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芯块干磨及磨渣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3242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芯块干磨及磨渣收集装置,其包括:磨削装置,其用于采用干法磨削方式对芯块进行磨削处理;磨渣收集装置,其进风口通过气管与所述磨削装置排风口连接,用于对所述磨削装置产生的磨渣进行收集;以及,气体循环装置,其通过气管分别与所述磨渣收集装置排风口和所述磨削装置进风口连接,用于驱动气体沿所述磨削装置排风口至所述磨渣收集装置进风口,以及所述磨渣收集装置排风口至所述磨削装置进风口的路径循环流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从磨削装置到磨渣收集装置再返回磨削装置的气体循环,在对磨削装置连续生产的磨渣进行充分收集的同时,还避免了磨削过程中的磨渣及粉尘飞扬,从而避免污染环境。

A device for core block dry grinding and grinding slag coll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芯块干磨及磨渣收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燃料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芯块干磨及磨渣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在核燃料领域,燃料芯块加工过程中,为保证芯块外径尺寸符合要求,通常需要对芯块外圆进行磨削处理。在相关技术中,芯块磨削工艺分为两种,一种是湿法磨削工艺,掉落的磨渣会随磨削液一起被收集,但湿法磨削工艺会产生放射性废液,后续处理工艺复杂,费用高;另一种是干法磨削工艺,其不使用磨削液,也就不会产生放射性废液,但干法磨削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磨渣及粉尘,磨渣在磨床上堆积会提高设备本体的放射性,且导致手套箱内气溶胶浓度严重超标,因此需要对磨渣进行收集,然而现有的干法磨削工艺,在磨削过程中会导致磨渣及粉尘飞扬,不利于磨渣收集,还会污染环境。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针对干法磨削工艺的芯块干磨磨渣收集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满足磨渣收集及粉尘处理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解决本专利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芯块干磨及磨渣收集装置,其包括:磨削装置,其用于采用干法磨削方式对芯块进行磨削处理;磨渣收集装置,其进风口通过气管与所述磨削装置排风口连接,用于对所述磨削装置产生的磨渣进行收集;以及,气体循环装置,其通过气管分别与所述磨渣收集装置排风口和所述磨削装置进风口连接,用于驱动气体沿所述磨削装置排风口至所述磨渣收集装置进风口,以及所述磨渣收集装置排风口至所述磨削装置进风口的路径循环流动。可选地,所述磨削装置包括:磨床手套箱和无心磨床;所述无心磨床设置在所述磨床手套箱内。可选地,所述磨削装置还包括:局部围封;所述局部围封设置在所述磨床手套箱内,所述无心磨床设置在所述局部围封内。可选地,所述磨渣收集装置包括:旋风分离器、若干滤筒、滤筒更换手套箱、料杯和磨渣收集手套箱;所述旋风分离器的顶部开口,侧面设有进风口,底部设有排渣口;所述若干滤筒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器内的中间位置处;所述滤筒更换手套箱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器顶部并与其顶部开口连通,且所述滤筒更换手套箱的侧面设有排风口;所述磨渣收集手套箱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器底部;所述料杯设置在所述磨渣收集手套箱内部,并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底部排渣口连接。可选地,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底部排渣口处还设置有卸料阀。可选地,所述磨渣收集装置还包括:反吹装置;所述反吹装置设置在所述滤筒上方,用于在所述滤筒需清理时向所述滤筒喷射高频高压气流,以吹落所述滤筒上吸附的磨渣。可选地,所述反吹装置包括:储气罐、若干连接管、若干阀门和若干喷嘴;每根连接管均对应一个阀门和一个喷嘴;所述储气罐设置在所述滤筒更换手套箱上方;所述若干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气罐连接,另一端自上而下伸入至所述滤筒更换手套箱内部;所述若干阀门分别设置在各自对应的连接管上;所述若干喷嘴位于所述滤筒更换手套箱内部,且分别与各自对应的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以将所述储气罐中存储的高频高压气流向所述滤筒喷射。可选地,所述气体循环装置包括:风机和风机手套箱;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磨渣收集装置排风口与所述磨削装置进风口之间的气管上,并位于所述风机手套箱内。可选地,所述芯块干磨磨渣收集装置还包括:过滤装置,其设置在所述磨渣收集装置排风口与所述气体循环装置之间的气管上。可选地,所述磨渣收集装置排风口与所述气体循环装置之间还设置有备用气管。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芯块干磨磨渣收集装置通过磨渣收集装置对磨削装置干法磨削产生的磨渣进行收集,并通过气体循环装置为整套设备的气体循环流动提供动力,以实现从磨削装置到磨渣收集装置再返回磨削装置的气体循环,在对磨削装置连续生产的磨渣进行充分收集的同时,还避免了磨削过程中的磨渣及粉尘飞扬,从而避免污染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芯块干磨磨渣收集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中:I-磨削装置;II-磨渣收集装置;III-气体循环装置;1-无心磨床;2-局部围封;3-磨床手套箱;4-气管;5-旋风分离器;6-滤筒;7-卸料阀;8-料杯;9-磨渣收集手套箱;10-气管;11-高效过滤器;12-风机;13-风机手套箱;14-气管;15-气管;16-喷嘴;17-阀门;18-储气罐;19-滤筒更换手套箱;20-袋封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各种方位术语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为解决芯块干法磨削工艺中磨渣及粉尘飞扬,不利于磨渣收集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块干磨及磨渣收集装置,主要用于放射性芯块外圆干法磨削,以及磨削时的磨渣收集。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芯块干磨及磨渣收集装置包括:磨削装置I、磨渣收集装置II和气体循环装置III。其中,磨削装置I用于采用干法磨削方式对芯块进行磨削处理,是磨渣的产生区域,其上设置有气体循环接口,即进风口和排风口。磨渣收集装置II上也设置有气体循环接口,即进风口和排风口,且磨渣收集装置II的进风口通过气管4与磨削装置I的排风口连接,用于对磨削装置I产生的磨渣进行收集。气体循环装置III通过气管10与磨渣收集装置II的排风口连接,通过气管14与磨削装置I的进风口连接,用于驱动气体沿磨削装置I的排风口至磨渣收集装置II的进风口,以及磨渣收集装置II的排风口至磨削装置I的进风口的路径循环流动,即为气体的循环流动提供动力。本实施例中,通过磨渣收集装置对磨削装置干法磨削产生的磨渣进行收集,并通过气体循环装置为整套设备的气体循环流动提供动力,以实现从磨削装置到磨渣收集装置再返回磨削装置的气体循环,在对磨削装置连续生产的磨渣进行充分收集的同时,还避免了磨削过程中的磨渣及粉尘飞扬,从而避免污染环境。如图2所示,磨削装置I包括:磨床手套箱3和无心磨床1。无心磨床1设置在磨床手套箱3内。其中,无心磨床是不需要采用工件的轴心定位而进行磨削的一类磨床,主要由磨削砂轮、调整轮和工件支架三个机构构成,其中磨削砂轮实际担任磨削的工作,调整轮控制工件(如芯块)的旋转,并控制工件的进刀速度,工件支架在磨削时支撑工件。由于将无心磨床1置于磨床手套箱3内,可避免磨削时产生的磨渣泄露到环境中,影响环境。如图2所示,磨削装置I还包括:局部围封2,其位于磨削装置I内的磨削区中。局部围封2设置在磨床手套箱3内,而无心磨床1设置在局部围封2内,以通过局部围封2将无心磨床1产生的磨渣限制在较小区域内。局部围封2上部设有进风口(即磨削装置I的进风口)与气管14连接,下部设有排风口(即磨削装置I的排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芯块干磨及磨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磨削装置,其用于采用干法磨削方式对芯块进行磨削处理;/n磨渣收集装置,其进风口通过气管与所述磨削装置排风口连接,用于对所述磨削装置产生的磨渣进行收集;以及,/n气体循环装置,其通过气管分别与所述磨渣收集装置排风口和所述磨削装置进风口连接,用于驱动气体沿所述磨削装置排风口至所述磨渣收集装置进风口,以及所述磨渣收集装置排风口至所述磨削装置进风口的路径循环流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芯块干磨及磨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磨削装置,其用于采用干法磨削方式对芯块进行磨削处理;
磨渣收集装置,其进风口通过气管与所述磨削装置排风口连接,用于对所述磨削装置产生的磨渣进行收集;以及,
气体循环装置,其通过气管分别与所述磨渣收集装置排风口和所述磨削装置进风口连接,用于驱动气体沿所述磨削装置排风口至所述磨渣收集装置进风口,以及所述磨渣收集装置排风口至所述磨削装置进风口的路径循环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块干磨及磨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削装置包括:磨床手套箱和无心磨床;所述无心磨床设置在所述磨床手套箱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芯块干磨及磨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削装置还包括:局部围封;所述局部围封设置在所述磨床手套箱内,所述无心磨床设置在所述局部围封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块干磨及磨渣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磨渣收集装置包括:旋风分离器、若干滤筒、滤筒更换手套箱、料杯和磨渣收集手套箱;
所述旋风分离器的顶部开口,侧面设有进风口,底部设有排渣口;
所述若干滤筒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器内的中间位置处;
所述滤筒更换手套箱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器顶部并与其顶部开口连通,且所述滤筒更换手套箱的侧面设有排风口;
所述磨渣收集手套箱设置在所述旋风分离器底部;
所述料杯设置在所述磨渣收集手套箱内部,并与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底部排渣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家海江保军杜军岭魏定池贾守亚毛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湖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