出,反之关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液体排放接口,探入主筒体的顶盖内侧适当距离,并设有安装在液体排放接口内腔的滑动阻气环和活舌。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油水界面检测传感器,其载体比重介于072.-0.96之间,其转轴处同轴水密安装角位移传感器,连续输出界面变动信号;也可安装超声传感器连续测量油水界面或安装接近开关指示特定位置的界面。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整套双界面响应的折叠式水下漏油收集罩在水下只收油不收气,不会产生过大浮力和迅速充满收集装置,有效控制造成海洋污染的要素,便于实现系统性水下暂存。(2)基本具备柔性收集罩和刚性收集罩各自的优点。即具备刚性收集罩易于连接测控仪器设备和外输管路的优点,同时具备柔性收集罩可折叠、易储备的优点。(3)造价低、体积小,便于储备、运输、携带。(4)基于上述优点,特别适合应急工况先期迅速采用,为采取后续措施赢得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双界面响应的折叠式水下漏油收集罩工作状态的剖面图;图2为双界面响应的折叠式水下漏油收集罩储备状态的剖面图;图3为自主放气封液阀和液体排放接口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筒体、2-自主放气封液阀、2a-阀芯、3-液体排放接口、3a-阻气滑环、3b-活舌、3c-阻气滑环顶杆、3d-活舌浮块、4-油水界面检测传感器、5-罩布、6-罩骨、7-锚固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双界面响应的折叠式水下漏油收集罩,由主筒体1、自主放气封液阀2、液体排放接口3、油水界面检测传感器4、罩布5、罩骨6、锚固件7组成;主筒体1工作时竖向放置,外侧下部铰接不少于3根罩骨6,主筒体1的底端与罩布6的顶部开口密封连接为完整罩体,主筒体1的顶盖上开专用口固定连接自主放气封液阀2和液体排放接口3,罩布5附连于罩骨6并将所受主要外力传递给罩骨6,罩骨6底端设置锚固件7,油水界面检测传感器4安装于主筒体1内侧,其传输缆线穿到主筒体1外侧;自主放气封液阀2外部处在环境水体中,内部处在气体、液体或气液两相体中,其阀芯根据气液界面做出响应,油水界面检测传感器4随油水界面变化做出响应。如图3所示,自主放气封液阀2,竖向安装,自主放气封液阀阀芯2a可以在阀体内滑动,其整体(含可能存在的调节用密闭空腔)比重介于0.2-0.6之间,当主筒体1内存在气体时,气体自动充到顶部容积较小的阀腔中,自主放气封液阀阀芯2a受的浮力快速降低并显著低于充满液体时,在重力作用下打开,气体自主排出,液位上升。反之当主筒体1内充满液体时,液体流向阀腔内,快速提高自主放气封液阀阀芯2a所受浮力,自主放气封液阀阀芯2a上滑关闭,从而实现自主放气封液。自主放气封液阀阀芯2a整体比重的下限考虑可选耐压材料比重,比重上限要确保在轻质油品中仍有一定浮力裕度,自主放气封液阀阀芯2a内根据需要可以设调节比重的空腔。如图1、图2所示,油水界面检测传感器4,其载体比重介于0.72-0.96之间,载体比重小于水而大于油,在油水界面处,带动其转轴处同轴水密安装的角位移传感器,连续输出界面变动信号,这个信号可指示漏油收集量、控制外输设施启停。角位移传感器优点是输出信号灵敏且连续,属于优先选择的方案。如图3所示,液体排放接口3,探入主筒体1的顶盖内侧适当距离并在主筒体1顶盖之下侧壁上设置侧壁通孔,液体排放接口3内腔设有阻气滑环3a,阻气滑环3a下半部侧壁开通孔,在液体排放接口3底部进口设有活舌3b,在阻气滑环3a底部一侧固定一根阻气滑环顶杆3c,在活舌3b上固定活舌浮块3d,活舌浮块3d比重与油水界面检测传感器4的载体类似,比重介于0.72-0.96之间,在浮力作用下随油水界面活动。在主筒体1上部集聚污油时,液体排放接口3的活舌3b处于打开状态,阻气滑环3a此时堵住液体排放接口3的侧壁通孔,正常状态下主筒体1内存在气体时不会从液体排放接口3排出而从位置更高的自主放气封液阀2排出。当水没过液体排放接口3的底部进口时,活舌3b在活舌浮块3d浮力作用下封住液体排放接口3的进口,并可发出电信号。当收集罩准备撤离时,为排出主筒体1内正常状态下死容空间的残油,需要通开被滑动阻气环3a堵住的液体排放接口3的侧壁通孔。此时活舌3b通过阻气滑环顶杆3c推动阻滑气环3a,液体排放接口3的侧壁通孔和阻滑气环3a的侧壁通孔对正,即可将主筒体1内正常状态下死容空间的残油(可能含少量气体)排出。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界面响应的折叠式水下漏油收集罩,其特征是:主要由主筒体(1)、自主放气封液阀(2)、液体排放接口(3)、油水界面检测传感器(4)、罩布(5)、罩骨(6)、锚固件(7)组成;主筒体(1)外侧下部铰接不少于3根罩骨(6),主筒体(1)的底端与罩布(6)的顶部开口密封连接为完整罩体,主筒体(1)的顶盖上开专用口固定连接自主放气封液阀(2)和液体排放接口(3),罩布(5)附连于罩骨(6)内,锚固件(7)设置在罩骨(6)底端,油水界面检测传感器(4)安装于主筒体(1)内侧,其传输缆线穿到主筒体(1)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界面响应的折叠式水下漏油收集罩,其特征是:主要由主筒体(1)、自主放气封液阀(2)、液体排放接口(3)、油水界面检测传感器(4)、罩布(5)、罩骨(6)、锚固件(7)组成;主筒体(1)外侧下部铰接不少于3根罩骨(6),主筒体(1)的底端与罩布(6)的顶部开口密封连接为完整罩体,主筒体(1)的顶盖上开专用口固定连接自主放气封液阀(2)和液体排放接口(3),罩布(5)附连于罩骨(6)内,锚固件(7)设置在罩骨(6)底端,油水界面检测传感器(4)安装于主筒体(1)内侧,其传输缆线穿到主筒体(1)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界面响应的折叠式水下漏油收集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排放接口(3)探入主筒体(1)的顶盖内,在液体排放接口(3)内腔设有滑动阻气环(3a)和活舌(3b)。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界面响应的折叠式水下漏油收集罩,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初新杰徐松森张爱恩傅忠尧商立社崔希君樊敦秋王宏安徐增强魏羲沈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