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吨位叉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43304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8 0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吨位叉车结构,其包括配重和车架,配重的内侧下部左右对称设置有支撑件,支撑件自底向上开设有一个沟槽,车架的两侧板的内侧尾部对称设置有挂钩,挂钩包括水平主体和设置于水平主体的顶部后端上的勾部,勾部与沟槽相适配,勾部嵌入对应的沟槽内后实现配重挂接于车架的尾部上,配重的内侧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座,固定座上设置有螺纹孔,车架的尾部上设置有与固定座等数量且位置与固定座对应的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通孔,使用螺栓穿过通孔与螺纹孔螺接实现配重与车架的尾部固定;优点是其配重与车架的固定连接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从而提高了叉车装配、维修的简便性。

A small tonnage forklif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吨位叉车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叉车,尤其是涉及一种小吨位叉车结构。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随着电瓶叉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使用过程中对电瓶叉车装配、维修的简便性等多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使电瓶叉车装配、维修更简便,一般都是通过改变车架的设计来实现的,传统的车架存在以下问题:1)配重与车架通常通过多个空间孔位进行固定连接,这种装配的过程过于复杂,极为不方便;2)电瓶叉车在作业时,轴距没有因操作状态而变化,然而目前对电瓶叉车的要求是在进入狭窄区域时,轴距变小从而减小转弯半径;而在电瓶叉车叉货运输时,轴距变大,以增加其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小吨位叉车结构,其配重与车架的固定连接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从而提高了叉车装配、维修的简便性。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小吨位叉车结构,包括配重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的内侧下部左右对称设置有支撑件,所述的支撑件自底向上开设有一个沟槽,所述的车架的两侧板的内侧尾部对称设置有挂钩,所述的挂钩包括水平主体和设置于所述的水平主体的顶部后端上的勾部,所述的勾部与所述的沟槽相适配,所述的勾部嵌入对应的所述的沟槽内后实现所述的配重挂接于所述的车架的尾部上,所述的配重的内侧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的车架的尾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固定座等数量且位置与所述的固定座对应的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上设置有通孔,使用螺栓穿过所述的通孔与所述的螺纹孔螺接实现所述的配重与所述的车架的尾部固定。所述的沟槽为45度斜槽,所述的勾部为与所述的沟槽相适配的45度斜块。将沟槽设计为45度斜槽,且勾部为45度斜块,这样勾部嵌入沟槽后两个斜面相贴合,使得受力点全部集中在沟槽的斜面上,使得配重装配更为牢固。所述的沟槽的宽开口端的内侧一体设置有水平抵靠部,所述的勾部嵌入对应的所述的沟槽内后所述的水平抵靠部与所述的水平主体的顶部抵接,且所述的水平抵靠部的自由端刚好抵接于所述的水平主体与所述的勾部的连接处。水平抵靠部的增设使得配重挂接于车架的尾部上后更为稳定。所述的固定座为一个,所述的固定座设置于所述的配重的内侧上部的中间位置上,所述的固定板为一块,所述的固定板设置于所述的车架的尾部上方的中间位置上。在勾部与沟槽的配合下实现了配重的挂接,再结合固定座和固定板实现配重与车架的完全固定。所述的固定座为两个,两个所述的固定座对称设置于所述的配重的内侧上部的左右两侧上,所述的固定板为两块,两块所述的固定板对称设置于所述的车架的尾部的左右两侧上。在勾部与沟槽的配合下实现了配重的挂接,再结合固定座和固定板实现配重与车架的完全固定。该小吨位叉车结构还包括门架总成、两个前轮、倾斜油缸,所述的门架总成由外门架、内门架、货叉架组成,所述的外门架的后方底部设置有前轮安装轴,两个所述的前轮对称安装于所述的前轮安装轴的两端,使两个所述的前轮对称位于所述的外门架的后方底部两侧外,所述的外门架的后方中部两侧连接有一根旋转中心轴,所述的车架的两侧板的前端顶部与所述的旋转中心轴连接,所述的前轮安装轴上设置有油缸连接座,所述的倾斜油缸水平安装于所述的车架的底部上,所述的倾斜油缸的油缸杆与所述的油缸连接座连接;所述的倾斜油缸的油缸杆回缩时,两个所述的前轮向后移动,所述的门架总成前倾,轴距变小;所述的倾斜油缸的油缸杆伸出时,两个所述的前轮向前移动,所述的门架总成后仰,轴距变大。通过将两个前轮安装于外门架的底端,并利用一根旋转中心轴连接外门架与车架的两侧板的前端顶部,将倾斜油缸的油缸杆通过油缸连接座与前轮安装轴连接,这样倾斜油缸的油缸杆动作时门架总成会前倾或后仰,使得轴距因操作状态而变化。所述的门架总成前倾的角度最大为3度,此时轴距最小,使得叉车可在电梯内部等狭窄空间内作业;所述的门架总成后仰的角度最大为5度,此时轴距最大,使得叉车稳定性最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利用挂钩的勾部与支撑件上的沟槽的配合实现了配重挂式装配,再结合螺栓固定,由于配重和车架都是大型超重部件,因此勾部与沟槽的配合使得受力点全部集中在沟槽的面上,改变了传统的多螺栓固定方式螺栓受力的情况,减轻了螺栓受到的剪切力,使得配重的装配更为简便且牢固,从而提高了叉车装配、维修的简便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叉车结构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叉车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叉车结构中的配重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叉车结构的轴距最小时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叉车结构的轴距最大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小吨位叉车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其包括配重1、车架2、门架总成3、两个前轮4、倾斜油缸5,门架总成3由外门架31、内门架32、货叉架33组成,配重1的内侧下部左右对称设置有支撑件11,支撑件11自底向上开设有一个沟槽12,车架2的两侧板的内侧尾部对称设置有挂钩21,挂钩21包括水平主体22和设置于水平主体22的顶部后端上的勾部23,勾部23与沟槽12相适配,勾部23嵌入对应的沟槽12内后实现配重1挂接于车架2的尾部上,配重1的内侧上部设置有一个固定座13,固定座13设置于配重1的内侧上部的中间位置上,固定座13上设置有螺纹孔14,车架2的尾部上设置有一块位置与固定座13对应的固定板24,即固定板24设置于车架2的尾部上方的中间位置上,固定板24上设置有通孔25,使用螺栓穿过通孔25与螺纹孔14螺接实现配重1与车架2的尾部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沟槽12为45度斜槽,勾部23为与沟槽12相适配的45度斜块。将沟槽12设计为45度斜槽,且勾部23为45度斜块,这样勾部23嵌入沟槽12后两个斜面相贴合,使得受力点全部集中在沟槽12的斜面上,使得配重1装配更为牢固。在本实施例中,沟槽12的宽开口端的内侧一体设置有水平抵靠部15,勾部23嵌入对应的沟槽12内后水平抵靠部15与水平主体22的顶部抵接,且水平抵靠部15的自由端刚好抵接于水平主体22与勾部23的连接处。水平抵靠部15的增设使得配重1挂接于车架2的尾部上后更为稳定。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小吨位叉车结构,其结构与实施例一的叉车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固定座13和固定板24设置的个数及设置的位置不同,即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13为两个,两个固定座13对称设置于配重1的内侧上部的左右两侧上(参见图3),固定板为两块,两块固定板对称设置于车架2的尾部的左右两侧上(图中未示出)。在勾部23与沟槽12的配合下实现了配重1的挂接,再结合固定座13和固定板实现配重1与车架2的完全固定。实施例三: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小吨位叉车结构,其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叉车结构上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参见图1、图2、图4和图5,即:外门架31的后方底部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吨位叉车结构,包括配重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的内侧下部左右对称设置有支撑件,所述的支撑件自底向上开设有一个沟槽,所述的车架的两侧板的内侧尾部对称设置有挂钩,所述的挂钩包括水平主体和设置于所述的水平主体的顶部后端上的勾部,所述的勾部与所述的沟槽相适配,所述的勾部嵌入对应的所述的沟槽内后实现所述的配重挂接于所述的车架的尾部上,所述的配重的内侧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的车架的尾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固定座等数量且位置与所述的固定座对应的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上设置有通孔,使用螺栓穿过所述的通孔与所述的螺纹孔螺接实现所述的配重与所述的车架的尾部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吨位叉车结构,包括配重和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重的内侧下部左右对称设置有支撑件,所述的支撑件自底向上开设有一个沟槽,所述的车架的两侧板的内侧尾部对称设置有挂钩,所述的挂钩包括水平主体和设置于所述的水平主体的顶部后端上的勾部,所述的勾部与所述的沟槽相适配,所述的勾部嵌入对应的所述的沟槽内后实现所述的配重挂接于所述的车架的尾部上,所述的配重的内侧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上设置有螺纹孔,所述的车架的尾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固定座等数量且位置与所述的固定座对应的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上设置有通孔,使用螺栓穿过所述的通孔与所述的螺纹孔螺接实现所述的配重与所述的车架的尾部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吨位叉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沟槽为45度斜槽,所述的勾部为与所述的沟槽相适配的45度斜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吨位叉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沟槽的宽开口端的内侧一体设置有水平抵靠部,所述的勾部嵌入对应的所述的沟槽内后所述的水平抵靠部与所述的水平主体的顶部抵接,且所述的水平抵靠部的自由端刚好抵接于所述的水平主体与所述的勾部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小吨位叉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为一个,所述的固定座设置于所述的配重的内侧上部的中间位置上,所述的固定板为一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翔杨春宏柯静杰任莎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海迈克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