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新型轴承结构的涡轮增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24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涡轮增压器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新型轴承结构的涡轮增压器,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两个液体动压轴承。将现有技术中的止推轴承的功能、和浮动轴承或半浮动轴承的功能通过两个液体动压轴承实现,减少了现有技术的涡轮增压器的止推轴承结构;相应的减少了在中间体和涡轮轴上的加工结构、以及减少了相关的零部件,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涡轮增压器具有止推轴承和浮动轴承或半浮动轴承,并且止推轴承和浮动轴承或半浮动轴承的功能单一,以及现有技术的涡轮增压器的结构复杂、安装零件比较多,增大了现有技术中的涡轮增压器的制造成本的技术问题。

Turbocharger with new bear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新型轴承结构的涡轮增压器
本技术涉及涡轮增压器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新型轴承结构的涡轮增压器。
技术介绍
涡轮增压器通常包括涡轮轴和中间体,中间体上设置有涡轮轴安装孔,涡轮轴插入到涡轮轴安装孔内并与中间体可转动的连接。当涡轮轴转动时,为了避免涡轮轴相对于中间体产生滑动摩擦,通常在涡轮轴上设置有浮动轴承或半浮动轴承,从而使得涡轮轴通过浮动轴承或半浮动轴承相对于中间体形成滚动摩擦;以及,受到涡轮端的发动机废气和涡轮结构的影响,涡轮轴沿着轴向相对于中间体产生窜动趋势,从而使得涡轮轴在转动的过程中相对于中间体形成窜动。现有技术中的涡轮增压器,通常在涡轮轴和中间体之间设置止推轴承;止推轴承的轴向其中一个端面沿着涡轮轴的轴向通过定套和浮动轴承或半浮动轴承接触,止推轴承的轴向其中另一个端面通过轴封和涡轮增压器的压壳接触;其中一种止推轴承上设置有通油孔,润滑油能够通过该通油孔注入到止推轴承和定套之间的轴向间隙、以及止推轴承的两个端面相对于定套和轴封之间的径向间隙内,从而使得定套、止推轴承和轴封之间通过油膜隔离开来。现有技术中的涡轮增压器具有止推轴承和浮动轴承或半浮动轴承,并且止推轴承和浮动轴承或半浮动轴承的功能单一;在中间体的涡轮轴安装孔内除了需要加工出容纳浮动轴承或半浮动轴承的结构之外,还需要加工出容纳止推轴承的结构;以及在涡轮轴上需要分别设置安装浮动轴承或半浮动轴承和安装止推轴承的结构,从而造成现有技术的涡轮增压器的结构复杂、安装零件比较多,增大了现有技术中的涡轮增压器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涡轮增压器具有止推轴承和浮动轴承或半浮动轴承,并且止推轴承和浮动轴承或半浮动轴承的功能单一;在中间体的涡轮轴安装孔内除了需要加工出容纳浮动轴承或半浮动轴承的结构之外,还需要加工出容纳止推轴承的结构;以及在涡轮轴上需要分别设置安装浮动轴承或半浮动轴承和安装止推轴承的结构,从而造成现有技术的涡轮增压器的结构复杂、安装零件比较多,增大了现有技术中的涡轮增压器的制造成本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新型轴承结构的涡轮增压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具有新型轴承结构的涡轮增压器,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两个液体动压轴承,所述转子组件通过两个所述液体动压轴承相对于所述定子组件可转动的同轴连接;任一个所述液体动压轴承具有第一摩擦面和第二摩擦面,所述第一摩擦面套设在所述第二摩擦面上,所述第一摩擦面相对于所述第二摩擦面可转动的同轴连接;所述第一摩擦面和所述第二摩擦面之间的间隙处沿着所述转子组件的径向方向形成用于填充润滑油的油楔部;所述油楔部相对于所述转子组件的轴向呈收敛状;两个所述液体动压轴承的油楔部的收敛方向相反,且两个所述液体动压轴承的所述油楔部的收敛方向相背。进一步的,形成所述油楔部的所述第一摩擦面和所述第二摩擦面分别设置为锥面或球状面。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液体动压轴承分别为涡端液体动压轴承和压端液体动压轴承;所述涡端液体动压轴承包括涡端轴套和涡端轴承,所述涡端轴套套设在所述转子组件上,所述涡端轴承套设在所述涡端轴套上;所述涡端轴承的内表面为所述涡端液体动压轴承的所述第一摩擦面,所述涡端轴套的外表面为所述涡端液体动压轴承的所述第二摩擦面;所述压端液体动压轴承包括压端轴套和压端轴承,所述压端轴套套设在所述转子组件上,所述压端轴承套设在所述压端轴套上;所述压端轴承的内表面为所述压端液体动压轴承的所述第一摩擦面,所述压端轴套的外表面为所述压端液体动压轴承的所述第二摩擦面。进一步的,所述定子组件包括中间体,所述中间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转子组件的转子通孔;所述涡端液体动压轴承和所述压端液体动压轴承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子通孔内,所述涡端液体动压轴承和所述压端液体动压轴承分别与所述中间体间隙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转子通孔的两个孔口分别涡端孔口和压端孔口,所述转子通孔的轴向设置为与水平方向平行,所述涡端孔口设置在所述转子通孔的左端,所述压端孔口设置在所述转子通孔的右端,位于所述涡端孔口内的所述转子通孔的内壁沿着径向设置有台阶孔;所述台阶孔和所述转子通孔同轴设置,所述台阶孔的直径小于所述转子通孔的直径,且所述转子组件的一部分能够穿过所述台阶孔;所述涡端液体动压轴承和所述压端液体动压轴承分别由所述压端孔口设置在所述转子通孔内,所述涡端液体动压轴承和所述台阶孔的轴向其中一个端面接触。进一步的,位于所述压端孔口内的所述转子通孔的内壁沿着径向设置有环状卡槽;所述环状卡槽分别和所述转子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环状卡槽内可拆卸的设置有卡簧;当所述涡端液体动压轴承和所述压端液体动压轴承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子通孔内时,所述台阶孔的轴向其中一个端面和所述卡簧共同将所述涡端液体动压轴承和所述压端液体动压轴承沿着所述转子通孔的轴向可拆卸的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卡簧的轴向其中一个端面设置为锥面状的端面;所述环状卡槽的轴向其中一个槽侧壁设置为具有锥面的槽侧壁;当所述卡簧设置在所述环状卡槽内时,所述卡簧的锥面状的所述端面能够和所述环状卡槽的具有锥面的所述槽侧壁紧贴。进一步的,所述中间体上设置有注油通道、排油通道和油腔;所述涡端轴承上设置有涡端注油槽,所述涡端注油槽的槽底部设置有穿透所述涡端轴承的涡端注油孔;所述压端轴承上设置有压端注油槽,所述压端注油槽的槽底部设置有穿透所述压端轴承的压端注油孔;涡端注油槽和所述压端注油槽分别与所述注油通道相通;所述涡端液体动压轴承的油楔部通过所述涡端注油孔和所述涡端注油槽相通;所述压端液体动压轴承的油楔部通过所述压端注油孔和所述压端注油槽相通;所述涡端液体动压轴承的油楔部和所述压端液体动压轴承的油楔部分别通过所述油腔和所述排油通道相通。进一步的,所述转子组件包括涡轮轴;所述涡轮轴包括叶轮段、中间段和涡轮段,所述中间段设置为圆柱状,所述叶轮段的最大外直径小于所述中间段的直径;所述叶轮段和所述中间段分别穿过所述涡端液体动压轴承和所述压端液体动压轴承,所述涡端液体动压轴承和所述压端液体动压轴承分别与所述中间段间隙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转子组件还包括定套、叶轮和锁紧螺母;所述定套、所述叶轮和所述锁紧螺母依次套设在所述涡轮轴上,所述定套和所述叶轮分别相对于所述涡轮轴间隙连接,所述锁紧螺母和所述涡轮轴螺纹连接;所述锁紧螺母沿着所述压端孔口至涡端孔口方向将所述叶轮、所述定套和两个所述液体动压轴承压紧在所述台阶孔的轴向其中一个端面上。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具有新型轴承结构的涡轮增压器,将现有技术中的止推轴承的功能、和浮动轴承或半浮动轴承的功能通过两个液体动压轴承实现,从而在实际加工制造本技术提供的具有新型轴承结构的涡轮增压器时,减少了现有技术的涡轮增压器的止推轴承结构;相应的减少了在中间体和涡轮轴上的加工结构、以及减少了相关的零部件,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涡轮增压器具有止推轴承和浮动轴承或半浮动轴承,并且止推轴承和浮动轴承或半浮动轴承的功能单一;在中间体的涡轮轴安装孔内除了需要加工出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新型轴承结构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两个液体动压轴承,所述转子组件通过两个所述液体动压轴承相对于所述定子组件可转动的同轴连接;/n任一个所述液体动压轴承具有第一摩擦面和第二摩擦面,所述第一摩擦面套设在所述第二摩擦面上,所述第一摩擦面相对于所述第二摩擦面可转动的同轴连接;/n所述第一摩擦面和所述第二摩擦面之间的间隙处沿着所述转子组件的径向方向形成用于填充润滑油的油楔部;/n所述油楔部相对于所述转子组件的轴向呈收敛状;/n两个所述液体动压轴承的油楔部的收敛方向相反,且两个所述液体动压轴承的所述油楔部的收敛方向相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新型轴承结构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两个液体动压轴承,所述转子组件通过两个所述液体动压轴承相对于所述定子组件可转动的同轴连接;
任一个所述液体动压轴承具有第一摩擦面和第二摩擦面,所述第一摩擦面套设在所述第二摩擦面上,所述第一摩擦面相对于所述第二摩擦面可转动的同轴连接;
所述第一摩擦面和所述第二摩擦面之间的间隙处沿着所述转子组件的径向方向形成用于填充润滑油的油楔部;
所述油楔部相对于所述转子组件的轴向呈收敛状;
两个所述液体动压轴承的油楔部的收敛方向相反,且两个所述液体动压轴承的所述油楔部的收敛方向相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新型轴承结构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油楔部的所述第一摩擦面和所述第二摩擦面分别设置为锥面或球状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新型轴承结构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液体动压轴承分别为涡端液体动压轴承和压端液体动压轴承;
所述涡端液体动压轴承包括涡端轴套和涡端轴承,所述涡端轴套套设在所述转子组件上,所述涡端轴承套设在所述涡端轴套上;所述涡端轴承的内表面为所述涡端液体动压轴承的所述第一摩擦面,所述涡端轴套的外表面为所述涡端液体动压轴承的所述第二摩擦面;
所述压端液体动压轴承包括压端轴套和压端轴承,所述压端轴套套设在所述转子组件上,所述压端轴承套设在所述压端轴套上;所述压端轴承的内表面为所述压端液体动压轴承的所述第一摩擦面,所述压端轴套的外表面为所述压端液体动压轴承的所述第二摩擦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新型轴承结构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包括中间体,所述中间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转子组件的转子通孔;
所述涡端液体动压轴承和所述压端液体动压轴承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子通孔内,所述涡端液体动压轴承和所述压端液体动压轴承分别与所述中间体间隙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新型轴承结构的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通孔的两个孔口分别涡端孔口和压端孔口,所述转子通孔的轴向设置为与水平方向平行,所述涡端孔口设置在所述转子通孔的左端,所述压端孔口设置在所述转子通孔的右端,位于所述涡端孔口内的所述转子通孔的内壁沿着径向设置有台阶孔;
所述台阶孔和所述转子通孔同轴设置,所述台阶孔的直径小于所述转子通孔的直径,且所述转子组件的一部分能够穿过所述台阶孔;
所述涡端液体动压轴承和所述压端液体动压轴承分别由所述压端孔口设置在所述转子通孔内,所述涡端液体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龙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速必得涡轮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