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消能齿条分离型连梁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941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消能齿条分离型连梁阻尼器,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分离式消能齿条,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分别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所述分离式消能齿条;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对称分布在所述分离式消能齿条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均包括连接件、转换件和连接板,所述连接件和所述连接板分别位于所述转换件两侧。有益效果在于:每个分离式消能齿条均为一个独立的小耗能单元,且每个小耗能单元具有明确的参数指标,并通过装配式组装形成若干独立的耗能单元,易实现各项参数可控;分离式消能齿条的特殊构造及组装方式可有效解决现有连梁阻尼器的焊接影响及应力集中问题。

An assembled energy dissipation rack separated coupling beam dam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消能齿条分离型连梁阻尼器
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抗震减震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消能齿条分离型连梁阻尼器。
技术介绍
连梁指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连接墙肢与墙肢,在墙肢平面内相连的梁。在剪力墙结构中连梁的作用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当连梁屈服时,其结构的阻尼作用才能较为充分的发挥;当连梁屈服时,剪力墙结构的总耗能会很大,因此,连梁延性和屈服强度设计是剪力墙是否能够承受剪切破坏的关键。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在实际的剪力墙结构中,所采用的钢筋混凝土连梁在地震中往往发生剪切破坏,其延性和耗能能力较弱,无法达到预期的耗能作用,且地震后钢筋混凝土连梁的修复代价大。将连梁阻尼器布置于剪力墙结构连梁中,能显著提高整体结构的耗能能力,有效减轻剪力墙构件的损伤。而现有的金属连梁阻尼器屈服变形大、应力集中突出、力学参数控制难、大变形疲劳性能差,且很难同时保证小震、中震及大震三个阶段均能发挥有效的耗能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装配式消能齿条分离型连梁阻尼器,将分离式消能齿条做为独立的耗能单元,其力学参数明确、屈服位移小、应力集中小、疲劳性能优良,可根据参数需求批量装配成型,从而提高金属连梁的抗震减震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消能齿条分离型连梁阻尼器,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分离式消能齿条,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分别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所述分离式消能齿条;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对称分布在所述分离式消能齿条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均包括连接件、转换件和连接板,所述连接件和所述连接板分别位于所述转换件两侧,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转换件之间通过锁紧件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转换件固定连接;所述分离式消能齿条两端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两个所述连接板上。采用上述一种装配式消能齿条分离型连梁阻尼器,所述分离式消能齿条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与连梁连接,每个所述分离式消能齿条均为一个独立的小耗能单元,且通过装配式组装的所述分离式消能齿条可根据阻尼器承载力的大小进行增加或减少,有效解决了常规金属连梁阻尼器从整体宏观构造尺寸难以控制阻尼器各类参数的弊端,能够将阻尼器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较容易地控制在设计值范围15%以内。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转换件的一端由上向下固定安装有若干连接套筒。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为采用钢板焊接而成的H型结构,且所述连接板的两个平行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焊接孔和螺纹连接孔,所述焊接孔用于使所述连接套筒穿孔塞焊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螺纹连接孔共有两排,且对称分布在所述连接件的中间板两侧,所述锁紧件穿过所述螺纹连接孔将所述转换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在一起。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中部焊接有三组加劲板,每组加劲板均包括对称分布在所述中间板两侧的两块三角形板,且该三角形板的两竖直边分别焊接在所述中间板和设有焊接孔的所述侧板上。作为优选,所述锁紧件为配套的螺栓和螺母。作为优选,所述转换件为采用钢板焊接而成的T型结构,所述转换件的端板上加工有用于安装所述锁紧件的通孔。作为优选,所述分离式消能齿条采用软钢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分离式消能齿条包括位于中间的耗能段和固定连接在所述耗能段两端部的锁紧段;所述耗能段为柱状杆,且所述耗能段的中部设有削弱区,所述削弱区为圆弧过渡,所述削弱区的长度不小于所述耗能段总长的60%,所述削弱区的中心区横截面面积不小于所述耗能段未削弱部分横截面面积的50%。作为优选,所述锁紧段为螺纹柱,且该螺纹柱的外径比所述耗能段的端部截面小2mm。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上加工有用于安装所述分离式消能齿条的安装孔,所述耗能段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侧连接板的安装孔,所述锁紧段上安装有用于对所述分离式消能齿条进行固定的螺母。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转换件之间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每个分离式消能齿条均为一个独立的小耗能单元,且每个小耗能单元具有明确的参数指标,并通过装配式组装形成若干独立的耗能单元,易实现各项参数可控;2、分离式消能齿条的特殊构造及组装方式可有效解决现有连梁阻尼器的焊接影响及应力集中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连接件断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转换件断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分离式消能齿条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连接件;101、侧板;102、中间板;103、螺纹连接孔;104、加劲板;105、焊接孔;2、转换件;201、端板;202、通孔;3、分离式消能齿条;301、耗能段;302、削弱区;303、锁紧段;4、第一连接端;5、第二连接端;6、连接板;7、螺母;8、连接套筒;9、锁紧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消能齿条分离型连梁阻尼器,包括第一连接端4、第二连接端5和分离式消能齿条3,所述第一连接端4和所述第二连接端5之间分别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所述分离式消能齿条3;所述第一连接端4和所述第二连接端5对称分布在所述分离式消能齿条3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接端4和所述第二连接端5均包括连接件1、转换件2和连接板6,所述连接件1和所述连接板6分别位于所述转换件2两侧,且所述连接件1与所述转换件2之间通过锁紧件9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板6与所述转换件2固定连接;所述分离式消能齿条3两端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端4和所述第二连接端5的两个所述连接板6上。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件1远离所述转换件2的一端由上向下固定安装有若干连接套筒8,如此设置,便于通过连接套筒8连接连梁的预埋锚固钢筋,连接套筒8可根据最终组装的阻尼器的极限承载力大小进行增减设置。所述连接件1为采用钢板焊接而成的H型结构,且所述连接板6的两个平行侧板101上分别设置有焊接孔105和螺纹连接孔103,所述焊接孔105用于使所述连接套筒8穿孔塞焊在所述连接件1上,便于提高连接套筒8与连接件1的连接强度,所述螺纹连接孔103共有两排,且对称分布在所述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消能齿条分离型连梁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分离式消能齿条,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分别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所述分离式消能齿条;/n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对称分布在所述分离式消能齿条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均包括连接件、转换件和连接板,所述连接件和所述连接板分别位于所述转换件两侧,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转换件之间通过锁紧件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转换件固定连接;所述分离式消能齿条两端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两个所述连接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消能齿条分离型连梁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分离式消能齿条,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分别设有若干均匀排列的所述分离式消能齿条;
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对称分布在所述分离式消能齿条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均包括连接件、转换件和连接板,所述连接件和所述连接板分别位于所述转换件两侧,且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转换件之间通过锁紧件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转换件固定连接;所述分离式消能齿条两端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两个所述连接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装配式消能齿条分离型连梁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远离所述转换件的一端由上向下固定安装有若干连接套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装配式消能齿条分离型连梁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采用钢板焊接而成的H型结构,且所述连接板的两个平行侧板上分别设置有焊接孔和螺纹连接孔,所述焊接孔用于使所述连接套筒穿孔塞焊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螺纹连接孔共有两排,且对称分布在所述连接件的中间板两侧,所述锁紧件穿过所述螺纹连接孔将所述转换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装配式消能齿条分离型连梁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中部焊接有三组加劲板,每组加劲板均包括对称分布在所述中间板两侧的两块三角形板,且该三角形板的两竖直边分别焊接在所述中间板和设有焊接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雄科刘国明王泽雷金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赛福思创减震科技股份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