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分离器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828197 阅读:3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6 1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其包括:壳体;出气管;和回油组件,所述回油组件包括回油阀,所述回油阀的入口端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所述回油阀的出口端与所述出气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液分离器使得气液分离器底部的油液能够被抽到出气管中继而回到压缩机中,而通过控制回油组件中的回油阀的动作,便可以控制回油量,使回油量可调节,从而一方面使得系统可以有效回油,另一方面又可避免回油时吸进过多的液态冷媒而造成压缩机液击,因此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本技术还涉及具有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气液分离器是制冷系统(例如空调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一方面的作用是分离系统蒸发器回来的少量未蒸发完全的制冷剂,确保压缩机不吸进液态的制冷剂而发生液击现象,从而避免压缩机因出现液击而损坏;另一方面的作用是要使气液分离器底部的少量润滑油可以返回至压缩机中,避免压缩机出现缺油而造成磨损。为了实现润滑油的返回,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的气液分离器内部自带回油孔以进行回油。典型地,回油孔设置在排气管上并靠近气液分离器壳体的底部,从而使底部存在的少部分润滑油可借助于排气管内部的气体流速而通过回油孔返回压缩机。这种气液分离器仅通过回油孔来进行回油,而回油孔的孔径是固定不变的,因而无法控制回油量。孔径过小则有可能回油不足,孔径过大虽然能够保证回油充分,但因气液分离器底部还存有液态冷媒,因而过大的孔径会造成通过回油孔吸进去的液态冷媒交多,由此会造成压缩机液击。因此,如能有效控制回油量的大小,则可以一方面满足压缩机润滑的需求,另一方面避免压缩机遭遇液击等危害,从而提高压缩机运行可靠性。特别是,如能根据空调系统自身的运行工况来控制回油量,则效果更为理想。然而遗憾的是,现有技术中尚不存在这种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其能够方便地控制回油量的大小,从而既能满足压缩机润滑的要求,又能避免压缩机液击。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本技术的再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本技术的以上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其包括:壳体;出气管;和回油组件,所述回油组件包括回油阀,所述回油阀的入口端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所述回油阀的出口端与所述出气管连通。优选地,所述回油组件还包括回油管,所述回油阀连接于所述回油管上。优选地,所述回油阀位于所述壳体外部,所述回油管的第一端插入所述壳体内部,第二端与所述出气管连通。优选地,所述出气管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外部,所述回油管的第二端在壳体外部与所述出气管连通。优选地,所述回油管的第一端插入所述壳体内部后延伸至贴近所述壳体的底部。优选地,所述回油阀包括电子膨胀阀;或者,所述回油阀包括电磁阀。优选地,所述回油阀包括电磁阀时,所述回油管包括并联的两条以上回油支管,每条回油支管上均连接有电磁阀。优选地,任一条回油支管的内径小于所述回油管的第一端的内径。优选地,所述出气管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部分,其中,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部分呈U形。优选地,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部分的管道入口靠近所述壳体的顶部。优选地,还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插入所述壳体中并沿水平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回油组件中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所述回油阀的上游侧。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其包括压缩机和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相通,其中,所述气液分离器为前面任意之一所述的气液分离器。优选地,还包括低压传感器、吸气感温包和排气感温包,其中,所述低压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进气端,所述吸气感温包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气管上或所述压缩机的吸气管上,所述排气感温包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管上。本技术的气液分离器由于设置有回油组件,使得气液分离器底部的油液能够被抽到出气管中继而回到压缩机中,而通过控制回油组件中的回油阀的动作,便可以控制回油量和/或回液量,也即,使回油量可调节,从而一方面使得系统可以有效回油,另一方面又可避免回油时吸进过多的液态冷媒而造成压缩机液击,因此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本技术的空调系统由于采用了本技术的可调节回油量的气液分离器,因而能够根据实际工况(优选根据系统实际吸气过热度)来调节回油量,从而能在保证压缩机润滑充分的前提下,避免回油时吸入过多的液态冷媒而造成压缩机液击,由此能保证系统可靠性。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局部的原理性概略图;图3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针对现有技术中普遍存在的气液分离器无法调节和控制回油量和回液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回油量的气液分离器。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2、出气管6以及回油组件7。其中,回油组件7包括回油阀5,所述回油阀5的入口端与所述壳体2内部连通,所述回油阀5的出口端与所述出气管6连通。本技术的气液分离器由于设置有回油组件,回油组件中的回油阀的一端与壳体2内部连通、另一端连通至出气管6,因此,当出气管6中存在高速流动的气流时,出气管6与回油阀5的接口处压力会小于气液分离器底部的压力,此压力差便使气液分离器底部的油液被抽到出气管中继而回到压缩机中。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控制回油组件中的回油阀的动作,便可以控制回油量和/或回液量,也即使回油量可调节,从而一方面使得系统可以有效回油,另一方面又可避免回油时吸进过多的液态冷媒而造成压缩机液击,因此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优选地,所述回油组件7还包括回油管3,所述回油阀5连接于所述回油管3上。这种设置,一方面便于回油阀的两端与相应结构的连通,另一方面还使得回油组件的布置更灵活。优选地,所述回油阀5位于所述壳体2的外部,所述回油管3的第一端插入(优选经壳体2的侧壁上设置的回油孔插入)所述壳体2内部,第二端与所述出气管6连通。出气管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2的外部,所述回油管3的第二端优选在壳体2外部与所述出气管6连通。也即,回油组件7大部分都可设置在壳体2的外部,从而便于实现组装和对回油阀进行控制,同时尽量不占用壳体2内部空间。例如,出气管6可以包括位于壳体外的部分和位于壳体内的部分,即,出气管6从壳体内部穿过壳体上的出气口(例如位于壳体顶部)延伸到壳体外部;或者,出气管6也可以是全部位于壳体外部,此时出气管6自壳体上的出气口开始向外延伸。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出气管6不仅限于气态冷媒从中排出,液态冷媒和润滑油也有可能经出气管6排出。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回油管3的第一端插入所述壳体2内部后延伸至贴近所述壳体2的底部。也即,在壳体2上设置有回油孔,回油管3的第一端经由该回油孔插入壳体内部,并向下斜弯延伸,直至尽量贴近壳体2的底部,从而使密度较大而沉至壳体底部的润滑油能够方便地经由回油管3第一端的管道口进入回油管3中。其中,回油孔可以设置在气液分离器壳体的底部附近,也可以设置在中部甚至上部位置处,只要保证回油管的第一端尽可能延伸至壳体底部即可。优选地,所述回油阀5可以采用电子膨胀阀。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即可方便地调节回油量的大小。例如,将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大,回油量便增大,将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调小,回油量便减小。特别地,通过精确控制电子膨胀阀开度的改变量,能够保证回油量的精确可调。当采用电子膨胀阀时,只需采用一根回油管即可,并且回油管的管径在不是过于细小的情况下对回油量的影响不大。替代地,所述回油阀5也可以采用电磁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39/201620974173.html" title="一种气液分离器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原文来自X技术">气液分离器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出气管;和回油组件,所述回油组件包括回油阀,所述回油阀的入口端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所述回油阀的出口端与所述出气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出气管;和回油组件,所述回油组件包括回油阀,所述回油阀的入口端与所述壳体内部连通,所述回油阀的出口端与所述出气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组件还包括回油管,所述回油阀连接于所述回油管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阀位于所述壳体外部,所述回油管的第一端插入所述壳体内部,第二端与所述出气管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外部,所述回油管的第二端在壳体外部与所述出气管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的第一端插入所述壳体内部后延伸至贴近所述壳体的底部。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阀包括电子膨胀阀;或者,所述回油阀包括电磁阀。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阀包括电磁阀时,所述回油管包括并联的两条以上回油支管,每条回油支管上均连接有电磁阀。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景斌胡强杨健王永立游劭磊于艳翠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