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耐磨车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8429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耐磨车轮毂,属于轮毂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轮毂本体、轮辋以及轮辐,轮辋的轮缘上设置有一层耐磨层,轮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撑部构成,支撑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与轮毂本体相连,第一连接部长于第四连接部且其另一端设置于轮毂本体上,第三连接部端部设置于轮毂本体上且另一端与第四连接部相连,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分别通向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由于轮辋上的轮缘直接与轮胎接触,为使其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对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轮缘处设置一层由耐磨合金制成的耐磨层,通过改变支撑部的结构,从而提高了轮毂本体与轮辋之间的连接强度。

A kind of wheel hub with high wear res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耐磨车轮毂
本技术属于轮毂
,尤其涉及一种高耐磨车轮毂。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逐渐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交通工具,特别是大量的汽车逐渐进入家庭。汽车轮毂作为一种汽车轮胎内以轴为中心用于支撑轮胎的圆柱形金属部件,通俗的说,就是车轮中心安装车轴的部位,是连接制动盘、轮盘和半轴的重要零部件。汽车轮毂的主要作用在支撑汽车以及轮胎本身重量的作用,另外在也在汽车的制动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汽车在高速的行驶过程中,轮辋与汽车轮胎之间往往会产生较大的摩擦,这种摩擦一方面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很有可能由于热量较大而使得轮胎爆胎,另一方面由于汽车轮辋的耐磨性质较弱,往往会导致轮辋磨损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于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高耐磨、高强度的车轮毂。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耐磨车轮毂,包括用于连接车轴的轮毂本体、用于装配轮胎的轮辋以及将轮毂本体与轮辋连接于一体的轮辐,所述轮辐靠近所述轮辋的外侧端面设置,其中,所述轮辋的轮缘上设置有一层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由耐磨合金制成,所述轮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撑部构成,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均与所述轮毂本体相连,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四连接部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连接部长于所述第四连接部且其另一端设置于所述轮毂本体上,所述第三连接部一端设置于所述轮毂本体上且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轮毂本体上且其两端分别通向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轮辋上的轮缘直接与轮胎接触,为使其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对此在轮缘处设置一层由耐磨合金(可为高碳铬锰合金、马氏体合金或铬钼合金等)制成的耐磨层;将轮辐上的支撑部由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构成,第一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是用于与缓冲座相连的,通过增加轮毂本体与轮辋之间的接触点(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轮辋的韧性;将第一连接部于第二连接部平行设置,从而使二者所受外力方向一致,进而降低所受到的阻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端面分为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外端面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一端面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端面、第三连接部的外端面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轮辋的外侧端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端面向靠近所述轮毂本体的方向倾斜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端面与轮辋的外侧端面设置在同一平面上,第二端面向靠近轮毂本体的方向倾斜设置,从而在车移动过程中,降低了整个轮辋所受到的阻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轮毂本体的表面、所述轮辋的内表面以及所述轮辐的表面均喷涂有防锈漆;所述轮辋的外表面以及所述轮辐第一端面、第四连接部的外端面上均设置有若干紧密排列的防滑条纹,所述轮辋上的防滑条纹沿其径向方向以及轴向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四连接部的外端面上的防滑条纹沿各自长度方向均匀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锈漆以提高整个轮毂的耐酸、碱性以及抗氧化性;由于轮辋的外表面以及轮辐第一端面、第四连接部的外端面均与轮胎相接处,对此通过设置防滑条纹,以降低轮胎与轮辋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了二者之间的摩擦力,起到了防滑的作用,而且也降低了轮胎与轮辋的磨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各自上的两侧面为倾斜设置的斜面,且该斜面与所述轮辋的外侧端面相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各自上的两侧面设置为斜面,以减小风作用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上的受力面积,进而减小了整个车轮毂所受到的阻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上远离所述轮辋外侧端面的一端均有沿各自长度方向开设的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以及第四连接部上远离所述轮辋外侧端面上开设凹槽,以减轻整个轮毂的重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部有五个且周向均匀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支撑部设置为五个且周向均匀分布,从而使得整个轮辐形成一个“叶轮”结构,该“叶轮结构”能够降低所受风的阻力,以加快气体流动,进而起到散热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轮毂本体;2、轮辋;21、耐磨层;22、防滑条纹;3、轮辐;31、第一连接部;311、第一端面;312、第二端面;32、第二连接部;33、第三连接部;34、第四连接部;35、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一种高耐磨车轮毂,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用于连接车轴的轮毂本体1、用于装配轮胎的轮辋2以及将轮毂本体1与轮辋2连接于一体的轮辐3,轮辐3靠近轮辋2的外侧端面设置,其中,轮辋2的轮缘上设置有一层耐磨层21,耐磨层21由耐磨合金制成,轮辐3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撑部构成,支撑部包括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第三连接部33以及第四连接部34,第一连接部31和第四连接部34均与轮毂本体1相连,且第一连接部31与第四连接部34相互平行,第一连接部31长于第四连接部34且其另一端设置于轮毂本体1上,第三连接部33一端设置于轮毂本体1上且另一端与第四连接部34的端部相连,第二连接部32设置于轮毂本体1上且其两端分别通向第一连接部31和第三连接部33。由于轮辋2上的轮缘直接与轮胎接触,为使其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对此在轮缘处设置一层由耐磨合金(可为高碳铬锰合金、马氏体合金或铬钼合金等)制成的耐磨层21;将轮辐3上的支撑部由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第三连接部33以及第四连接部34构成,第一连接部31和第四连接部34是用于与缓冲座相连的,通过增加轮毂本体1与轮辋2之间的接触点(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轮辋2的韧性;将第一连接部31于第二连接部32平行设置,从而使二者所受外力方向一致,进而降低所受到的阻力。第一连接部31的外端面分为与第四连接部34的外端面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一端面311以及与第二连接部32的外端面、第三连接部33的外端面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二端面312,第一端面311与轮辋2的外侧端面在同一平面上,第二端面312向靠近轮毂本体1的方向倾斜设置。通过将第一端面311与轮辋2的外侧端面设置在同一平面上,第二端面312向靠近轮毂本体1的方向倾斜设置,从而在车移动过程中,降低了整个轮辋2所受到的阻力。轮毂本体1的表面、轮辋2的内表面以及轮辐3的表面均喷涂有防锈漆;轮辋2的外表面以及轮辐3第一端面3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耐磨车轮毂,包括用于连接车轴的轮毂本体(1)、用于装配轮胎的轮辋(2)以及将轮毂本体(1)与轮辋(2)连接于一体的轮辐(3),所述轮辐(3)靠近所述轮辋(2)的外侧端面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2)的轮缘上设置有一层耐磨层(21),所述耐磨层(21)由耐磨合金制成,所述轮辐(3)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撑部构成,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第三连接部(33)以及第四连接部(34),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第四连接部(34)均与所述轮毂本体(1)相连,且所述第一连接部(31)与第四连接部(34)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连接部(31)长于所述第四连接部(34)且其另一端设置于所述轮毂本体(1)上,所述第三连接部(33)一端设置于所述轮毂本体(1)上且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部(34)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32)设置于所述轮毂本体(1)上且其两端分别通向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所述第三连接部(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耐磨车轮毂,包括用于连接车轴的轮毂本体(1)、用于装配轮胎的轮辋(2)以及将轮毂本体(1)与轮辋(2)连接于一体的轮辐(3),所述轮辐(3)靠近所述轮辋(2)的外侧端面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辋(2)的轮缘上设置有一层耐磨层(21),所述耐磨层(21)由耐磨合金制成,所述轮辐(3)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撑部构成,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第三连接部(33)以及第四连接部(34),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第四连接部(34)均与所述轮毂本体(1)相连,且所述第一连接部(31)与第四连接部(34)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连接部(31)长于所述第四连接部(34)且其另一端设置于所述轮毂本体(1)上,所述第三连接部(33)一端设置于所述轮毂本体(1)上且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部(34)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二连接部(32)设置于所述轮毂本体(1)上且其两端分别通向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所述第三连接部(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耐磨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1)的外端面分为与所述第四连接部(34)的外端面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一端面(311)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外端面、第三连接部(33)的外端面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二端面(322),所述第一端面(311)与所述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肖肖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欧本汽摩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