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动物微透析探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243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实验动物微透析探针,包括第一熔融毛细硅管、第二熔融毛细硅管、中空纤维素透析膜、微透析主体部分、中间连接部分、样品输出单元、进样单元;中空纤维素透析膜连接微透析主体部分一端,微透析主体部分另一端与中间连接部分一端相连,中间连接部分另一端分别与样品输出单元、进样单元相连;第一熔融毛细硅管穿行于中空纤维素透析膜、微透析主体部分、中间连接部分、样品输出单元内,第二熔融毛细硅管穿行于中空纤维素透析膜、微透析主体部分、中间连接部分、进样单元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通过更换探针透析膜区域,反复使用;更换不同性质的透析膜来扩大可收集取样化合物的范围;可调整透析膜的长度,弥补检测器在灵敏度上的局限。

A microdialysis probe for experimental anim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动物微透析探针
本技术属于医学生物实验用具
,具体地是涉及一种实验动物微透析探针。
技术介绍
微透析技术是动物研究中一种实用技术,它可以在活体清醒状态下连续收集样品,从而检测游离的小分子活性物质。其基本原理:将透析探针的有效膜区域植入到目标组织区域,微透析恒流灌注泵将等渗灌流液灌入到微透析探针,当灌流液流经探针透析膜时,组织内小分子活性物质基于被动扩散的原理,顺浓度梯度从膜外扩散入膜内,并随灌流液送出体外,根据检测样品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检测器,检测其中待测生物活性物质水平。在微透析技术中,核心元素是微透析探针,是由透析膜、熔融毛细硅管、外套橡胶管、不锈钢金属套管、进液管和出液管组成。其回收率的高低,透析膜种类、长度的可调整性,对透析目标区域的组织损伤性等因素直接影响微透析实验结果。通常根据实验动物的种类、目标组织器官大小,确保组织器官功能完整为原则选择相应的探针种类和尺寸制作探针。目前,所使用的微透析探针是从市面上直接购买的商品微透析探针,商品微透析探针存在如下缺点:1、商品微透析探针售价昂贵,且仅能使用1至2次,极大阻碍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2、商品微透析探针透析膜的孔径固定,只能透析相关分子量的化合物。3、商品微透析探针有效透析面积固定,对检测设备要求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验动物微透析探针。本技术从以上三个方面解决了商品探针的缺点,实现了:1、通过更换探针透析膜区域,反复使用;2、更换不同性质的透析膜来扩大可收集取样化合物的范围;3、可调整透析膜的长度,提升回收率,弥补检测器在灵敏度上的局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实验动物微透析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熔融毛细硅管、第二熔融毛细硅管、中空纤维素透析膜、微透析主体部分、中间连接部分、样品输出单元、进样单元;所述的中空纤维素透析膜连接于微透析主体部分一端,所述的微透析主体部分另一端与中间连接部分一端相连,所述的中间连接部分另一端分别与样品输出单元、进样单元相连;所述的第一熔融毛细硅管穿行于中空纤维素透析膜、微透析主体部分、中间连接部分、样品输出单元内,所述的第二熔融毛细硅管穿行于中空纤维素透析膜、微透析主体部分、中间连接部分、进样单元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熔融毛细硅管为25cm熔融毛细硅管,第二熔融毛细硅管为30cm熔融毛细硅管;位于所述的中空纤维素透析膜内一端的30cm熔融毛细硅管前端超出25cm短熔融毛细硅管前端2mm,在距离所述的30cm熔融毛细硅管约4cm-5cm处用胶水将两熔融毛细硅管固定连接在一起。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空纤维素透析膜的两端为开口,一端开口处通过0.2mm厚度的PC胶封口,中空纤维素透析膜通过另一端开口套接于两熔融毛细硅管的前部,且熔融毛细硅管的前端不触碰中空纤维素透析膜。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微透析主体部分包括第一不锈钢金属套管、第二不锈钢金属套管、第一橡胶管,所述的第一不锈钢金属套管为17mm不锈钢金属套管,所述的第二不锈钢金属套管为8mm不锈钢金属套管,所述的第一橡胶管为13cm橡胶管;中空纤维素透析膜套入熔融毛细硅管外侧后不与17mm不锈钢金属套管前端相接触,从17mm不锈钢金属套管前端至中空纤维素透析膜上除2mm有效区域外涂抹有PC胶层;8mm不锈钢金属套管插接于13cm橡胶管一端口内且连接处通过胶水固定,17mm不锈钢金属套管另一端穿过8mm不锈钢金属套管并插接于13cm橡胶管内且连接处通过胶水固定。插接于17mm不锈钢金属套管一端口内且连接处通过PC胶固定,17mm不锈钢金属套管另一端口插接于13cm橡胶管一端口内且连接处通过胶水固定,套接于17mm不锈钢金属套管外且连接处通过胶水固定。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8mm不锈钢金属套管前端距17mm不锈钢金属套管为5mm,8mm金属套管前端距30cm熔融毛细硅管顶端10.5mm。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中间连接部分包括第一黄枪头、第二橡胶管、第四橡胶管,所述的第一黄枪头为200μl黄枪头,所述的第二橡胶管为15cm橡胶管,所述的第四橡胶管为8cm橡胶管;200μl黄枪头的一端插接于13cm橡胶管的另一端口内且连接处通过PC胶固定,200μl黄枪头的另一端分别插接有15cm橡胶管、8cm橡胶管。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进样单元包括第三不锈钢金属套管、第四不锈钢金属套管、第三橡胶管,所述的第三不锈钢金属套管为15mm不锈钢金属套管,所述的第四不锈钢金属套管为6mm不锈钢金属套管,所述的第三橡胶管为2cm橡胶管;6mm不锈钢金属套管的一端插接于15cm橡胶管内、另一端插接于2cm橡胶管内且连接处通过PC胶固定,15mm不锈钢金属套管插接于6mm不锈钢金属套管内且连接处通过胶水固定,15mm不锈钢金属套管一端在15cm橡胶管内、另一端插接于2cm橡胶管内且连接处通过PC胶固定。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样品输出单元包括第二黄枪头、EP管,所述的第二黄枪头为200μl黄枪头;200μl黄枪头的一端插接于8cm橡胶管另一端,200μl黄枪头的另一端连接EP管并通过细胶带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实验动物微透析探针,具有以下6大特点。(1).熔融毛细硅管内径小,组织损伤小,被检测组织功能相对完整。(2).回收率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性能稳定,确保连续或间断取样的有效性。(3).有效透析面积可改动,依据需求进行调整。(4).透析膜可更换,有针对性限定被检测物质。(5).熔融毛细硅管死腔体积小,收取的样品具有实时性。(6).原材料易得,制作成本显著降低,具有可推广性。本技术实现了:1、通过更换探针透析膜区域,反复使用;2、更换不同性质的透析膜来扩大可收集取样化合物的范围;3、可调整透析膜的长度,提升回收率,弥补检测器在灵敏度上的局限。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验动物微透析探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中空纤维素透析膜;2.PC胶层;3.第一熔融毛细硅管;4.第二熔融毛细硅管;5.第一不锈钢金属套管;6.第二不锈钢金属套管;7.第一橡胶管;8.第一黄枪头;9.第二橡胶管;10.第三不锈钢金属套管;11.第四不锈钢金属套管;12.第三橡胶管;13.第四橡胶管;14.第二黄枪头;15.EP管。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实验动物微透析探针,包括第一熔融毛细硅管3、第二熔融毛细硅管4、中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动物微透析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熔融毛细硅管、第二熔融毛细硅管、中空纤维素透析膜、微透析主体部分、中间连接部分、样品输出单元、进样单元;所述的中空纤维素透析膜连接于微透析主体部分一端,所述的微透析主体部分另一端与中间连接部分一端相连,所述的中间连接部分另一端分别与样品输出单元、进样单元相连;所述的第一熔融毛细硅管穿行于中空纤维素透析膜、微透析主体部分、中间连接部分、样品输出单元内,所述的第二熔融毛细硅管穿行于中空纤维素透析膜、微透析主体部分、中间连接部分、进样单元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动物微透析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熔融毛细硅管、第二熔融毛细硅管、中空纤维素透析膜、微透析主体部分、中间连接部分、样品输出单元、进样单元;所述的中空纤维素透析膜连接于微透析主体部分一端,所述的微透析主体部分另一端与中间连接部分一端相连,所述的中间连接部分另一端分别与样品输出单元、进样单元相连;所述的第一熔融毛细硅管穿行于中空纤维素透析膜、微透析主体部分、中间连接部分、样品输出单元内,所述的第二熔融毛细硅管穿行于中空纤维素透析膜、微透析主体部分、中间连接部分、进样单元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动物微透析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熔融毛细硅管为25cm熔融毛细硅管,第二熔融毛细硅管为30cm熔融毛细硅管;位于所述的中空纤维素透析膜内一端的30cm熔融毛细硅管前端超出25cm短熔融毛细硅管前端2mm,在距离所述的30cm熔融毛细硅管约4cm-5cm处用胶水将两熔融毛细硅管固定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动物微透析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纤维素透析膜的两端为开口,一端开口处通过0.2mm厚度的PC胶封口,中空纤维素透析膜通过另一端开口套接于两熔融毛细硅管的前部,且熔融毛细硅管的前端不触碰中空纤维素透析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动物微透析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透析主体部分包括第一不锈钢金属套管、第二不锈钢金属套管、第一橡胶管,所述的第一不锈钢金属套管为17mm不锈钢金属套管,所述的第二不锈钢金属套管为8mm不锈钢金属套管,所述的第一橡胶管为13cm橡胶管;中空纤维素透析膜套入熔融毛细硅管外侧后不与17mm不锈钢金属套管前端相接触,从17mm不锈钢金属套管前端至中空纤维素透析膜上除2mm有效区域外涂抹有PC胶层;8mm不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漫李响祖艺孙晓李英研李璐张新静王伟孙夏楠梁悦竹关雪孙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