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分离器及空调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193053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20 1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分离器及空调机组,属于空调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装置油分离效果差的问题而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油分离器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回油口,壳体内设置有螺旋导流板、套设于螺旋导流板内的中空第一滤网组件和封堵第一滤网组件上端开口的第二滤网组件;从进气口进入的带油的混合气体经螺旋导流板一级过滤后被第一滤网组件二级过滤,然后沿轴向穿过第二滤网组件进行三级过滤后从出气口排出,过滤得到的油滴从回油口流出。本发明专利技术油分离器具有三级分离结构,能有效地从冷媒气体中分离出润滑油,避免了因跑油导致的吸气带液、制冷效果低等问题,提高了空调机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油分离器及空调机组。
技术介绍
离心压缩机工作时,机械运动(如油泵搅液、转子运动、齿轮啮合运动等)和气封的高压气体不断提升压缩机内部气体压力,需通过连接管等结构连通压缩机内部和外部,以平衡内部气压。但内部冷媒气体通过连接管时,会携带气态润滑油,如不将之分离,润滑油会流到压缩机外部,即出现“跑油”现象。“跑油”现象一方面导致机组吸气带液,损害叶轮寿命;另一方面,降低润滑油液位,使轴承等零件得不到充分润滑、加剧磨损。因此,常在连接管前加一个油分离部件以隔离气态润滑油。油分离器可分为内置油分离器和外置油分离器,分离方式可分为降速式碰撞分离、离心式分离以及过滤分离等,而降速式碰撞分离、离心式分离常作为一级分离方式,过滤分离常作为二级分离方式。如图1所示,现有离心压缩机常用的双级油分离器,工作时,携带润滑油的混合气体从进气口11进入油分离器,与挡板7碰撞后动能降低,部分润滑油被阻挡,至此完成一级分离;降速后的混合气体进入滤网组件8,油滴在滤网组件8的扑集作用下聚集变大,并在重力作用下下降,而气体则继续上升,完成二级分离并最终从出气口12排出。但是上述油分离器存在以下缺点:当混合气体量较多、流速较小时,两个挡板7的碰撞分离效果降低,此时,大量携带润滑油的气体沿轴向流经滤网,油滴未来得及聚集就被后面气体冲散,最终润滑油随气体流向压缩机外部,出现“跑油”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润滑油分离效果好的油分离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稳定性好的空调机组。为达此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油分离器,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口、出气口和回油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螺旋导流板、套设于所述螺旋导流板内的中空第一滤网组件和封堵所述第一滤网组件上端开口的第二滤网组件;从所述进气口进入的带油的混合气体经所述螺旋导流板一级滤后被所述第一滤网组件二级过滤,然后沿轴向穿过所述第二滤网组件进行三级过滤后从所述出气口排出,过滤得到的油滴从所述回油口流出。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滤网组件置于所述第一滤网组件上端内侧;或,所述第二滤网组件邻设于所述第一滤网组件上方。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滤网组件呈板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网组件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有支撑圈,二所述支撑圈上分别设置有通孔且二所述支撑圈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固连。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导流板与位于所述第一滤网组件外侧的所述支撑圈之间具有宽度为d1的间隙。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滤网组件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中空环状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周与位于所述第一滤网组件内侧的所述支撑圈固连。进一步地,所述回油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板的中心;和/或,所述回油口设置于所述壳体底板的位于所述第一滤网组件下方的部分上。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导流板的螺旋升角为α、螺距为H3、总高为H2,所述壳体内腔的高度为H1;其中,20°≦α≦60°,和/或H3≦H2/5,和/或0.85H1≦H2≦0.95H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网组件的厚度大于等于40mm;和/或,所述第二滤网组件的厚度大于等于40mm。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板上,所述出气口的内壁面的至少底部为向外侧倾斜的斜面,所述斜面的上端倒圆角。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空调机组,包括压缩机和上述任一所述油分离器,从所述油分离器的所述回油口流出的润滑油供向所述压缩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油分离器具有三级分离结构,能有效地从冷媒气体中分离出润滑油,避免了因跑油导致的吸气带液、制冷效果低等问题,提高了空调机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空调机组由于采用上述油分离器,油分离器可以引导冷媒气体从压缩机内部过渡到外部的同时,还能引导分离后液化的润滑油回到油箱,空调机组可靠性高。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油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油分离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油分离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一提供的油分离结构的工作原理图。图中:1、壳体;2、螺旋导流板;3、第一滤网组件;4、第二滤网组件;5、支撑圈;6、支撑板;7、挡板;8、滤网组件;11、进气口;12、出气口;13、回油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优选实施例一:本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分离器,其主要但不局限应用于空调机组。请参阅图2和图3,本优选实施例油分离器为立式油分离器,其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1,壳体1上设置有进气口11、出气口12和回油口13,壳体1内设置有螺旋导流板2、套设于螺旋导流板2内的中空第一滤网组件3和封堵第一滤网组件3上端开口的第二滤网组件4;从进气口11进入的带油的混合气体经螺旋导流板2一级过滤后被第一滤网组件3二级过滤,然后沿轴向穿过第二滤网组件4进行三级过滤后从出气口12排出,过滤得到的油滴从回油口13流出。壳体1优选但不局限为圆柱状空心结构,壳体1的侧壁可以由钣金平板卷轴而成;壳体1的顶板可以但不局限为与壳体1侧壁固连的法兰,以便于与外部组件连接;壳体1的底板可以但不局限为实心板。本实施例的油分离器具有三级分离结构,能有效地从冷媒气体中分离出润滑油,避免了因跑油导致的吸气带液、制冷效果低等问题,提高了机组可靠性。第二滤网组件4封堵第一滤网组件3开口,对混合气体进行三级过滤。第二滤网组件4优选为置于第一滤网组件3上端内侧,以使得轴向占用空间更小、整体结构更紧凑。需要指出地,第二滤网组件4的设置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况,例如,第二滤网组件4也可以邻设于第一滤网组件3上方。第一滤网组件3、第二滤网组件4由金属丝以一定角度彼此交叉编织而成。第二滤网组件4的整体形状结构没有具体限制,可使经第一滤网组件3过滤的混合气体沿轴向穿过第二滤网组件4进行进一步过滤分离即可。但优选地,第二滤网组件4呈板状。板状可以为平板状、折板状、波浪板状或其他任意不规则板状。考虑到便于加工、制作成本低等因素,板状滤网优选为呈平板状;考虑到过滤效果更好的因素,板状滤网优选为呈折板状、波浪板状等。第一滤网组件3、第二滤网组件4中滤网的数量没有限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第一滤网组件3、第二滤网组件4包括多块滤网时,多块滤网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过滤效率与过滤网厚度成正相关,综合考虑结构大小与过滤效果,第一滤网组件3的厚度大于等于40mm,和/或第二滤网组件4的厚度大于等于40mm。第一滤网组件3的安装方式没有具体限制,但优选地,第一滤网组件3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有支撑圈6,二支撑圈6上分别设置有通孔以供混合气体通过且二支撑圈6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固连,具体地,二支撑圈6的上端分别与壳体1的顶盖固连、下端分别与壳体1的底板固连,以固定第一滤网组件3。支撑圈6与壳体1之间优选但不局限为焊接连接。二支撑圈6上分别设置有供混合气体通过的通孔,二支撑圈6上通孔的形状、尺寸及排布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使得混合气体通过、提高过滤效果即可。优选地,二支撑圈6上分别均布有直径为φD1的圆孔状通孔。更优选地,2mm≦φD1≦5mm。第二滤网组件4的安装方式没有具体限制,但优选地,第二滤网组件4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有中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油分离器及空调机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分离器,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进气口(11)、出气口(12)和回油口(1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螺旋导流板(2)、套设于所述螺旋导流板(2)内的中空第一滤网组件(3)和封堵所述第一滤网组件(3)上端开口的第二滤网组件(4);从所述进气口(11)进入的带油的混合气体经所述螺旋导流板(2)一级过滤后被所述第一滤网组件(3)二级过滤,然后沿轴向穿过所述第二滤网组件(4)进行三级过滤后从所述出气口(12)排出,过滤得到的油滴从所述回油口(13)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分离器,包括具有内腔的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进气口(11)、出气口(12)和回油口(13),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螺旋导流板(2)、套设于所述螺旋导流板(2)内的中空第一滤网组件(3)和封堵所述第一滤网组件(3)上端开口的第二滤网组件(4);从所述进气口(11)进入的带油的混合气体经所述螺旋导流板(2)一级过滤后被所述第一滤网组件(3)二级过滤,然后沿轴向穿过所述第二滤网组件(4)进行三级过滤后从所述出气口(12)排出,过滤得到的油滴从所述回油口(13)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网组件(4)置于所述第一滤网组件(3)上端内侧;或,所述第二滤网组件(4)邻设于所述第一滤网组件(3)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网组件(4)呈板状。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网组件(3)的内侧和外侧分别设置有支撑圈(5),二所述支撑圈(5)上分别设置有通孔且二所述支撑圈(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1)固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流板(2)与位于所述第一滤网组件(3)外侧的所述支撑圈(5)之间具有宽度为d1的间隙。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连冬张治平钟瑞兴刘建飞蒋彩云周义蒋楠陈玉辉刘增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