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2251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7: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使得在鞍乘型车辆中能够高效地配置电装系统的调节器。鞍乘型车辆具备:车架(10);摆臂(13),其支承后轮(3);枢轴(21),其将摆臂(13)摆动自如地支承于车架(10);以及电装系统的调节器(57),调节器(57)由撑架(55)支承,在侧视观察车辆时,调节器(57)配置在枢轴(21)的后方、且比所述摆臂(13)的上表面(13a)靠下方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鞍乘型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鞍乘型车辆。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一种电装系统的调节器、及制动装置的液压控制装置一起配置在下框架的附近的鞍乘型车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6522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与汽车相比,在鞍乘型车辆中部件的搭载空间受限,因此期望能够高效地配置电装系统的调节器。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使得在鞍乘型车辆中能够高效地配置电装系统的调节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鞍乘型车辆具备:车架10;摆臂13,其支承后轮3;枢轴21,其将所述摆臂13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车架10;以及电装系统的调节器57,所述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57由撑架55支承,在侧视观察车辆时,所述调节器57配置在所述枢轴21的后方、且比所述摆臂13的上端13a靠下方的位置。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车轮2、3的制动装置的液压控制装置56安装于所述撑架55,所述液压控制装置56配置在所述枢轴21的后方、且比所述摆臂13的所述上端13a靠下方的位置。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吸附蒸发燃料的滤罐58被安装于所述撑架55,所述滤罐58配置在所述枢轴21的后方、且比所述摆臂13的所述上端13a靠下方的位置。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车架10具备支承所述枢轴21的枢轴框架18L、18R,所述撑架55在比所述摆臂13的所述上端13a靠下方处安装于所述车架10,且比所述枢轴框架18L、18R向后方延伸,所述调节器57设置于所述撑架55的下部,所述液压控制装置56设置于所述撑架55的上部,所述滤罐58设置于所述撑架55的后部。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车架10具备左右连接左右一对所述枢轴框架18L、18R的横架23,所述撑架55中,所述撑架55的前部安装于所述横架23。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撑架55的下表面93c朝向后方向上倾斜,所述调节器57沿着所述下表面93c设置。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鞍乘型车辆设置有覆盖所述滤罐58的滤罐罩61,所述调节器57位于所述滤罐罩61的前方。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鞍乘型车辆设置有覆盖所述液压控制装置56的罩60,所述罩60具备从所述罩60的后部向后方延伸的延伸部60h,所述滤罐罩61的前缘部61e与所述延伸部60h在上下方向上重叠。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鞍乘型车辆具备停车时支承所述鞍乘型车辆的侧支架40,在收起所述侧支架40的状态下,在侧视观察车辆时,所述侧支架40从外侧与所述调节器57重叠。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鞍乘型车辆具备驱动所述后轮3的内燃机11,在侧视观察车辆时,所述内燃机11的排气装置28从外侧与所述调节器57重叠。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撑架55具备固定于所述车架10的第1撑架71和借助于橡胶安装于所述第1撑架71的第2撑架72,所述调节器57及所述滤罐58固定于所述第2撑架72。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在侧视观察车辆时,所述调节器57配置在比所述摆臂13的下端13b靠下方的位置。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鞍乘型车辆具备驱动所述后轮3的内燃机11以及停车时支承所述鞍乘型车辆的侧支架40,在收起所述侧支架40的状态下,所述调节器57被所述侧支架40及所述内燃机11的排气装置28从左右两侧方覆盖。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撑架55在前部具备向下方延伸的保护壁部96,所述鞍乘型车辆设置有覆盖所述滤罐58的滤罐罩61,所述调节器57被所述保护壁部96从前方覆盖,并且被滤罐罩61从后方覆盖。专利技术效果鞍乘型车辆具备:车架;摆臂,其支承后轮;枢轴,其将摆臂摆动自如地支承于车架;以及电装系统的调节器,调节器由撑架支承,在侧视观察车辆时,调节器配置在枢轴的后方、且比摆臂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根据该结构,在部件的搭载空间受限的鞍乘型车辆中,能够利用枢轴的后方、且比摆臂的上端靠下方的空间高效地配置电装系统的调节器。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车轮的制动装置的液压控制装置安装于撑架,液压控制装置配置在枢轴的后方、且比摆臂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借助撑架,利用枢轴的后方、且比摆臂的上端靠下方的空间高效地配置液压控制装置。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吸附蒸发燃料的滤罐安装于撑架,滤罐配置在枢轴的后方、且比摆臂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借助撑架,利用枢轴的后方、且比摆臂的上端靠下方的空间高效地配置滤罐。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车架具备支承枢轴的枢轴框架,撑架在比摆臂的上端靠下方处安装于车架,且比枢轴框架向后方延伸,调节器设置于撑架的下部,液压控制装置设置于撑架的上部,滤罐设置于撑架的后部。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在比摆臂的上端靠下方处比枢轴框架向后方延伸的撑架,以简单的结构将调节器、液压控制装置及滤罐支承于比摆臂的上端靠下方的位置。此外,能够在撑架的下部、上部及后部均衡地配置调节器、液压控制装置及滤罐。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车架具备左右连接左右一对枢轴框架的横架,撑架中,撑架的前部安装于横架。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左右连接枢轴框架的横架,以简单的结构牢固地支承撑架。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撑架的下表面朝向后方向上倾斜,所述调节器沿着所述下表面设置。根据该结构,调节器由于沿着撑架的朝向后方向上倾斜的下表面倾斜,因此能够减少来自下方的溅泥等对调节器的影响。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设置有覆盖滤罐的滤罐罩,调节器位于滤罐罩的前方。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滤罐罩从后方保护调节器。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所述鞍乘型车辆设置有覆盖液压控制装置的罩,罩具备从罩的后部向后方延伸的延伸部,滤罐罩的前缘部与延伸部在上下方向上重叠。根据该结构,能够由滤罐罩的前缘部与罩的延伸部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部分形成迷宫结构,能够抑制雨水等进入罩与滤罐罩之间。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鞍乘型车辆具备停车时支承鞍乘型车辆的侧支架,在收起侧支架的状态下,在侧视观察车辆时,侧支架从外侧与调节器重叠。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侧支架从外侧方保护调节器。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鞍乘型车辆具备驱动后轮的内燃机,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内燃机的排气装置从外侧与调节器重叠。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排气装置从外侧方保护调节器。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撑架具备固定于车架的第1撑架和借助橡胶安装于第1撑架的第2撑架,调节器及滤罐固定于第2撑架。根据该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借助橡胶安装调节器及滤罐。因此,能够使用不具有特別的防振结构的通常的调节器,能够降低调节器的成本。此外,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在侧视观察车辆时,所述调节器配置在比所述摆臂的下端靠下方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比摆臂的下端靠下方的空间高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备:/n车架(10);摆臂(13),其支承后轮(3);枢轴(21),其将所述摆臂(13)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车架(10);以及电装系统的调节器(57),所述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n所述调节器(57)由撑架(55)支承,/n在侧视观察车辆时,所述调节器(57)配置在所述枢轴(21)的后方、且比所述摆臂(13)的上端(13a)靠下方的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22 JP 2018-2196921.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备:
车架(10);摆臂(13),其支承后轮(3);枢轴(21),其将所述摆臂(13)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车架(10);以及电装系统的调节器(57),所述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器(57)由撑架(55)支承,
在侧视观察车辆时,所述调节器(57)配置在所述枢轴(21)的后方、且比所述摆臂(13)的上端(13a)靠下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车轮(2、3)的制动装置的液压控制装置(56)安装于所述撑架(55),
所述液压控制装置(56)配置在所述枢轴(21)的后方、且比所述摆臂(13)的所述上端(13a)靠下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吸附蒸发燃料的滤罐(58)被安装于所述撑架(55),
所述滤罐(58)配置在所述枢轴(21)的后方、且比所述摆臂(13)的所述上端(13a)靠下方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10)具备支承所述枢轴(21)的枢轴框架(18L、18R),
所述撑架(55)在比所述摆臂(13)的所述上端(13a)靠下方处安装于所述车架(10),且比所述枢轴框架(18L、18R)向后方延伸,
所述调节器(57)设置于所述撑架(55)的下部,
所述液压控制装置(56)设置于所述撑架(55)的上部,
所述滤罐(58)设置于所述撑架(55)的后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架(10)具备左右连接左右一对所述枢轴框架(18L、18R)的横架(23),所述撑架(55)中,所述撑架(55)的前部安装于所述横架(23)。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撑架(55)的下表面(93c)朝后方向上倾斜,所述调节器(57)沿着所述下表面(93c)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鞍乘型车辆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崎翔大辻中宇仁松本崇裕茂木晓良三仓圭太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