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列车电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95860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高原列车电加热装置,针对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对流速度低的现状而将电加热体设置在罩壳内部空间的底部,电热管组成距离进风栅保持一垂向高度,并在电热管组成与罩壳出风栅之间形成一较大的空气对流空间,以提供空气定向进行加热、对流辐射的区域。应用加热空气比重降低的原理,实现一种从底部进入、加热后的空气从顶部排出的加热辐射装置,以提高整体加热装置的空气对流速度,降低热量损耗,有效提高车内空气的升温速度。(*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新型电加热装置,具体地该装置主要应用于高原列车,属于机械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车体和车内设施结构设计更为人性化。应用于高原地区的轨道车辆运行在恶劣的外部环境中,车内需配置有温度加热调节装置。普通的电加热装置主要是靠空气对流辐射来传导热量,由于高原地区的空气较为稀薄,空气对流速度较低,热传导性能随之大幅下降。使用目前现有的电加热装置难以达到高原列车运行时对车内温度的要求,电能损耗大、加热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述的高原列车电加热装置,针对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对流速度低的现状而将电加热体设置在罩壳内部空间的底部,电热管组成距离进风栅保持一垂向高度,并在电热管组成与罩壳出风栅之间形成一较大的空气对流空间,以提供空气定向进行加热、对流辐射的区域。本技术的设计目的在于,应用加热空气比重降低的原理,实现一种从底部进入、加热后的空气从顶部排出的加热辐射装置,以提高整体加热装置的空气对流速度,降低热量损耗,有效提高车内空气的升温速度。设计目的还在于,在电热管组成与罩壳出风栅之间形成一较大的空气对流空间,以将空气充分混合、温度均衡,提高对流空气的热辐射效率。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所述高原列车电加热装置,具有一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的背部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在车辆钢结构框架上;一罩壳,该罩壳连接固定在安装支架的前侧,罩壳的前立面上设置有数个出风栅,其顶部并未设置有出风栅。在罩壳和安装支架形成的内部空间中设置有与外接电源连通的电加热体,该电加热体具有一底板,在底板侧面固定有电热管组成,所述底板的背部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在安装支架的内侧壁上。-->本技术的设计要点在于,所述的安装支架底面形成有数个进风栅;所述的电加热体设置在罩壳和安装支架所形成的内部空间的底部,电热管组成的底面距离所述安装支架的底面进风栅保持一垂向高度;在电热管组成的顶面与罩壳出风栅之间形成一空气对流空间。如上述方案的高原列车电加热装置,温度较低的空气的比重较大,因此冷空气从安装支架底面的进风栅进入,在电热管组成的底面与进风栅之间充分地混合,流经电热管表面被加热。加热后的空气比重减小,向上流动并进入电热管组成与罩壳出风栅之间的对流区域,在此区域内空气再次充分地混合。混合空气间的温度达到平衡、消除温差,再通过罩壳的出风栅排放到车内环境中。本技术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并未配置有强制对流部件,为解决高原地区空气对流速度低的问题,所述空气对流空间与罩壳和安装支架所形成内部空间的容积比例范围是0.2-0.8。空气稀薄、内容量少带来的另一问题是电热管表面的传导效率降低,为此所述电加热体的电热管组成,包括插接在散热翅片中的“U”形电热管,电热管横向地连接在底板的侧面;所述电热管具有外层散热管、内层电阻丝、以及导热夹层,内层电阻丝直径与导热夹层的厚度比例范围是0.02-0.05。采用散热翅片可以增大加热管表面的接触面积,优化的电热管内径分配比例则直接有助于提高散热管表面对空气的传导性能。考虑到安装和拆卸、维修上述电加热装置的内部部件,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横向插槽,其底部具有向上折起的挡板;所述的罩壳,其顶部设置有向下插入安装支架的插槽的卡爪,罩壳底部通过螺栓紧固在安装支架的前端挡板上。综上内容,所述高原列车电加热装置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1、能够针对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对流速度低实际情况,提供一种定向加热空气和对流辐射的装置,可有效提高空气对流速度,降低热量损耗。2、通过上部空气对流空间,将空气充分混合、达到温度均衡,能够提高对流空气的热辐射效率。-->3、整体装置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维修较为方便。附图说明现结合以下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地说明图1是所述电加热装置的侧向安装剖面示意图;图2是所述电加热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侧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安装支架1,螺栓11,进风栅12,插槽13,挡板14;罩壳2,卡爪21,螺栓22;电加热体3,底板31,螺栓311,电热管组成32,散热翅片33,“U”形电热管34,外层散热管341,内层电阻丝342,导热夹层343;钢结构框架4,车内木地板面5。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应用于高原轨道车辆的电加热装置,在钢结构框架4上通过螺栓11将安装支架1进行紧固连接,安装支架1的底面形成有数个进风栅12。罩壳2连接固定在安装支架1的前侧和上方,罩壳2的前立面上设置有数个出风栅。安装支架1的顶部设置有横向插槽13,底部具有向上折起的挡板14。罩壳2的卡爪21向下插入插槽13中,罩壳2的底部通过螺栓22紧固在前端挡板14上。电加热体3设置在罩壳2和安装支架1所形成的内部空间的底部,电热管组成32的底面距离安装支架1的进风栅12保持一垂向高度H。电加热体3与外接电源连通,在其底板31的侧面通过螺栓311固定有电热管组成32。在电热管组成32的顶面与罩壳2的出风栅之间形成一空气对流空间A。所述空气对流空间A与罩壳2和安装支架1所形成内部空间的容积比例是0.4。所述电加热体3的电热管组成32包括插接在散热翅片33中的“U”形电热管34,电热管34横向地连接在底板31的侧面。电热管34具有不锈钢散热管341、电阻丝342、以及氧化镁导热夹层343,电阻丝342的直径与导热夹层343的厚度比例是0.03。-->由于温度较低的空气的比重较大,因此冷空气从安装支架1底面的进风栅12进入到电加热装置中,在电热管组成32与进风栅12之间充分地混合,向上流经不锈钢散热管341表面时被加热。加热后的空气比重减小,向上流动并进入电热管组成32与罩壳2的出风栅之间的对流区域A,在此区域内空气再次充分地混合。混合空气间的温度达到平衡、消除温差,再通过罩壳2的出风栅排放到车内环境中。当需拆卸上述电加热装置的罩壳2以进行内部检修时,只需将挡板14上的螺栓22拆除,然后将向上抬起罩壳2,以将卡爪21从插槽13中脱出,则罩壳2即被完整地拆下,内部诸多部件均显露出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原列车电加热装置,具有一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的背部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在车辆钢结构框架上;    一罩壳,该罩壳连接固定在安装支架的前侧,罩壳的前立面上设置有数个出风栅;    在罩壳和安装支架形成的内部空间中设置有与外接电源连通的电加热体,该电加热体具有一底板,在底板侧面固定有电热管组成,所述底板的背部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在安装支架的内侧壁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支架底面形成有数个进风栅;    所述的电加热体设置在罩壳和安装支架所形成的内部空间的底部,电热管组成的底面距离所述安装支架的底面进风栅保持一垂向高度;    在电热管组成的顶面与罩壳出风栅之间形成一空气对流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原列车电加热装置,具有一安装支架,该安装支架的背部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在车辆钢结构框架上;一罩壳,该罩壳连接固定在安装支架的前侧,罩壳的前立面上设置有数个出风栅;在罩壳和安装支架形成的内部空间中设置有与外接电源连通的电加热体,该电加热体具有一底板,在底板侧面固定有电热管组成,所述底板的背部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在安装支架的内侧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支架底面形成有数个进风栅;所述的电加热体设置在罩壳和安装支架所形成的内部空间的底部,电热管组成的底面距离所述安装支架的底面进风栅保持一垂向高度;在电热管组成的顶面与罩壳出风栅之间形成一空气对流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玉功周家林杨波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