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水水下漏油集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607297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23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深水水下漏油集储装置,由水下漏油收集罩、水下自动供囊架、污液泵、软体储油囊、固定自封接头、活动自封接头、自封接头对接卡座、对接与释放作动装置、容量检测电路、释放控制电路组成,其中:水下漏油收集罩附带油水界面仪、放气封液阀,水下自动供囊架一端设有驱动机构自封接头,对接卡座附带锁放活动组件,容量检测电路包含不依赖外接的独立电源,释放控制电路包含接近开关;污液泵的吸口与水下漏油收集罩的排液口通过管路连通,固定自封接头底端与污液泵的出口刚性连接、顶端卡在自封接头对接卡座中,自封接头对接卡座一侧与水下自动供囊架相连并保持两者的卡槽平顺对齐,自封接头对接卡座的锁放活动组件与对接与释放作动装置机械相连,每个软体储油囊都粘连一个完整的容量检测电路、连接一个活动自封接头,多个软体储油囊通过与其连接的活动自封接头卡在水下自动供囊架的卡槽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了所述深水水下漏油集储装置的使用方法。

A deep-water oil leakage and storage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水水下漏油集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石油及海洋环保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水下漏油应急回收的深水水下漏油集储装置,尤其适用于深水水下漏油的应急处置。
技术介绍
海上漏油收集目前分为水面收集和水下收集,水面收集为主要方式,采用溢油清污船、围油栏、吸油毡、撇油器等回收溢油,水下收集漏油方式使用较少。本申请人在先申请并公开了一种《水下漏油收集与暂存装置》(专利号201220040336.7),主要由软体收集罩、固定体、软体储罐、软体管道等组成,软体收集罩的底部设有固定体,软体收集罩的顶部设有输出端,软体储罐上安装有浮体块,软体收集罩、软体管道和软体储罐构成一个整体。固定体通过重力牵拉、绑扎或磁力吸附等方式将软体收集罩固定在水下漏油点的上方,软体储罐在浮体块作用下漂浮于水面处,软体收集罩收集的漏油经过输出端、软体管道储存于软体储罐中,实现漏油的水下回收,有效防止原油在上浮过程中随海流的扩散。该装置用于水下漏油事故的应急处理,起到水下收集水下储存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针对水下环境作业困难的特点,仍存在系统自主化程度低,人为操作干预多,特别是在状态检测、自动释放、自动更换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深水水下漏油集储装置,用于海底管线、油井等受损漏油的应急收集,并可作为备品比较方便的储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深水水下漏油集储装置,包括水下漏油收集罩、污液泵、软体储油囊、和水下自动供囊架、固定自封接头、活动自封接头、自封接头对接卡座、对接与释放动作装置、容量检测电路、释放控制电路,其中:水下自动供囊架一端设有驱动机构,自封接头对接卡座附带锁放活动组件,对接与释放动作装置附带控制阀和动力源,容量检测电路包含励磁元器件和电源,释放控制电路包含接近开关;所述污液泵、水下漏油收集罩均通过地锚固定在水底,并通过管路连通污液泵的吸口与水下漏油收集罩的排液口,固定自封接头底端与污液泵的出口刚性连接、顶端卡在自封接头对接卡座中,自封接头对接卡座与水下自动供囊架相连并保持两者的卡槽平顺对齐,自封接头对接卡座的锁放活动组件与对接与释放动作装置机械联动,每个软体储油囊都设有容量检测电路和活动自封接头,多个软体储油囊依次通过与其连接的活动自封接头卡在水下自动供囊架的卡槽中,容量检测电路的励磁元器件固定在活动自封接头上,释放控制电路的接近开关固定在自封接头对接卡座上。上述方案进一步包括:所述水下漏油收集罩呈喇叭口状,内部带油水界面仪,顶部带有放气封液阀,水下漏油收集罩附带的油水界面仪的测控线连至污液泵的控制电路中。所述软体储油囊上设有定压泄放阀。所述容量检测电路的电源为电池。所述污液泵与水下漏油收集罩固定连接在一起。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整套深水水下漏油集储装置针对水下环境作业困难的特点,系统自动化、自主化程度高,人为操作干预少,特别是状态检测、自动释放、自动更换等技术,简洁可靠便宜,适于水下环境,适于规模化制造与配备。(2)整套深水水下漏油集储装置在水下只收油不收气或只收极少量气,不会产生过大浮力和迅速充满收集装置,有效控制造成海洋污染的要素,便于实现系统性水下暂存,且软体储油囊不会因收集到的压缩气体在上浮过程中因围压降低而胀坏。(3)整套装置测控简单、可靠,电路无水下插接与解脱、液路插接解脱外泄少。(4)整套装置重量轻、占用空间小,便于储备、运输、布设,特别适合应急工况先期迅速采用,为采取后续措施赢得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深水水下漏油集储装置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自主更换软体储油囊机构示意图;其中图2a是主视图,图2b是俯视图,图2c是图a中的A-A截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自封接头对接与解脱状态示意图;其中图3a是对接状态图,图3b是解脱状态图,图3c是图a中的B-B截面图。图中:1-漏油构件与漏油点、2-水下漏油收集罩、2a-油水界面仪、2b-放气封液阀、2c-污油排口、3-水下自动供囊架、3a-驱动机构、4-污液泵、5-软体储油囊、6-固定自封接头、7-活动自封接头、8-自封接头对接卡座、8a-锁放活动组件、9-对接与释放动作装置、9a-控制阀、9b-动力源、10-容量检测电路、10a-励磁元器件、11-释放控制电路、11a-接近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一种深水水下漏油集储装置,主要由水下漏油收集罩2、水下自动供囊架3、污液泵4、软体储油囊5、固定自封接头6、活动自封接头7、自封接头对接卡座8、对接与释放动作装置9、容量检测电路10、释放控制电路11组成。其中:水下漏油收集罩2附带油水界面仪2a、放气封液阀2b,水下自动供囊架3一端设有驱动机构3a,自封接头对接卡座8附带锁放活动组件8a,软体储油囊5带有定压泄放阀,对接与释放动作装置9附带控制阀9a和动力源9b,容量检测电路10包含励磁元器件10a和不依赖外接的独立电源,释放控制电路11包含接近开关11a。污液泵4、水下漏油收集罩2均固定在水底并通过管路连通污液泵4的吸口与水下漏油收集罩2的排液口,固定自封接头6底端与污液泵4的出口刚性连接、顶端卡在自封接头对接卡座8中,自封接头对接卡座8一侧与水下自动供囊架3相连并保持两者的卡槽平顺对齐,自封接头对接卡座8的锁放活动组件8a与对接与释放动作装置9机械相连,每个软体储油囊5都粘连一个完整的容量检测电路10和一个活动自封接头7,多个软体储油囊5通过与其连接的活动自封接头7卡在水下自动供囊架3的卡槽中,容量检测电路10的励磁元器件10a固定在活动自封接头7上,释放控制电路11的接近开关11a固定在自封接头对接卡座8上,水下漏油收集罩2附带的油水界面仪的测控线连至污液泵4的控制电路中。水下自动供囊架3,主结构为一平直卡槽,与活动自封接头7专设的卡接结构配合,自动供囊架3一端设有驱动机构。软体储油囊5顶部附设浮力与姿态调节附件和定压自动排气阀件,软体储油囊5在内空时,包含附属件的总重量等于或略大于浮力,在充满污油时,浮力大于总重量,定压自动排气阀件设定为压差小于软体储油囊5许用耐压压力。固定自封接头6和活动自封接头7各自内部设有弹簧,无外力压迫时自动封堵自身通路,固定自封接头6和活动自封接头7端面压实后恰好卡在自封接头对接卡座8之中并对正导通。自封接头对接卡座8附带的锁放活动组件8a是杠杆式联动机构;对接与释放动作装置9,动力源9b为高压气瓶、液压泵站或电,相应动作器为气缸、油缸或电动机械。容量检测电路10,检测传感器采用干簧管,远离铁件时导通。实施例二深水水下漏油集储装置的使用方法:步骤一,将整套深水水下漏油集储装置装配、连接好,此时水下漏油收集罩2要罩住漏油点1,自动供囊架3中的一个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水水下漏油集储装置,由水下漏油收集罩(2)、水下自动供囊架(3)、污液泵(4)、软体储油囊(5)、固定自封接头(6)、活动自封接头(7)、自封接头对接卡座(8)、对接与释放作动装置(9)、容量检测电路(10)、释放控制电路(11)组成,其中:水下漏油收集罩(2)附带油水界面仪(2a)、放气封液阀(2b),水下自动供囊架(3)一端设有驱动机构(3a),自封接头对接卡座(8)附带锁放活动组件(8a),软体储油囊(5)带有定压泄放阀,对接与释放作动装置(9)附带控制阀(9a)和动力源(9b),容量检测电路(10)包含励磁元器件(10a)和不依赖外接的独立电源,释放控制电路(11)包含接近开关(11a);污液泵(4)、水下漏油收集罩(2)均固定在水底并通过管路连通污液泵(4)的吸口与水下漏油收集罩(2)的排液口,固定自封接头(6)底端与污液泵(4)的出口刚性连接、顶端卡在自封接头对接卡座(8)中,自封接头对接卡座(8)一侧与水下自动供囊架(3)相连并保持两者的卡槽平顺对齐,自封接头对接卡座(8)的锁放活动组件(8a)与对接与释放作动装置(9)机械相连,每个软体储油囊(5)都粘连一个完整的容量检测电路(10)、连接一个活动自封接头(7),多个软体储油囊(5)通过与其连接的活动自封接头(7)卡在水下自动供囊架(3)的卡槽中,容量检测电路(10)的励磁元器件(10a)固定在活动自封接头(7)上,释放控制电路(11)的接近开关(11a)固定在自封接头对接卡座(8)上,水下漏油收集罩(2)附带的油水界面仪的测控线连至污液泵(4)的控制电路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水水下漏油集储装置,由水下漏油收集罩(2)、水下自动供囊架(3)、污液泵(4)、软体储油囊(5)、固定自封接头(6)、活动自封接头(7)、自封接头对接卡座(8)、对接与释放作动装置(9)、容量检测电路(10)、释放控制电路(11)组成,其中:水下漏油收集罩(2)附带油水界面仪(2a)、放气封液阀(2b),水下自动供囊架(3)一端设有驱动机构(3a),自封接头对接卡座(8)附带锁放活动组件(8a),软体储油囊(5)带有定压泄放阀,对接与释放作动装置(9)附带控制阀(9a)和动力源(9b),容量检测电路(10)包含励磁元器件(10a)和不依赖外接的独立电源,释放控制电路(11)包含接近开关(11a);污液泵(4)、水下漏油收集罩(2)均固定在水底并通过管路连通污液泵(4)的吸口与水下漏油收集罩(2)的排液口,固定自封接头(6)底端与污液泵(4)的出口刚性连接、顶端卡在自封接头对接卡座(8)中,自封接头对接卡座(8)一侧与水下自动供囊架(3)相连并保持两者的卡槽平顺对齐,自封接头对接卡座(8)的锁放活动组件(8a)与对接与释放作动装置(9)机械相连,每个软体储油囊(5)都粘连一个完整的容量检测电路(10)、连接一个活动自封接头(7),多个软体储油囊(5)通过与其连接的活动自封接头(7)卡在水下自动供囊架(3)的卡槽中,容量检测电路(10)的励磁元器件(10a)固定在活动自封接头(7)上,释放控制电路(11)的接近开关(11a)固定在自封接头对接卡座(8)上,水下漏油收集罩(2)附带的油水界面仪的测控线连至污液泵(4)的控制电路中。


2.深水水下漏油集储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将整套深水水下漏油集储装置装配、连接好,此时水下漏油收集罩(2)要罩住漏油点,自动供囊架(3)中的一个活动自封接头(7)沿卡槽推入到自封接头对接卡座(8)中,与固定自封接头(6)对接并导通;步骤二,漏油点漏出的油、气在水下漏油收集罩(2)内聚集并分层,其中气在最上层,放气封液阀(2b)自动开启,气体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松森张爱恩初新杰王宏安商立社崔希君樊敦秋任红伟傅忠尧沈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