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辅助强排风功能的发动机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877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燃油发动机冷却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带辅助强排风功能的发动机冷却结构,包括发动机前部从前到后依次固定设置的中冷器、发动机水箱和散热风扇,所述中冷器的进口与发动机空气滤清器连通,中冷器的出口与发动机缸体连通;发动机水箱与发动机水冷管路连通;散热风扇的吹风方向朝向发动机一侧,对发动机进行风冷散热;所述中冷器靠近车头一侧的底盘横梁处固定设置有散热辅扇,所述散热辅扇接入汽车电路,且由汽车蓄电池提供电能;该发动机冷却结构能够保证低速燃油警务室发动机的散热需求,使低速的燃油警务室发动机避免出现过热现象,从而实现延长燃油警务室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提高燃油警务室产品可靠性的目的。

An engine cooling structure with auxiliary strong exhaust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辅助强排风功能的发动机冷却结构
本技术涉及燃油发动机冷却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带辅助强排风功能的发动机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发动机不断运转的情况下,它的最高燃烧温度可能高达2500℃,即使在怠速或低转速下,燃烧室的平均温度也在1000度以上,在这样的高温下运行,会让发动机的内部零件磨损加快,也会使机油变质,因此,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发动机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在气温较高的夏季,燃油警务室在长时间行驶过程中,因车速的限制,燃油警务室车速设计的很低,这就造成燃油警务室发动机中网进风量的不足,导致发动机冷却系统散热效果不尽人意,经常会出现发动机温度过高的现象,众所周知,发动机过热极易引发发动机故障,这就导致燃油警务室的发动机可靠性明显不及普通车辆的发动机可靠性,拉低了企业燃油警务室的产品质量,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产品形象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和缺陷成为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克服
技术介绍
中所描述的缺陷,从而实现一种带辅助强排风功能的发动机冷却结构,该发动机冷却结构能够保证低速燃油警务室发动机的散热需求,使低速的燃油警务室发动机避免出现过热现象,从而实现延长燃油警务室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提高燃油警务室产品可靠性的目的。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辅助强排风功能的发动机冷却结构,包括发动机前部从前到后依次固定设置的中冷器、发动机水箱和散热风扇,所述中冷器的进口与发动机空气滤清器连通,中冷器的出口与发动机缸体连通;发动机水箱与发动机水冷管路连通;散热风扇的吹风方向朝向发动机一侧,对发动机进行风冷散热;所述中冷器靠近车头一侧的底盘横梁处固定设置有散热辅扇,所述散热辅扇接入汽车电路,且由汽车蓄电池提供电能。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辅扇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固定设置于车辆底盘横梁的顶部或底盘横梁的下底面上。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辅扇包括辅扇支撑架和辅扇扇体,所述辅扇扇体可拆卸设置于所述辅扇支撑架上,所述辅扇支撑架可拆卸固定设置于车辆底盘横梁上。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辅扇的数量不小于两个,且散热辅扇直线均布固定设置于车辆底盘横梁的顶部或底盘横梁的下底面上。进一步地,所述散热辅扇在车辆打开钥匙开关整车上电时散热辅扇通电开始工作,当车辆关闭钥匙开关时,散热辅扇同步断电停止旋转。本技术的带辅助强排风功能的发动机冷却结构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带辅助强排风功能的发动机冷却结构,中冷器靠近车头一侧的底盘横梁处固定设置有散热辅扇,车辆行驶时,经散热辅扇吹向中冷器的风和从车辆前中网进的风一起给中冷器降温;车辆着车临时停止前进时,散热辅扇单独给中冷器吹风,从而给发动机降温,使燃油警务室的中冷器散热的效率大增,从而稳定发动机的温度,使低速的燃油警务室发动机避免出现高温问题,有效延长了燃油警务室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增强了燃油警务室产品的整体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带辅助强排风功能的发动机冷却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带辅助强排风功能的发动机冷却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带辅助强排风功能的发动机冷却结构的冷却原理示意图。图中:1-中冷器,2-发动机水箱,3-散热风扇,4-散热辅扇,401-辅扇支撑架,402-辅扇扇体,5-底盘横梁,6-发动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带辅助强排风功能的发动机冷却结构做更加详细的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带辅助强排风功能的发动机冷却结构,包括发动机前部从前到后依次固定设置的中冷器、发动机水箱和散热风扇,所述中冷器的进口与发动机空气滤清器连通,中冷器的出口与发动机缸体连通;发动机水箱与发动机水冷管路连通;散热风扇的吹风方向朝向发动机一侧,对发动机进行风冷散热;所述中冷器靠近车头一侧的底盘横梁处固定设置有散热辅扇,所述散热辅扇接入汽车电路,且由汽车蓄电池提供电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述散热辅扇通过螺栓螺母紧固件可拆卸固定设置于车辆底盘横梁的顶部或底盘横梁的下底面上,散热辅扇在底盘横梁上的固定位置可根据车型的不同或底盘横梁相对于中冷器的高度决定;所述散热辅扇包括辅扇支撑架和辅扇扇体,所述辅扇扇体可拆卸设置于所述辅扇支撑架上,所述辅扇支撑架可拆卸固定设置于车辆底盘横梁上。参见图2,根据实际实施时的需求情况,所述散热辅扇的数量不小于两个,因为机舱空间的限制,散热辅扇的尺寸不能设计过大,但是单个数量的散热辅扇,其散热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可通过适当增加散热辅扇的数量来满足发动机中冷器的散热需求,多个散热辅扇直线均布固定设置于车辆底盘横梁的顶部或底盘横梁的下底面上,也可根据发动机机舱空间灵活分布设置。所述散热辅扇的供电采用车辆蓄电池供电方式,且所述散热辅扇在车辆打开钥匙开关整车上电时散热辅扇通电开始工作,当车辆关闭钥匙开关时,散热辅扇同步断电停止旋转。参见图3,本技术的带辅助强排风功能的发动机冷却结构的散热原理:燃油警务室打开钥匙开关整车上电时散热辅扇通电开始工作,车辆行驶时,经散热辅扇吹向中冷器的风和从车辆前中网进的风一起给中冷器降温;车辆着车临时停止时,散热辅扇单独给中冷器吹风,从而给发动机降温,使燃油警务室的中冷器散热的效率大增,从而稳定发动机的温度,当燃油警务室关闭钥匙开关整车断电时散热辅扇通电停止工作。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如使用“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文中参照优选的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示范性实施方式,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技术理念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变型和改型,且可以对本技术提出的各技术特征、结构进行多种组合,而不超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辅助强排风功能的发动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前部从前到后依次固定设置的中冷器、发动机水箱和散热风扇,所述中冷器的进口与发动机空气滤清器连通,中冷器的出口与发动机缸体连通;发动机水箱与发动机水冷管路连通;散热风扇的吹风方向朝向发动机一侧,对发动机进行风冷散热;所述中冷器靠近车头一侧的底盘横梁处固定设置有散热辅扇,所述散热辅扇接入汽车电路,且由汽车蓄电池提供电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辅助强排风功能的发动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前部从前到后依次固定设置的中冷器、发动机水箱和散热风扇,所述中冷器的进口与发动机空气滤清器连通,中冷器的出口与发动机缸体连通;发动机水箱与发动机水冷管路连通;散热风扇的吹风方向朝向发动机一侧,对发动机进行风冷散热;所述中冷器靠近车头一侧的底盘横梁处固定设置有散热辅扇,所述散热辅扇接入汽车电路,且由汽车蓄电池提供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辅助强排风功能的发动机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辅扇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固定设置于车辆底盘横梁的顶部或底盘横梁的下底面上。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庆珍张锦川李徐鹏赵石磊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森源鸿马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