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瑞卿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热风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2281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热风炉,它包括炉体、燃烧室、进风管、火管束、导流板、拱顶室、排烟管、出风管。炉体内的下部设有燃烧室,炉体内的上部装有上导流板,炉体的顶部装有拱顶盖。上导流板与拱顶盖之间为拱顶室。燃烧室的上部垂直装有火管束,火管束的另一端通过上导流板与拱顶室相通。在炉体的一侧中下部装有进风管,在炉体的另一侧中部装有出风管。在火管束的最外圈装有排烟管,排烟管的一端通过上导流板与拱顶室相通,排烟管的另一端通过底板与排烟口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点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热交换快,热效率在80%以上,清垢方便,可适合各种以气体为热交换介质的炉具的使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热交换炉具,确切地说是一种高效热风炉
技术介绍
目前,在热交换炉具的使用上,普遍存在热交换较慢,热效率偏低,炉体结构较为复杂、清垢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较好地克服上述问题的高效热风炉。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高效热风炉,它包括炉体、燃烧室、进风管、火管束、下导流板、上导流板、拱顶室、拱顶盖、中导流板、排烟管、出风管、排烟口和底板;炉体内的下部设有燃烧室,炉体内的上部装有上导流板,炉体的顶部装有拱顶盖;上导流板与拱顶盖之间为拱顶室;燃烧室的上部垂直装有三组(圈)以上的火管束,火管束的另一端通过上导流板与拱顶室相通;在炉体的一侧中下部装有进风管,在炉体的另一侧中部装有出风管;炉体内的下部还装有底板,底板下部的炉体侧壁上设有排烟口;在火管束的最外圈装有排烟管,排烟管的一端通过上导流板与拱顶室相通,排烟管的另一端通过底板与排烟口相通。本技术的特点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热交换快,热效率在80%以上,清垢方便,可适合各种以气体为热交换介质的炉具的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高效热风炉整体结构剖视示意图;其中1燃烧室、2进风管、3火管束、4下导流板、5炉体、6上导流板、7拱顶室、8拱顶盖、9中导流板、10排烟管、11出风管、12排烟口、13底板。图2为一种高效热风炉A-A向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给出的是一种具有四组(圈)火管束的热风炉。如附图所示,一种高效热风炉,它包括炉体5、燃烧室1、进风管2、火管束3、下导流板4、上导流板6、拱顶室7、拱顶盖8、中导流板9、排烟管10、出风管11、排烟口12和底板13。炉体5内的下部设有燃烧室1,炉体5内的上部装有上导流板6,炉体5的顶部装有拱顶盖8。上导流板6与拱顶盖8之间为拱顶室7。燃烧室1的上部垂直装有三组(圈)以上的火管束3(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火管束的多少),火管束3的另一端通过上导流板6与拱顶室7相通;在炉体5的一侧中下部装有进风管2,在炉体5的另一侧中部装有出风管11;炉体5内的下部还装有底板13,底板13下部的炉体5侧壁上设有排烟口12;在火管束3的最外圈装有排烟管10,排烟管10的一端通过上导流板6与拱顶室7相通,排烟管10的另一端通过底板13与排烟口12相通。工作时,鼓风机将空气通过进风管2吹入炉体5,由于空气在上中下导流板4、6、9作用下在火管束3间做迷宫式徊转加热,最后从出风管11送出炉体5,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热能;又由于进风管2设在火管束3最近燃烧室1的根部,大大提高了热交换的速度。燃烧室1所产生的高温热烟在引风机的作用下,经火管束3、拱顶室7、排烟管10由排烟口12排出炉体5。使用一段时间,如果火管束3结垢,可将拱顶盖8拆下对火管束3进行清除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热风炉,它包括炉体(5)、燃烧室(1)、进风管(2)、火束管(3)、下导流板(4)、上导流板(6)、拱顶室(7)、拱顶盖(8)、中导流板(9)、排烟管(10)、出风管(11)、排烟口(12)和底板(13);其特征在于炉体(5)内的下部设有燃烧室(1),炉体(5)内的上部装有上导流板(6),炉体(5)的顶部装有拱顶盖(8);上导流板(6)与拱顶盖(8)之间为拱顶室(7);燃烧室(1)的上部垂直装有两组以上的火束管(3),火束管(3)的另一端通过上导流板(6)与拱顶室(7)相通;在炉体(5)的一侧中下部装有进风管(2),在炉体(5)的另一侧中部装有出风管(11);炉体(5)内的下部还装有底板(13),底板(13)下部的炉体(5)侧壁上设有排烟口(12);在火束管(3)的最外圈装有排烟管(10),排烟管(10)的一端通过上导流板(6)与拱顶室(7)相通,排烟管(10)的另一端通过底板(13)与排烟口(12)相通。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热风炉,它包括炉体、燃烧室、进风管、火管束、导流板、拱顶室、排烟管、出风管。炉体内的下部设有燃烧室,炉体内的上部装有上导流板,炉体的顶部装有拱顶盖。上导流板与拱顶盖之间为拱顶室。燃烧室的上部垂直装有火管束,火管束的另一端通过上导流板与拱顶室相通。在炉体的一侧中下部装有进风管,在炉体的另一侧中部装有出风管。在火管束的最外圈装有排烟管,排烟管的一端通过上导流板与拱顶室相通,排烟管的另一端通过底板与排烟口相通。本技术的特点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热交换快,热效率在80%以上,清垢方便,可适合各种以气体为热交换介质的炉具的使用。文档编号F24H3/02GK2740953SQ20042001918公开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21日专利技术者杨瑞卿 申请人:杨瑞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热风炉,它包括炉体(5)、燃烧室(1)、进风管(2)、火束管(3)、下导流板(4)、上导流板(6)、拱顶室(7)、拱顶盖(8)、中导流板(9)、排烟管(10)、出风管(11)、排烟口(12)和底板(13);其特征在于:炉体(5)内的下部设有燃烧室(1),炉体(5)内的上部装有上导流板(6),炉体(5)的顶部装有拱顶盖(8);上导流板(6)与拱顶盖(8)之间为拱顶室(7);燃烧室(1)的上部垂直装有两组以上的火束管(3),火束管(3)的另一端通过上导流板(6)与拱顶室(7)相通;在炉体(5)的一侧中下部装有进风管(2),在炉体(5)的另一侧中部装有出风管(11);炉体(5)内的下部还装有底板(13),底板(13)下部的炉体(5)侧壁上设有排烟口(12);在火束管(3)的最外圈装有排烟管(10),排烟管(10)的一端通过上导流板(6)与拱顶室(7)相通,排烟管(10)的另一端通过底板(13)与排烟口(12)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瑞卿
申请(专利权)人:杨瑞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