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轮大角度转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5260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9:15
一种车轮大角度转向机构,包括轮架,轮架上部设置有回转部;回转部包括回转转轴和回转壳体,回转转轴穿设在回转壳体内部;回转部包括回转转轴和回转壳体,回转壳体内部设置有阶梯式通孔,阶梯式通孔包括一级阶梯通孔、二级阶梯通孔和三级阶梯通孔;能够实现车轮360度的原地大角度转向,从而极大的减小车辆的回转半径,实现了车辆的横向移动;并且回转部具有较大的承受力,能够承受车辆的重量及扭转时产生的扭力,提高大角度转向机构的结构强度,延长了机器的使用寿命。

A large angle steering mechanism of wh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轮大角度转向机构
:本技术涉及车轮转向
,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车轮大角度转向机构。
技术介绍
:转向装置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向装置可以实现机器行走时方向控制,其性能直接影响车辆转弯半径,从而影响车辆的灵活性,转向轮转向角度越大,车辆的转弯半径越小,车辆的灵活性就越高。现行的转向装置转向角度一般不超过180度,在有些需要转向轮转过180度的应用场合无法适应,比如说当车辆需要横向移动的场合,就要求转向轮可以转过180度,甚至超过180度,方便横向移动时的转向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角度达到360度、结构坚固稳定、使用灵活方便的车轮大角度转向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轮大角度转向机构,包括轮架,轮架上部设置有回转部;回转部包括回转转轴和回转壳体,回转转轴穿设在回转壳体内部。进一步的,回转部包括回转转轴和回转壳体,回转壳体内部设置有阶梯式通孔,阶梯式通孔包括一级阶梯通孔、二级阶梯通孔和三级阶梯通孔;一级阶梯通孔上设置有若干环道;回转壳体的圆周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油口,第一油口的另一端与环道相连通;回转转轴穿设在阶梯式通孔内;回转转轴内部设置有若干回油道,回转转轴的圆周面上设置有若干回油口,回转转轴下部设置有若干第二油口,回油道上端与回油口相连通,回油道下端与第二油口相连通。进一步的,回油口和环道相连通;回转壳体与回转转轴之间设置有若干油路密封圈,若干油路密封圈设置在环道两侧。进一步的,二级阶梯通孔与回转转轴之间设置有上支撑轴承和上密封圈,上密封圈设置在上支撑轴承的上方。进一步的,三级阶梯通孔与回转转轴之间设置有下支撑轴承和下密封圈,下密封圈设置在下支撑轴承的下方。进一步的,回转转轴上部套设有转轴驱动轮,转轴驱动轮采用链轮或齿轮当中的一种。进一步的,回转转轴还可以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采用电机或马达当中的一种。进一步的,轮架下端设置有驱动马达,回转转轴下部设置有若干第二油口,若干第二油口下端均连接有连接油管,连接油管的另一端均与驱动马达相连;轮架一侧设置有油管支撑壳,连接油管穿设在油管支撑壳内部。进一步的,驱动马达的一侧设置有车轮驱动盘,车轮驱动盘外部设置有车轮。进一步的,回转转轴下端与轮架上端固定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车轮大角度转向机构通过设置回转部,能够实现车轮360度的原地大角度转向,从而极大的减小车辆的回转半径,实现了车辆的横向移动;并且回转部具有较大的承受力,能够承受车辆的重量及扭转时产生的扭力,提高大角度转向机构的结构强度,延长了机器的使用寿命。轮架上部设置回转部,轮架下部设置车轮,回转部外部与车架固定连接,通过回转部使得轮架能够相对于车架进行360度的旋转,回转部主要由回转壳体和回转转轴组成,回转壳体内部设置有环道,相对于环道位置,在回转转轴上设置有回油口,回油口与环道相连通,使得液压油能够通到驱动马达处,并且在回转壳体和回转转轴相对转动的时候也能保持油路畅通。回转壳体设置有阶梯式通孔,阶梯式通孔分为三部分,即一级阶梯通孔、二级阶梯通孔和三级阶梯通孔,一级阶梯通孔设置有环道,主要为油路部分;二级阶梯通孔和三级阶梯通孔的直径都大于一级阶梯通孔,在二级阶梯通孔和三级阶梯通孔内分别设置有上支撑轴承和下支撑轴承,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加强整体结构的强度,使得本来较容易损坏的回转部大大加强,能够承受车辆的重量及扭力。在回转部内设置有油路密封圈,能够防止液压油泄漏,并且还设置有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能够防止灰尘及雨水等进入回转部。轮架使用加强材料制造,具有足够的强度支撑车辆的重量。轮架还包括油管支撑壳,连接油管设置在油管支撑壳内部,能够防止由于连接油管接触车轮而导致连接油管损坏。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回转部结构放大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的阶梯式通孔结构放大示意图;附图中:1、轮架,2、连接油管,3、驱动马达,4、车轮,5、回转转轴,6、转轴驱动轮,7、回转壳体,8、上密封圈,9、上支撑轴承,10、油路密封圈,11、下支撑轴承,12、下密封圈,13、车轮驱动盘,14、阶梯式通孔,15、回转部,16、第一油口,17、环道,18、回油口,19、回油道,20、第二油口,21、车架,14-1、一级阶梯通孔,14-2、二级阶梯通孔,14-3、三级阶梯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1、附图2、附图3和附图4,对本技术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本技术提供的车轮大角度转向机构,包括轮架1,轮架1上部设置有回转部15;回转部15包括回转转轴5和回转壳体7,回转转轴5穿设在回转壳体7内部;回转部15包括回转转轴5和回转壳体7,回转壳体7内部设置有阶梯式通孔14,阶梯式通孔14包括一级阶梯通孔14-1、二级阶梯通孔14-2和三级阶梯通孔14-3;一级阶梯通孔14-1上设置有若干环道17;回转壳体7的圆周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油口16,第一油口16的另一端与环道17相连通;回转转轴5穿设在阶梯式通孔14内;回转转轴5内部设置有若干回油道19,回转转轴5的圆周面上设置有若干回油口18,回转转轴5下部设置有若干第二油口20,回油道19上端与回油口18相连通,回油道19下端与第二油口20相连通;回油口18和环道17相连通;回转壳体7与回转转轴5之间设置有若干油路密封圈10,若干油路密封圈10设置在环道17两侧;二级阶梯通孔14-2与回转转轴5之间设置有上支撑轴承9和上密封圈8,上密封圈8设置在上支撑轴承9的上方;三级阶梯通孔14-3与回转转轴5之间设置有下支撑轴承11和下密封圈12,下密封圈12设置在下支撑轴承11的下方;回转转轴5上部套设有转轴驱动轮6,转轴驱动轮6采用链轮或齿轮当中的一种;回转转轴5还可以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采用电机或马达当中的一种;轮架1下端设置有驱动马达3,回转转轴5下部设置有若干第二油口20,若干第二油口20下端均连接有连接油管2,连接油管2的另一端均与驱动马达3相连;轮架1一侧设置有油管支撑壳,连接油管2穿设在油管支撑壳内部;驱动马达3的一侧设置有车轮驱动盘13,车轮驱动盘13外部设置有车轮4;回转转轴5下端与轮架1上端固定相连。本技术的其中一种实施例如下:如附图1,本技术主要分为三部分,既回转部15、轮架1和车轮4。轮架1设置为L字状结构,上部为水平设置为的平台,中部为竖直设置的下臂,下部为用于放置驱动马达3的槽体。回转部15设置在轮架1上部的平台上。轮架1中部的下臂一侧设置有油管支撑壳,油管支撑壳的下端与槽体相连,油管支撑壳的上端与平台相连;油管支撑壳沿轮架1设置,油管支撑壳与轮架1相互紧贴。轮架1下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轮大角度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架(1),所述轮架(1)上部设置有回转部(15);所述回转部(15)包括回转转轴(5)和回转壳体(7),所述回转转轴(5)穿设在回转壳体(7)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轮大角度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架(1),所述轮架(1)上部设置有回转部(15);所述回转部(15)包括回转转轴(5)和回转壳体(7),所述回转转轴(5)穿设在回转壳体(7)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大角度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部(15)包括回转转轴(5)和回转壳体(7),所述回转壳体(7)内部设置有阶梯式通孔(14),所述阶梯式通孔(14)包括一级阶梯通孔(14-1)、二级阶梯通孔(14-2)和三级阶梯通孔(14-3);所述一级阶梯通孔(14-1)上设置有若干环道(17);所述回转壳体(7)的圆周面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油口(16),所述第一油口(16)的另一端与环道(17)相连通;所述回转转轴(5)穿设在阶梯式通孔(14)内;所述回转转轴(5)内部设置有若干回油道(19),所述回转转轴(5)的圆周面上设置有若干回油口(18),所述回转转轴(5)下部设置有若干第二油口(20),所述回油道(19)上端与回油口(18)相连通,所述回油道(19)下端与第二油口(20)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大角度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口(18)和环道(17)相连通;所述回转壳体(7)与回转转轴(5)之间设置有若干油路密封圈(10),若干所述油路密封圈(10)设置在环道(17)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大角度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阶梯通孔(14-2)与回转转轴(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文薛明昃向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路得威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