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套以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80985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5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衬套以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衬套包括:外管和芯轴,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芯轴的外周且所述外管与所述芯轴通过多个连接臂相连;其中所述外管的内周壁上形成有朝向所述芯轴延伸的凸起部。由此,通过在外管的内周壁上设置朝向芯轴延伸的凸起部,可以改变外管的刚度曲线,使外管的刚度曲线更加合理,从而可以提高外管在芯轴的径向上对芯轴的限位效果,以使衬套具有更好的隔振效果。

Bushes and vehicles with th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衬套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衬套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衬套设置两个部件之间,以在两个部件出现相对运动时,吸收冲击能量,降低振动。但是,现有的衬套的外管与芯轴之间的配合效果较差,外管对芯轴的限位效果差,进而导致衬套的隔振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衬套,所述衬套的隔振效果更好。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衬套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衬套包括:外管和芯轴,所述外管套设在所述芯轴的外周且所述外管与所述芯轴通过多个连接臂相连;其中所述外管的内周壁上形成有朝向所述芯轴延伸的凸起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衬套,通过在外管的内周壁上设置朝向芯轴延伸的凸起部。这样,可以改变外管的刚度曲线,使外管的刚度曲线更加合理,从而可以提高外管在芯轴的径向上对芯轴的限位效果,以使衬套具有更好的隔振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臂为多个,且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臂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凸起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管的外周壁上形成有与衬套安装支架配合的配合凹槽,所述配合凹槽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凸起部内。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的表面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限位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管的外周壁上具有多个在所述外管的周向上间隔设置的限位区域,每个所述限位区域设置有所述配合凹槽。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限位部与多个所述限位区域在所述外管的周向上一一对应。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管的一端形成有向外延伸的外翻边,所述外翻边上背离所述外管的另一端的侧面设置有第二限位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和所述连接臂均构造为橡胶件且一体成型。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管为塑料件,所述芯轴为铝合金件。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衬套。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衬套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衬套的主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衬套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衬套100,外管10,配合凹槽11,限位区域a,第一限位部12,第二限位部13,芯轴20,连接臂3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衬套100。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衬套100包括:外管10和芯轴20,外管10套设在芯轴20的外周且外管10与芯轴20通过多个连接臂30相连;其中外管10的内周壁上形成有朝向芯轴20延伸的凸起部。具体而言,连接臂30为弹性件,弹性止抵在外管10与芯轴20之间,用于安装衬套100的支架(即衬套安装支架)具有安装孔,外管10安装在安装孔内,外管10的内周壁上朝向芯轴20设置有凸起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衬套100,通过在外管10的内周壁上设置朝向芯轴20延伸的凸起部。这样,可以改变外管10的刚度曲线,使外管10的刚度曲线更加合理,从而可以提高外管10在芯轴20的径向上对芯轴20的限位效果,以使衬套100具有更好的隔振效果。如图2所示,连接臂30为多个且相邻的两个连接臂30之间均设置有凸起部。这样,一方面,通过设置连接臂30,并使连接臂30的一端与外管10连接,另一端与芯轴20连接,可以提高衬套100的结构强度以及芯轴20在外管10内的固定效果;另一方面,在相邻的两个连接臂30之间设置凸起部,在芯轴20受力并朝向相邻的两个连接臂30之间的区域窜动时,可以通过凸起部对芯轴20进行限位,以有效地提高衬套100的工作稳定性。如图1所示,外管10的外周壁上形成有与衬套安装支架配合的配合凹槽11,配合凹槽11的至少部分伸入凸起部内。这样,通过伸入到凸起部内的配合凹槽11,可以有效地改变凸起部的刚度曲线。当然,本技术实施例的衬套100的结构不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外管10的外周壁上形成有与衬套安装支架配合的配合凹槽11,配合凹槽11的至少部分穿过凸起部,并伸入到第一限位部12内。这样,不仅使外管10的内周壁与第一限位部12的接触面积更大,可以有效地提高两者的连接关系,而且可以降低第一限位部12的材料用量,使衬套100的重量更轻,满足轻量化要求。如图1和图2所示,凸起部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2。换言之,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合凹槽11朝向芯轴20的轴线方向凸起且至少部分伸入到第一限位部12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外管10的内周壁上形成凸起部,且凸起部的表面上进一步设置朝向芯轴20的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部12。这样,可以提高第一限位部12对芯轴20的止抵效果,以提高衬套100的工作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配合凹槽11至少部分伸入到第一限位部12内是指,使第一限位部12上形成有凹陷(降低第一限位部12的材料用量),朝向芯轴10凸出的配合凹槽11的至少部分伸入到上述凹陷内以与第一限位部12配合。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部12与芯轴20间隔开,且第一限位部12的自由端构造为圆弧形。换言之,第一限位部12构造为朝向芯轴20的圆弧形凸起。由此,可以进一步地降低芯轴20在径向上的窜动,提高衬套100的工作稳定性。在图1和图3所示的具体的实施例中,外管10的外周壁上具有多个在外管10的周向上间隔设置的限位区域a,每个限位区域a设置有配合凹槽11。具体而言,第一限位部12为多个,且多个第一限位部12与多个限位区域a在外管10的周向上一一对应。换言之,外管10的周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配合凹槽11,外管10的内周壁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限位部12,且第一限位部12与配合凹槽11对应设置。由此,使设置在外管10的周向上的多个第一限位部12的刚度曲线一致,以使衬套100的隔振效果更加稳定、可靠。进一步地,每个限位区域a上设置有多个沿外管10的周向排布的子限位区域,每个子限位区域设置有多个沿外管10的轴向排布的配合凹槽1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部12设置在外管10的内周壁上,并沿外管10的轴向延伸,进而使每个子限位区域内形成有多个沿外管10的轴向排布的配合凹槽11。这样,第一限位部12的各个区域的刚度曲线可以保持一致,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第一限位区域12对芯轴20的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衬套(100),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管(10)和芯轴(20),所述外管(10)套设在所述芯轴(20)的外周且所述外管(10)与所述芯轴(20)通过多个连接臂(30)相连;其中/n所述外管(10)的内周壁上形成有朝向所述芯轴(20)延伸的凸起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衬套(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管(10)和芯轴(20),所述外管(10)套设在所述芯轴(20)的外周且所述外管(10)与所述芯轴(20)通过多个连接臂(30)相连;其中
所述外管(10)的内周壁上形成有朝向所述芯轴(20)延伸的凸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30)为多个,且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臂(30)之间均设置有所述凸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0)的外周壁上形成有与衬套安装支架配合的配合凹槽(11),所述配合凹槽(11)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凸起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衬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0)的外周壁上具有多个在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奇李波张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