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助力转向管柱上转向轴滑移力测试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1608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管柱上转向轴滑移力测试设备,涉及汽车零部件测试技术领域,该滑移力测试设备包括机架组件、定位工装机构、升降压紧机构、支撑机构和夹持压装机构,升降压紧机构包括压紧组件,压紧组件位于定位工装机构上方,机架组件位于定位工装机构上方,支撑机构和夹持压装机构均设置在机架组件上,支撑机构位于升降压紧机构上方,夹持压装机构位于支撑机构上方;夹持压装机构包括第一升降驱动组件和夹持组件,夹持组件位于定位工装机构上方,第一升降驱动组件驱动夹持组件在竖直方向上来回移动,第一升降驱动组件和夹持组件之间设置有测力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同一设备上进行压装和测试,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Test equipment for slip force of steering shaft o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助力转向管柱上转向轴滑移力测试设备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测试设备
,具体是涉及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管柱上转向轴滑移力测试设备。
技术介绍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现代汽车一种新型助力转向器,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已成为现代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动助力转向器是汽车上的一个重要安全件,这就要求电动助力转向器生产装配的各个环节及工序要保证较高的质量。由于汽车在实际使用中有需要调节方向盘的角度和位置,以及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上转向轴在力的作用下会向转向管柱方向缩进,以减小方向盘对驾驶员的冲击力,因此需要对上转向轴与转向管柱的滑移力进行测试。传统的上转向轴滑移力测试一般采用人工进行测试,不仅费力,而且测试的数据也不准确。现有部分上转向轴滑移力测试是在测试设备上进行的,但该测试设备将上转向轴和转向管柱的装配以及滑移力的测试分成两台设备,上转向轴和转向管柱在压装设备上压装完成后,需手动转移至滑移力测试设备,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导致设备达不到既定的生产节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生产效率的电动助力转向管柱上转向轴滑移力测试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电动助力转向管柱上转向轴滑移力测试设备,包括机架组件、定位工装机构、升降压紧机构、支撑机构和夹持压装机构,升降压紧机构包括压紧组件,压紧组件位于定位工装机构上方,机架组件位于定位工装机构上方,支撑机构和夹持压装机构均设置在机架组件上,支撑机构位于升降压紧机构上方,夹持压装机构位于支撑机构上方;夹持压装机构包括第一升降驱动组件和夹持组件,夹持组件位于定位工装机构上方,第一升降驱动组件驱动夹持组件在竖直方向上来回移动,第一升降驱动组件和夹持组件之间设置有测力单元。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压紧组件,当转向管柱安装在定位工装机构上后,压紧组件压紧转向管柱,以固定转向管柱,避免因转向管柱发生移动而影响测试结果的;通过设置支撑机构,当上转向轴安装在转向管柱过程中,支撑机构扶持上转向轴保持竖直状态,防止上转向轴在压装前发生歪斜或从转向管柱上脱落;通过设置夹持压装机构,通过夹持组件夹持上转向轴并带动上转向轴向下压装到位,完成上转向轴与转向管柱的压装作业,然后夹持组件带动上转向轴相对转向管柱上下移动,此时通过测力单元进行滑移力的自动检测测试,本技术将压装和测试组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的方案是,机架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导向组件和位移检测单元,位移检测单元位于第一导向组件的第一端并与第一导向组件的第一端正对设置,第一导向组件的第二端与夹持组件连接。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在第一导向组件的第一端设置位移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第一导向组件及夹持组件上下移动的位移,有利于控制第一导向组件第二端上的上轴向轴的压装深度及在测试过程中上轴向轴上下滑移的位移,有利于保证压装和测试的精度。进一步的方案是,升降压紧机构还包括第二升降驱动组件和压紧安装座,第二升降驱动组件驱动压紧安装座在竖直方向上来回移动,压紧组件设置在压紧安装座上。进一步的方案是,压紧组件包括压紧块、滑移安装座和滑移驱动组件,滑移安装座水平移动地设置在压紧安装座上,压紧块设置在滑移安装座的两侧,滑移驱动组件驱动压紧块向定位工装机构的方向移动。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可水平移动的滑移安装座,使得压紧块能靠近和远离定位工装机构,有利于节省操作空间,方便转向管柱的上下料操作。进一步的方案是,机架组件上设有连接座,支撑机构包括调整滑台组件和夹爪组件,调整滑台组件位于连接座上,夹爪组件竖直移动地设置在调整滑台组件上。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调整滑台组件,方便调整夹爪组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以适应不同型号的上转向轴,兼容性好。进一步的方案是,夹爪组件上设置有限位开关,夹持组件上设置有感应片,感应片与限位开关抵接。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感应片和限位开关,当夹持组件下移至预设高度时,感应片与限位开关抵接,触发限位开关发送到位信号,支撑机构立即停止下移,避免因下移位移过大,损坏上转向轴和转向管柱。进一步的方案是,机架组件上还设置有标线组件,标线组件包括标线仪,标线仪向定位工装机构方向发射竖直光束。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标线组件,有利于工人视觉观察上轴向轴与转向管柱在竖直方向上是否正对,避免出现压装错位的情况发生。进一步的方案是,滑移力测试设备还包括注脂机构,注脂机构设置在定位工装机构的一侧。又进一步的方案是,注脂机构包括注脂阀、芯轴和出油孔,注脂阀与芯轴内部连通,芯轴上设置有出油孔。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注脂阀和芯轴,在上转向轴与转向管柱压装前,先将上转向轴套设在芯轴上,注脂阀对上转向轴内部进行定量注脂,防止压装和测试时造成上转向轴和转向管柱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所测试的产品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隐藏框架后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夹持压装机构第一视角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夹持压装机构第二视角的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升降压紧机构的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机构的结构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注脂机构的结构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定位工装机构的结构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1是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所测试的产品的结构图。该产品1包括转向管柱和上转向轴11,转向管柱包括壳体12、蜗杆13和下转向轴14,蜗杆13设置在壳体12内,下转向轴14的第一端贯穿壳体12,下转向轴14的中部与蜗杆13连接,下转向轴14的第二端凸出壳体12表面,下转向轴14的第二端上设置有花键轴141。壳体12的第一端外侧设置有骨头状的凸起部121,下转向轴14的第一端从凸起部121的中心穿出。上转向轴11的第一端设置有套筒111,套筒111与花键轴141连接,套筒111与花键轴141之间具有轴向自由度。上转向轴11的中部具有齿状件112,齿状件112的外径大于上转向轴11的外径。参见图2至图3,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隐藏框架后的结构图。滑移力测试设备包括控制系统、台架2、框架3和压装检测机构,框架3和压装检测机构均设置在台架2上,框架3设置在压装检测机构的周向。框架3外侧设置有操作箱组件31和显示器组件32,操作箱组件31和显示器组件32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操作箱组件31用于设定该设备的工作参数,显示器组件32用于显示测试结果。框架3内侧设置有暂存架,暂存架内放置有键盘和鼠标,需要时可取出键盘和鼠标进行工作参数输入操作。台架2底部设置有滚轮21,方便滑移力测试设备的位置的调整。该压装检测机构包括机架组件71、定位工装机构4、升降压紧机构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动助力转向管柱上转向轴滑移力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组件、定位工装机构、升降压紧机构、支撑机构和夹持压装机构,所述升降压紧机构包括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位于所述定位工装机构上方,所述机架组件位于所述定位工装机构上方,所述支撑机构和所述夹持压装机构均设置在所述机架组件上,所述支撑机构位于所述升降压紧机构上方,所述夹持压装机构位于所述支撑机构上方;/n所述夹持压装机构包括第一升降驱动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位于所述定位工装机构上方,所述第一升降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夹持组件在竖直方向上来回移动,所述第一升降驱动组件和所述夹持组件之间设置有测力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动助力转向管柱上转向轴滑移力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组件、定位工装机构、升降压紧机构、支撑机构和夹持压装机构,所述升降压紧机构包括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位于所述定位工装机构上方,所述机架组件位于所述定位工装机构上方,所述支撑机构和所述夹持压装机构均设置在所述机架组件上,所述支撑机构位于所述升降压紧机构上方,所述夹持压装机构位于所述支撑机构上方;
所述夹持压装机构包括第一升降驱动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位于所述定位工装机构上方,所述第一升降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夹持组件在竖直方向上来回移动,所述第一升降驱动组件和所述夹持组件之间设置有测力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移力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导向组件和位移检测单元,所述位移检测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的第一端并与所述第一导向组件的第一端正对设置,所述第一导向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夹持组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移力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压紧机构还包括第二升降驱动组件和压紧安装座,所述第二升降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压紧安装座在竖直方向上来回移动,所述压紧组件设置在所述压紧安装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移力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李卫彤李帅李攀林
申请(专利权)人:和氏工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