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独立悬架的后桥衬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606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独立悬架的后桥衬套,包括内套管组件、外套管和橡胶体,所述内套管组件设置于外套管内腔中部,包括内套管和设置在内套管一端外缘处的圆形支撑板,所述内套管的外表面的中部横向固定设置有矩形扭转增强板;所述橡胶体设置于内衬套与外衬套之间,所述橡胶体内均匀设置有若干阻尼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衬套的内套管中设计支撑板和扭转增强板,使衬套具有一定的刚度,提高衬套的轴向耐久性和扭转耐久性,通过设计收口式外套管,有利于设置在外套管内的橡胶应力的分散,延长衬套的使用寿命,且该结构增大了橡胶与外套管的粘接面积,提高了橡胶的粘接强度,进一步延长衬套的使用时间。

Rear axle bush of non independent suspen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独立悬架的后桥衬套
本技术属于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非独立悬架的后桥衬套。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质量也明显有了更高的要求。汽车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和运输工具。在汽车普及的今天,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不仅仅在于燃油性和车辆的安全性,乘坐的舒适性也成为了人们购车考虑的首要因素。悬架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悬架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比如支撑力、制动力和驱动力等,并且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保证乘员的舒适性、减小货物和车辆本身的动载荷。为减小磨损,会在悬架上安装衬套,已有技术中的非独立悬架结构所用的后桥衬套,其外套管结构单一;其内骨架并没有限位功能。使得悬架的衬套在使用过程中可靠性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开发一种可以提高衬套可靠性、增加车辆的舒适度、提高衬套的耐久性的装置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一种非独立悬架的后桥衬套。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非独立悬架的后桥衬套,包括内套管组件、外套管和橡胶体,所述内套管组件设置于外套管内腔中部,包括内套管和设置在内套管一端外缘处的圆形支撑板,所述内套管的外表面的中部横向固定设置有矩形扭转增强板;所述橡胶体设置于内衬套与外衬套之间,所述橡胶体内均匀设置有若干阻尼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衬套的轴向耐久性和扭转耐久性,所述阻尼孔使衬套在各方向刚度不同,从而优化悬架的减震及操控效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外套管外轮廓为圆形,其靠近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为翻边收口结构,另外一端也为收口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计收口式外套管,有利于设置在外套管内的橡胶应力的分散,延长衬套的使用寿命,且该结构增大了橡胶与外套管的粘接面积,提高了橡胶的粘接强度,进一步延长衬套的使用时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支撑板的直径大于所述内套管的直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内套管焊接为一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生产时一体成型,提高衬套的轴向耐久及扭转耐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内套管的两端面均设置有滚花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滚花槽用于与非独立悬架的后桥接触,该结构有利于提高装车后缔结力,从而避免螺栓松动及异响产生。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橡胶体的内部设置有若干限位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孔可有效缓和衬套内刚度差异,从而实现整车的减震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在衬套的内套管中设计支撑板和扭转增强板,使衬套具有一定的刚度,提高衬套的轴向耐久性和扭转耐久性,通过设计收口式外套管,有利于设置在外套管内的橡胶应力的分散,延长衬套的使用寿命,且该结构增大了橡胶与外套管的粘接面积,提高了橡胶的粘接强度,进一步延长衬套的使用时间;2)本技术中轿车后桥衬套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制造方便,在多种工况要求下具有优良的减振隔振性和耐久性,满足了整车舒适性和提高了可靠性耐久性,提高衬套的轴向耐久及扭转耐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内套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套管;2、外套管;3、橡胶体;11、支撑板;12、滚花槽;13、扭转增强板;31、限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非独立悬架的后桥衬套,包括内套管1组件、外套管2和橡胶体3,所述内套管1组件设置于外套管2内腔中部,包括圆筒状的内套管1和设置在内套管1一端外缘处的圆形支撑板11,所述内套管1和支撑板11均为金属材质,使衬套具有一定的刚度,所述支撑板11的直径大于所述内套管1的直径,所述支撑板11与所述内套管1固定连接,以便提高衬套的轴向耐久及扭转耐久。所述内套管1的外表面的中上部横向固定设置有矩形扭转增强板13,所述扭转增强板13为金属材质,所述扭转增强板13的设置使衬套的内套管1与橡胶体3之间的扭转力增强,提高衬套的扭转耐久性。所述内套管1的两端面均设置有滚花状凹槽,为滚花槽12,所述滚花槽12用于与非独立悬架的后桥接触,该结构有利于提高装车后缔结力,从而避免螺栓松动及异响产生。所述外套管2为金属材质,外轮廓为圆形,其靠近所述支撑板11的一端为翻边收口结构,另外一端也为收口结构,这种外套管2收口设计有利于设置在外套管2内的橡胶应力的分散,从而延长衬套的使用寿命,此外,该结构增大了橡胶与外套管2的粘接面积,便于提高橡胶的粘接强度,进一步延长衬套的使用时间,最后,该结构的衬套在装配入后桥内孔时,会使二者之间的反应力得到释放,从而提高衬套脱出力,避免衬套脱落。所述橡胶体3设置于内衬套与外衬套之间,所述橡胶体3内均匀设置有若干阻尼孔,可实现衬套各方向刚度差异,从而实现整车的减震效果。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独立悬架的后桥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套管(1)组件、外套管(2)和橡胶体(3),所述内套管(1)组件设置于外套管(2)内腔中部,包括内套管(1)和设置在内套管(1)一端外缘处的支撑板(11),所述内套管(1)的外表面的中部横向固定设置有矩形扭转增强板(13);所述橡胶体(3)设置于内衬套与外衬套之间,所述橡胶体(3)内均匀设置有若干阻尼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独立悬架的后桥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套管(1)组件、外套管(2)和橡胶体(3),所述内套管(1)组件设置于外套管(2)内腔中部,包括内套管(1)和设置在内套管(1)一端外缘处的支撑板(11),所述内套管(1)的外表面的中部横向固定设置有矩形扭转增强板(13);所述橡胶体(3)设置于内衬套与外衬套之间,所述橡胶体(3)内均匀设置有若干阻尼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独立悬架的后桥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1)、外套管(2)、支撑板(11)和扭转增强板(13)均为金属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独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青云
申请(专利权)人:亚新科噪声与振动技术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