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121 阅读:3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属于压缩机的分离气体或液体的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储存液态或气态冷媒的壳体;向壳体内部导流液态或气态冷媒的冷媒流入管;设有只让壳体内部气态冷媒流出的冷媒排出管;而在冷媒流入管的末端设置网筛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冷媒流入管的末端设置网筛部可防止液态冷媒向旁边飞溅,冷媒排出管的末端高于冷媒流入管的末端,使冷媒排向冷媒排出管的下侧,可以防止液态冷媒直接流入冷媒排出管。避免压缩机的损伤。另外,冷媒排出管固定在壳体内壁上,可以防止冷媒排出管的末端由于外部冲击等原因发生位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压缩机的分离气体或液体的装置。更详细的说,是在冷媒流入管的末端设置网筛部,并使冷媒流入管的末端位于冷媒排出管末端的下侧,防止液态冷媒直接流入冷媒排出管的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
技术介绍
空调大体上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膨胀器和室内热交换器构成,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机在制冷时分别起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作用,对室内空间进行冷却,在制热时分别起蒸发器和冷凝器作用,对室内空间进行加热。最近,为了提高压缩机的效率以及室内热交换器的功率,使用数个压缩机以及室内热交换器。空调器设有气液分离器,把蒸发器排出的冷媒供应到数个压缩机中。图7为传统技术的气液分离器纵剖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传统的气液分离器10包括储存液态或气态冷媒的壳体12、向壳体12内部导流气态或液态冷媒的冷媒流入管14、只让壳体内部的气态冷媒流出的数个冷媒排出管16、位于壳体12内部以及冷媒流入管14的下侧,防止通过冷媒流入管14流入的液态和气态冷媒中的液态冷媒,流入冷媒排出管16的隔离膜18。气液分离器10内部的下侧空间储存着通过冷媒流入管14流入的液态冷媒,液态冷媒的上侧空间储存着通过冷媒流入管14流入的气态冷媒。冷媒流入管14的一端(未图示)连接在室内热交换器(未图示),末端14a贯穿壳体12的上侧,连接在壳体12的内侧上部。数个冷媒排出管16的一端(未图示)连接在压缩机(未图示),末端16a贯穿壳体12的下侧,连接在壳体12内部气态冷媒的储存空间。隔离膜18水平设置在壳体12内部,位于冷媒流入管14末端14a和冷媒排出管16末端16a之间,隔离冷媒流入管14和冷媒排出管16。隔离膜18的边缘部位,形成有数个孔18a。冷媒排出管16的末端16a位于隔离膜18的下侧中央,避免孔18a滴落的液态冷媒流入冷媒排出管16。但是,传统技术的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10存在如下问题。虽然冷媒排出管16位于隔离膜18下侧中心,但液态冷媒顺着隔离膜18的下侧面18c,可以直接滴落到冷媒排出管16中。另外,气液分离器10承受外部冲击时,由于冷媒排出管16的末端16a空悬在壳体12内部,得不到有力支撑,有可能出现位移。因此通过隔离膜18的孔18a滴落的液态冷媒有可能直接滴落到冷媒排出管16内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为提供在冷媒流入管的末端设置网筛部,并让冷媒流入管的末端位于冷媒排出管末端的下侧,防止液态冷媒直接流入冷媒排出管的一种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包括储存液态或气态冷媒的壳体;向壳体内部导流液态或气态冷媒的冷媒流入管;其特征在于设有只让壳体内部气态冷媒流出的冷媒排出管;在冷媒流入管的末端设置网筛部。所述的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其冷媒排出管固定在壳体的内壁。所述的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其冷媒流入管的末端低于冷媒排出管的末端。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在冷媒流入管的末端设置网筛部,防止液态冷媒向旁边飞溅。另外,冷媒排出管固定在壳体内壁上,可以防止冷媒排出管的末端由于外部冲击等原因发生位移。冷媒排出管的末端高于冷媒流入管的末端,让冷媒排向冷媒排出管的下侧,因此可以防止液态冷媒直接流入冷媒排出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例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4实施例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7为传统技术的气液分离器纵剖结构示意图。附图主要部件符号的说明50压缩机 60室外热交换器70气液分离器 72壳体74冷媒流入管 76冷媒排出管80网筛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包括用于压缩冷媒的数个压缩机50、让压缩机50压缩的冷媒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60、向数个压缩机50供应气态冷媒的气液分离器70。如图2、图3所示,气液分离器70包括储存液态或气态冷媒的壳体72;向壳体72内部导流液态或气态冷媒的冷媒流入管74;只把壳体72内部的气态冷媒供应给数个压缩机50的数个冷媒排出管76;设置在冷媒流入管74末端74a防止气态和液态冷媒中的液态冷媒飞溅到旁边的网筛部80。这里,壳体72内部的下侧空间储存着液态冷媒,壳体72的上侧空间储存着气态冷媒。冷媒流入管74的一端(未图示)连接在蒸发器(未图示)上,末端74a贯穿上述壳体72的上侧中心,连接在壳体72的内侧。上述数个冷媒排出管76的一端(未图示)连接在压缩机50上,末端76a贯穿壳体72,连接在壳体72内侧的气态冷媒储存空间。数个冷媒排出管76的末端76a高于冷媒流入管74的末端74a,防止通过冷媒流入管74流入的液态冷媒直接流入冷媒排出管76。数个冷媒排出管76固定在壳体72的内壁上,本实施例中冷媒排出管76通过点焊焊接在壳体72的内壁79上。网筛部80是由不锈钢丝编制成的网,其边缘部具有与冷媒流入管74的末端74a相应的圆筒结构。网筛部80的一侧焊接在冷媒流入管74的末端74a边缘部,另一侧用于排出气态或液态冷媒。下面参照附图2、3,对本实施例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工作原理进行说明。首先,压缩机50进行工作,冷媒在压缩机50的作用下进行循环。这时,蒸发器排出的冷媒流入气液分离器70中。流入气液分离器70的冷媒中气态冷媒流向压缩机50。这里,对气液分离器70的冷媒移动过程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流出蒸发器的气态或液态冷媒通过冷媒流入管74流入到壳体72内部。这时,冷媒通过冷媒流入管74的末端74a流入。液态冷媒在网筛部80的作用下,不向旁边飞溅,而是顺着网筛部80滴落到壳体72的下侧。气态冷媒通过网筛部80的网孔,储存在壳体72内部。之后,由于壳体72内的压力差,气态冷媒流入冷媒排出管76,流向压缩机50。这里,由于冷媒排出管76的末端76a高于冷媒流入管74的末端74a,因此只有气态冷媒流入冷媒排出管76。通过冷媒排出管76末端76a和冷媒流入管74末端74a之间的落差,可以防止液态冷媒直接流入冷媒排出管76。虽然没有图示,即使冷媒排出管的末端低于冷媒流入管末端,但只要网筛部的末端低于或等高于冷媒排出管的末端,则可以防止液态冷媒直接流入冷媒排出管。另外,数个冷媒排出管76的末端76a被固定在壳体72的内壁上。因此气液分离器70承受外部冲击时,可以防止冷媒排出管76末端76a发生位移。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例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除了网筛部80具有圆盘形结构,第2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基本相同。第2实施例中,网筛部80具有圆盘形结构,安装在冷媒流入管74的末端74a。网筛部80的上侧,形成由镶嵌部80a,以镶嵌的方式固定在冷媒流入管74末端74a内侧。网筛部80具有圆盘形结构,其制造和设置非常容易。虽然没有图示,但也可以通过把网筛部的边缘部焊接在冷媒流入管的末端,把网筛部设置在冷媒流入管的末端。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例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除了网筛部80具有圆锥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的气液分离器,包括储存液态或气态冷媒的壳体;向壳体内部导流液态或气态冷媒的冷媒流入管;其特征在于设有只让壳体内部气态冷媒流出的冷媒排出管;在冷媒流入管的末端设置网筛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星龙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