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量分流三通调节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3625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能型风量分流三通调节阀,由总风管、直通支管和旁通支管构成,在总风管上设置有由引流板、上带丝杆啮合内孔和导槽的导引槽板和带调节手柄的丝杆构成的进/排风量分流调节控制装置,在直通支管和旁通支管交接处设置有由阀套、上带弧形导槽的支承架、设置在阀套上的阀杆、与阀杆固定相连的刚性挡板构成的风流导向控制装置。工作时除能确保各支管均有一定进/排风量外,还能确保旁通支管内获得所需的风流量,便于向各支管按需送风/排风,提高送风/排风系统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具有很强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量调节
,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城巿轨道交通环控系 统和空调通风系统中风管一种节能型风量分流三通调节阀
技术介绍
目前在地铁送风系统中基本上釆用单向送风和回风方式,向车站和区间 送入经处理后的新鲜空气,排出混浊空气。设置在送回风管道上的三通风阀 由总风管、直通支管和旁通支管构成,由于气流风量的流向基本上为直线运 动,因而致使大部分的气流风量流向直通支管,只有极少量风在旁通支管上 存在的内部静压作用下转折流向旁通支管,且由于在阀体内部没有气流分配控制装置,致使风管内各支管得风量不均,不能满足使用要求;近几年来出 现了在直通支管上增加调节阀和导向板,以增加直通支管上气流风量的流入 阻力,强制性地驱使部分空气流向旁通支管,但效果不明显,且调节困难, 同时阻力增加,致使能耗也增加,因而导致使用成本较高,从经济性和实用 性角度考虑,均欠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的三通送风阀工作时所存在的各支路送风量 不均、阻力大,不能按需要调节控制各支管内风量的弊端,提供一种具有合 理调节向各支管的送风量功能的节能型风量分流三通调节阀。本专利技术的节能型风量分流三通调节阀主体由总风管、直通支管和旁通支 管构成,特征在于在总风管上设置有一进/排风量分流调节控制装置,在直通支管和旁通支管交接处转角位置上设置有分流导向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的进/排风量分流调节控制装置由一前端部上设置有软性连动片、左右两侧 设置有啮合块的引流板,两个具有控制引流板上下移动功能、由上带螺紋丝 杆啮合内孔和导轨槽的导引槽板,以及固定安装设置在总风管外壳上、外端部上带调节手柄的螺紋丝杆构成;所述的分流导向控制装置由固定安装设置 在直通支管和旁通支管交接处转角位置上的阀套、上带弧形导槽的支承架、 轴装设置在阀套上的闽杆、限位伸置在所述支承架的弧形导槽内与所述的阀 杆固定相连的刚性挡板构成。此外,所述的设置在引流板前端部上的软性连动片可由具有一定厚度和 刚度的橡胶片充任;所述的上带螺紋丝杆啮合内孔和导轨槽的导引槽板具有 通过所述的螺紋丝杆上的调节手柄调节控制所述的引流板上下移动的功能, 固定限位垂直设置在所述总风管的左右内壁上。工作时,所述的引流板通过左右啮合块与螺紋丝杆的近上端部装配相连, 并受控于所述的调节手柄,可以沿丝杆按需上下移位,将进入/排出总风管 的气流分隔成A、 B两路进入/排出;所述的分流导向控制装置中的刚性挡板的顶端部与所述的设置在引流板前端部上的软性连动片的端部相搭贴接触限 位,由B路进入/排出的气流受挡于所述的刚性档板,于是转向流入/流出旁通支管,使旁通支管内获得所需的气流流量。基于上述构思的本专利技术节能型风量分流三通调节阀,由于在总风管上设 置了具有对直通支管和旁通支管流入/流出风量调节功能的风量分流调节控 制装置,并在直通支管和旁通支管交接处转角位置上设置了具有阻挡和导引 气流转向进入/排出旁通支管功能的分流导向控制装置,有利于确保在现有技术中无法确保气流流入/流出的旁通支管内获得所需的气流流量,也有利 于科学地控制风管流量,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节能型风量分流三通调节阀向各支管 按需送风/排风,有助于加强空气的流通和更新,减少三通阻力,为人们创 造舒适的空间环境,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各种仪器设备工作于 通风条件良好、便于正常散热的环境中,确保正常工作寿命,同时由于减少 了三通阻力,也有利于节能。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节能型风量分流三通调节阀如 果使用在地铁车站的送回风管道中,它可以解决长期以来无法解决的站厅层 的空气温度低于站台层空气温度的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一大难题。因而本专利技术 的节能型风量分流三通调节阀具有明显的技术先进性,显著的经济性和很强 的实用性,必将拥有广阔的巿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附图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图中l.总风管 2.直通支管 3.旁通支管4.风量分流调节控制装置 5.分流导向控制装置6.软性连动片7.啮合块 8.引流板 9.啮合内孔10.导轨槽 11.导引槽板12.外壳 13.手柄14.螺紋丝杆15.阀套 16.弧形导槽17.支承架 18.阀杆19.刚性挡板20.左右内壁21.顶端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典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附图中,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节能型风量分流三通调节闽主体由总风管1、直通支管2和旁通支管3构成,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总风管1上设置有一进/排风量分流调节控制装置4,在直通支管2和旁通支管3交接处转角位置上设置 有分流导向控制装置5,其中所述的风量分流调节控制装置4由一前端部上 设置有软性连动片6、左右两侧设置有啮合块7的引流板8,两个具有控制引 流板8上下移动功能、由上带螺紋丝杆啮合内孔9和导轨槽10的导引槽板11, 以及固定安装设置在总风管1外壳12上、外端部上带调节手柄13的螺紋丝 杆14构成;所述的分流导向控制装置5由固定安装设置在直通支管2和旁通 支管3交接处转角位置上的阀套15和上带弧形导槽16的支承架17、轴装设 置在阀套15上的阀杆18、限位伸置在所述的支承架17的弧形导槽16内、与 所述的阀杆18固定相连的刚性挡板19构成。此外,所述的设置在引流板8前端部上的软性连动片6由具有一定厚度 和刚度的橡胶片充任;所述的上带螺紋丝杆啮合内孔9和导轨槽10具有通过 所述的螺紋丝杆14上的调节手柄13调节控制所述的引流板8上下移动的功 能,固定限位垂直设置在总风管1的左右内壁20上。工作时,所述的引流板8受控于调节手柄13,可以沿螺紋丝杆14按需上 下移位,将进入总风管1的气流分隔成A、 B两路进入/排出,所述的分流导 向控制装置5中的刚性挡板20的顶端部21与所述的设置在引流板8前端部 上的软性连动片6的端部相搭贴接触和限位,由B路进入(出)的气流受挡于 所述的刚性挡板19、于是转向流入/流出旁通支管3,使旁通支管3内获得 所需的风量。权利要求1. 一种节能型风量分流三通调节阀,由总风管(1)、直通支管(2)和旁通支管(3)构成,其特征在于总风管(1)上设置有一进/排风量分流调节控制装置(4),在直通支管(2)和旁通支管(3)交接处设置有风流导向控制装置(5),其中a. 所述的风量分流调节控制装置(4)由一前端部上设置有软性连动片(6)、左右两侧设置有啮合块(7)的引流板(8),两个具有控制引流板(8)上下移动功能、由上带螺纹丝杆啮合内孔(9)和导轨槽(10)的导引槽板(11)和固定安装设置在总风管(1)外壳(12)上、外端部上带调节手柄(13)的螺纹丝杆(14)构成;b. 所述的分流导向控制装置(5)由固定安装设置在直通支管(2)和旁通支管(3)交接处转角位置上的阀套(15)和上带弧形导槽(16)的支承架(17)、轴装设置在阀套(15)上的阀杆(18)、限位伸置在所述的支承架(17)的弧形导槽(16)内、与所述的阀杆(18)固定相连的刚性挡板(19)构成。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节能型风量分流三通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设置在引流板U)前端部上的软性连动片(6)由具有一定厚度和 刚度的橡胶片充任。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风量分流三通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导引槽板(11 )固定限位垂直设置在总进风管(1 )的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型风量分流三通调节阀,由总风管(1)、直通支管(2)和旁通支管(3)构成,其特征在于总风管(1)上设置有一进/排风量分流调节控制装置(4),在直通支管(2)和旁通支管(3)交接处设置有风流导向控制装置(5),其中: a.所述的风量分流调节控制装置(4)由一前端部上设置有软性连动片(6)、左右两侧设置有啮合块(7)的引流板(8),两个具有控制引流板(8)上下移动功能、由上带螺纹丝杆啮合内孔(9)和导轨槽(10)的导引槽板(11)和固定安装设置在总风管(1)外壳(12)上、外端部上带调节手柄(13)的螺纹丝杆(14)构成; b.所述的分流导向控制装置(5)由固定安装设置在直通支管(2)和旁通支管(3)交接处转角位置上的阀套(15)和上带弧形导槽(16)的支承架(17)、轴装设置在阀套(15)上的阀杆(18)、限位伸置在所述的支承架(17)的弧形导槽(16)内、与所述的阀杆(18)固定相连的刚性挡板(19)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喜平王晓保时华清明岗王丽慧宋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淮亩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蓄能空调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