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万向随动纵向控制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0606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2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汽车万向随动纵向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安装座和鱼眼轴承;所述控制臂本体的一端部设有通孔;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环套、两垫环以及两环盖;所述安装环套的外壁与所述通孔的孔壁接触且固定连接;所述鱼眼轴承嵌设于所述安装环套内,该鱼眼轴承包括外圈固定套和内圈转动套;所述外圈固定套的外周面与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圈固定套的端面上均铺设所述垫环,每个垫环的内缘均具有与内圈转动套外周面对应的配合面;每个垫环上均盖设有所述环盖;每个环盖均与所述安装环套的内壁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汽车转弯时,汽车后轮的跟随性问题。

Longitudinal control arm of car universal foll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万向随动纵向控制臂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悬挂系统的汽车万向随动纵向控制臂。
技术介绍
悬架系统是现代汽车上的重要组成,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而控制臂(也称摆臂)作为汽车悬架系统的导向和传力元件,将作用在车轮上的各种力传递给车身,同时保证车轮按一定轨迹运动。图1为现有技术中控制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纵向控制臂,该纵向控制臂包括一铁质冲压件7和一橡胶胶套72,所述铁质冲压件7的一端部通过橡胶胶套与车架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固定孔6与后轮连接;在汽车过弯时,后轮通过挤压该纵向控制臂的橡胶胶套使其变形,从而微量改变后轮估计角度。由于橡胶胶套的可变形性使得车辆车轮相对车架有一定微小的变形能力,但是在使用中这样的设计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由于橡胶压缩有限,所以可供变形空间也小,汽车快速过弯时需要通过拖拽的方式实现后轮的跟随,这种方式造成车尾稳定性差以及后轮的磨损等问题。第二:橡胶容易老化,开裂,弹性形变能力差,连接处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万向随动纵向控制臂,目的在于解决汽车转弯时,汽车后轮的跟随性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万向随动纵向控制臂,包括一控制臂本体、一安装座和一鱼眼轴承;所述控制臂本体的一端部设有一通孔,该通孔的轴心线与所述控制臂本体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安装座包括一安装环套、两垫环以及两环盖;所述安装环套与所述通孔同轴设置,该安装环套的外壁与所述通孔的孔壁接触且固定连接;所述鱼眼轴承嵌设于所述安装环套内,该鱼眼轴承包括一外圈固定套和一内圈转动套,该内圈转动套相对外圈固定套转动;所述外圈固定套的外周面与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圈固定套沿其中心线两端的端面上均铺设所述垫环,每个所述垫环的内缘均具有一与内圈转动套外周面对应的配合面,该配合面与所述内圈转动套的外周面接触;每个所述垫环上均盖设有所述环盖;每个所述环盖均与所述安装环套的内壁螺纹连接,且每个环盖的内侧面与对应的垫片接触。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纵向控制臂本体另一端设有固定孔,该固定孔用于控制臂与汽车后轮的固定连接。2、上述方案中,所述内圈转动套内还固定连接一衬套。3、上述方案中,所述衬套内设有一润滑结构。4、上述方案中,所述润滑结构包括多个润滑孔和多个铅柱;多个所述润滑孔设于所述衬套的内壁上,且每个所述润滑孔的中心线与所述衬套的轴心线垂直;所述铅柱嵌设于所述润滑孔中。5、上述方案中,所述环盖的外侧面上设有控制孔。本技术工作原理是:一种汽车万向随动纵向控制臂,包括一控制臂本体、一安装座和一鱼眼轴承;所述控制臂本体的一端通过固定孔与汽车后轮连接,另一端设有所述安装座,鱼眼轴承设置在安装座中,该鱼眼轴承内设有一衬套,该衬套内穿设一控制轴,所述控制轴的两端与车架固定连接,控制轴随着车架带动鱼眼轴承扭动,从而解决汽车转弯时,汽车后轮的跟随性问题。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本技术的纵向控制臂设有鱼眼轴承,该鱼眼轴承配合控制轴解决汽车转弯时,汽车后轮的跟随性问题,使得车身尾部的稳定性更好;汽车在道路过弯时前轮开始转向,过弯车身侧倾力促使控制轴带动鱼眼轴承扭动,改变纵向控制臂与车架的角度,从而更大的提高汽车后轮的跟随性。由于鱼眼轴承的内圈转动套内还固定连接一衬套,该衬套与所述控制轴滑动配合,相比于衬套与控制轴固定连接,衬套与控制轴滑动配合既更加提高了汽车后轮的随动性,又防止控制轴对衬套的损伤。附图说明附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的纵向控制臂与车架连接的端部的剖视图。以上附图中:1、控制臂本体;11、通孔;2、安装座;21、安装环套;221、配合面;22、垫环;23、环盖;231、螺纹;3、鱼眼轴承;31、外圈固定套;32、内圈转动套;4、控制轴;5、衬套;51、润滑孔;52、铅柱;6、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4所示,一种汽车万向随动纵向控制臂,包括一控制臂本体1、一安装座2和一鱼眼轴承3。所述控制臂本体1的一端部设有一通孔11,该通孔11的轴心线与所述控制臂本体1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纵向控制臂本体1另一端设有固定孔6,该固定孔6用于控制臂本体1与汽车后轮的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2包括一安装环套21、两垫环22以及两环盖23;所述安装环套21与所述通孔11同轴设置,该安装环套21的外壁与所述通孔11的孔壁接触且固定连接,具体的,该固定连接为过盈配合。所述鱼眼轴承3嵌设于所述安装环套21内,该鱼眼轴承3包括一外圈固定套31和一内圈转动套32,该内圈转动套32相对外圈固定套31转动;所述外圈固定套31的外周面与所述通孔1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外圈固定套31沿其中心线两端的端面上均铺设所述垫环22,每个所述垫环22的内缘均具有一与内圈转动套32外周面对应的配合面221,该配合面221与所述内圈转动套32的外周面接触;每个所述垫环22上均盖设有所述环盖23;每个所述环盖23的外周面上均设有螺纹231,所述环盖23通过螺纹231与所述安装环套21的内壁螺纹231连接,且每个环盖23的内侧面与对应的垫片接触;所述环盖23的外侧面上设有控制孔,该控制孔配合转动工具可以转动环盖23,通过转动环盖23调节环盖23对垫环22的压力,从而调节垫环22的配合面221对内圈转动套32外周面的压力,进而调节控制轴4改变鱼眼轴承3转动的力度。所述内圈转动套32内还固定连接一衬套5,该衬套5与一穿设于所述衬套5内的控制轴4滑动配合。所述衬套5内设有一润滑结构,所述润滑结构包括多个润滑孔51和多个铅柱52;多个所述润滑孔51设于所述衬套5的内壁上,且每个所述润滑孔51的中心线与所述衬套5的轴心线垂直;所述铅柱52嵌设于所述润滑孔51中,该铅柱52起到了润滑的作用,防止控制轴4长时间与衬套5摩擦从而导致衬套5以及控制轴4的损伤。工作状态下,所述鱼眼轴承3的内圈转动套32的衬套5内穿设一控制轴4,所述控制轴4的两端与车架固定连接,该控制轴4带动所述鱼眼轴承3转动;所述控制轴4仅为举例,也可以通过其他控制件来带动鱼眼轴承3转动,如控制杆等。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万向随动纵向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控制臂本体、一安装座和一鱼眼轴承;/n所述控制臂本体的一端部设有一通孔,该通孔的轴心线与所述控制臂本体的长度方向垂直;/n所述安装座包括一安装环套、两垫环以及两环盖;所述安装环套与所述通孔同轴设置,该安装环套的外壁与所述通孔的孔壁接触且固定连接;/n所述鱼眼轴承嵌设于所述安装环套内,该鱼眼轴承包括一外圈固定套和一内圈转动套,该内圈转动套相对外圈固定套转动;所述外圈固定套的外周面与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n所述外圈固定套沿其中心线两端的端面上均铺设所述垫环,每个所述垫环的内缘均具有一与内圈转动套外周面对应的配合面,该配合面与所述内圈转动套的外周面接触;每个所述垫环上均盖设有所述环盖;每个所述环盖均与所述安装环套的内壁螺纹连接,且每个环盖的内侧面与对应的垫片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万向随动纵向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控制臂本体、一安装座和一鱼眼轴承;
所述控制臂本体的一端部设有一通孔,该通孔的轴心线与所述控制臂本体的长度方向垂直;
所述安装座包括一安装环套、两垫环以及两环盖;所述安装环套与所述通孔同轴设置,该安装环套的外壁与所述通孔的孔壁接触且固定连接;
所述鱼眼轴承嵌设于所述安装环套内,该鱼眼轴承包括一外圈固定套和一内圈转动套,该内圈转动套相对外圈固定套转动;所述外圈固定套的外周面与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所述外圈固定套沿其中心线两端的端面上均铺设所述垫环,每个所述垫环的内缘均具有一与内圈转动套外周面对应的配合面,该配合面与所述内圈转动套的外周面接触;每个所述垫环上均盖设有所述环盖;每个所述环盖均与所述安装环套的内壁螺纹连接,且每个环盖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子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麦田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