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旋转调节型个性化空调送风末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4486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旋转调节型个性化空调送风末端装置,属于暖通空调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特征是送风末端与变径风管之间设有阶梯形可旋转联接器,此外,送风末端内腔的横截面为2次曲线,纵截面为流线型设计,并在送风末端的出风口处设有均风罩。经过计算和实际测试表明,该装置的送风末端风口阻力明显减小,在800mA/12V小型风机驱动下,出口平均风速可达4m/s以上,足以满足空调对象的新风量要求;同时,横截面采用2次曲线型设计、纵截面采用流线型的送风末端内腔和出口均风罩使气流流出后风速迅速衰减,起到散流器的作用,有效降低了空调对象的吹风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一种个性化空调送风末端装置,属于暖通空调

技术介绍
传统的混合通风使室内环境尽可能均匀,送风与周围环境混合后再到达人的活动区,其对人的热感觉和周围空气品质改善较差,研究发现,混合通风下在大面积空间中,送风经过与室内空气混合、污染后,只有大约1%的新鲜空气可以被利用。新发展的置换通风虽然能够提供较好的空气品质,同时也能够节约能源,但置换通风房间的垂直温度梯度较大,靠近地面的气流温度低、风速大,容易造成吹风感,从而很容易造成局部不舒适,导致人员的抱怨增多。同时传统混合通风和新发展的置换通风,不能满足个性化要求,实现使用者单独调节而不影响其他使用者。个性化送风技术使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喜好控制其周围局部环境,从而实现了在一个房间中为绝大多数人提供可接受的环境调节的可能。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个性化送风技术,即《变风量型个性化送风装置》(申请号200510011652.6),它采用增压风机将新风引入变径风管,穿过不锈钢波纹管从有机玻璃送风口送出,但存在以下3点不足不锈钢波纹管阻力过大,末端风速不够,无法提供足够风量;不锈钢波纹管弯曲定型性能无法满足要求,实用中难以自由调节送风方向;莲蓬头型出风口为满足送风均匀性,需要具备较大的体积,且安装后不易拆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已有个性化送风技术中风管阻力过大、风向调节困难的弊端,提供一种更能满足用户对舒适性、个体控制性要求的空调送风末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旋转调节型个性化空调送风末端装置,包括增压风机,变径风管和送风末端,在送风末端与变径风管之间设有阶梯形可旋转联接器,该旋转联接器镶嵌在桌面的预留孔内,一端与变径风管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密封圈与送风末端滑动配合。此外,在所述的送风末端内腔的横截面为2次曲线,纵截面为流线型。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为了使出口风速更加均匀,在送风末端出口处设置有均风罩。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突出性效果本个性化送风系统的末端可沿竖直轴任意旋转方向,同时具备较好的气密性,管路阻力小;送风末端内腔横截面采用2次曲线型设计,纵截面采用流线型设计,使空气在送风口降低平均风速,再经过均流罩送至用户,获得了较好的气流组织。配合辐射板等温度调节手段,使用个性化风口调节工作区空气湿度,使用者可以实现个性化的温度、湿度独立调节。经过计算和实际测试表明,本个性化送风末端风口阻力明显减小,在800mA/12V小型风机带驱动下,出口平均风速可达4m/s以上,足以满足空调对象的新风量要求;同时,横截面采用2次曲线型设计、纵截面采用流线型的送风末端内腔和出口均风罩使气流流出后风速迅速衰减,起到散流器的作用,降低空调对象的吹风感。实用结果表明本末端风口兼顾到了使用方便性和美观性,使得满足了个性化空调需求。在房间中的各个工位设置该个体化送风装置,使各工位处人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调节送风风量、送风角度等参数,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舒适度;大大降低了能耗,最大可以降低35%~50%。附图说明图1是个性化空调送风末端装置的整体结构及安装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位局部放大图。图3为送风末端的正视图。图4为送风末端的左视图。图5为图3中A-A剖视图。图6为图3中B-B剖视图。图中1-增压风机;2-变径风道(长度不定);3-阶梯形可旋转联接器;4-送风末端;5-地板;6-桌面;7-橡胶垫圈;8-均风罩。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结构及工作过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个性化空调送风末端装置的整体结构及安装示意图。该装置包括增压风机1,变径风管2和送风末4;所述的送风末端与变径风管之间设有阶梯形可旋转联接器3,该旋转联接器镶嵌在桌面6的预留孔内,一端与变径风管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密封圈7与送风末端滑动配合。增压风机1安装在变径风管2的入口处,将新风从地板5下方抽出,通过送风末端4送至空调对象。图2是图1中A部位局部放大图。送风末端4与变径风管2之间设置的阶梯形可旋转联接器3采用内外带有台阶的金属管,嵌套在工位预留孔中,一端与变径风管2固定连接,另一端将送风末端4插入管内,通过密封圈7与送风末端滑动配合,可自由旋转并保证不漏风。本专利技术的送风末端的结构如图3~4所示,所述的送风末端内腔的横截面为2次曲线,沿出风口轴线左右对称。该设计使得从变径风道送出的气流能够在出口前的短距离内得到扩散,降低平均风速以适应空调对象的舒适性要求;且2次曲线型的渐扩?设计阻力较小,能最大限度降低能量损失。所述的送风末端内腔的纵截面为流线型,该设计具有较小的风道阻力,在调整出风风向的同时尽可能减小气流能量损失。此外,还可根据需要在适当的部位安装过滤装置、密封装置、CO2传感器、网络传输控制线路和电源等部件组成,连接于静压箱架空地板、桌面之间。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调节型个性化空调送风末端装置,包括增压风机(1),变径风管(2)和送风末端(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风末端与变径风管之间设有阶梯形可旋转联接器(3),该旋转联接器镶嵌在桌面(6)的预留孔内,一端与变径风管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密封圈(7)与送风末端滑动配合。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调节型个性化空调送风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风末端内腔的横截面为2次曲线,纵截面为流线型。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调节型个性化空调送风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送风末端的出风口处设有均风罩(8)。全文摘要一种旋转调节型个性化空调送风末端装置,属于暖通空调
本专利技术技术特征是送风末端与变径风管之间设有阶梯形可旋转联接器,此外,送风末端内腔的横截面为2次曲线,纵截面为流线型设计,并在送风末端的出风口处设有均风罩。经过计算和实际测试表明,该装置的送风末端风口阻力明显减小,在800mA/12V小型风机驱动下,出口平均风速可达4m/s以上,足以满足空调对象的新风量要求;同时,横截面采用2次曲线型设计、纵截面采用流线型的送风末端内腔和出口均风罩使气流流出后风速迅速衰减,起到散流器的作用,有效降低了空调对象的吹风感。文档编号F24F13/02GK1963327SQ20061014427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日专利技术者赵彬, 赵飞, 赵恒 申请人:清华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调节型个性化空调送风末端装置,包括增压风机(1),变径风管(2)和送风末端(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风末端与变径风管之间设有阶梯形可旋转联接器(3),该旋转联接器镶嵌在桌面(6)的预留孔内,一端与变径风管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密封圈(7)与送风末端滑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彬赵飞赵恒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