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蛋白脱腥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821453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7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豆蛋白脱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大豆蛋白与水按如下质量份数混合,大豆蛋白5~19份,水70~95份,形成蛋白水液体系,搅拌;(2)通氧酶解:温度升为41~59℃,通入液体体系1.1~1.9倍体积的氧气,加速酶促反应30~60min;(3)去腥:加入含异硫氰酸酯物质0.1~4.9质量份脱腥,温度为51~69℃,搅拌时间为0.5~2h,搅拌速度50‑200转/分钟;(4)重复三次步骤(2)和(3);(5)真空干燥,得到脱腥大豆蛋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通氧酶解去腥步骤,更加彻底的去除了腥味。脱腥大豆蛋白制作素肉,味道无异味,和真肉相似度高。

A method of deodorization of soybean prote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豆蛋白脱腥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蛋白脱腥的技术方法,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豆蛋白更深层次脱腥的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备的脱腥大豆蛋白,并且提供了一种由该脱腥大豆蛋白制备素肉的方法。
技术介绍
大豆分离蛋白是极佳的优质蛋白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大豆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比例与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比例接近,容易吸收利用。是仿制肉类食品常用的蛋白原料,但是大豆蛋白含有豆腥味,是味道仿真路上的拦路石,因此去除大豆蛋白的豆腥味对仿肉素食的研究起到关键的作用。大豆中的腥味成分复杂,主要有醛类、酮类、醇类、胺类、有机酸和氢过氧化物。产生根源是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反应、氨基酸与糖之间的美拉德反应及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去除腥味研究最多的在豆制品的处理过程中通过加热、调pH值等方法灭掉脂肪氧化酶的活性,使得加工过程中减少腥味物质的产生。经过紫外、红外、质谱等研究发现,由脂肪氧化酶作用产生的多种挥发性成分中大多是醇类、酮醛类,其中31种和豆腥味有关,如氯乙烯酮和乙基乙烯酮具有典型的大豆腥味。上述物质均是脂肪氧化酶氧化不饱和脂肪酸产生的。遇到空气中的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豆蛋白脱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1)大豆蛋白与水按如下质量份数混合,大豆蛋白5~19份,水70~95份,形成蛋白水液体系,搅拌;/n(2)通氧酶解:温度升为41~59℃,通入液体体系1.1~1.9倍体积的氧气,加速酶促反应30~60min;/n(3)去腥:加入含异硫氰酸酯物质0.1~4.9质量份脱腥,温度为51~69℃,搅拌时间为0.5~2h,搅拌速度50-200转/分钟;/n(4)重复三次步骤(2)和(3);/n(5)真空干燥,得到脱腥大豆蛋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豆蛋白脱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大豆蛋白与水按如下质量份数混合,大豆蛋白5~19份,水70~95份,形成蛋白水液体系,搅拌;
(2)通氧酶解:温度升为41~59℃,通入液体体系1.1~1.9倍体积的氧气,加速酶促反应30~60min;
(3)去腥:加入含异硫氰酸酯物质0.1~4.9质量份脱腥,温度为51~69℃,搅拌时间为0.5~2h,搅拌速度50-200转/分钟;
(4)重复三次步骤(2)和(3);
(5)真空干燥,得到脱腥大豆蛋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蛋白脱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蛋白水液体系中大豆蛋白10~19份,水占70~8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豆蛋白脱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异硫氰酸酯物质为山芋粉、芥菜粉、芥末油、西兰花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豆蛋白脱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红梅董婷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春发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