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消能减震装置及电涡流阻尼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9940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阻尼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能减震装置及电涡流阻尼器,消能减震装置包括:连接件一,连接件一用于与待减震部分的其中一个节点相连;连接件二,连接件二用于与待减震部分的另一个节点相连,连接件一能够相对于连接件二运动;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与连接件一相连,传动机构用于将连接件一与连接件二的相对运动放大后输出,传动机构为加速机构;和导体板,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导体板相连。电涡流阻尼器包括上述的消能减震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消能减震装置,通过能够加速的传动机构将待减震部分的两个节点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放大后输出到导体板,使得其能够用于震动速度非常小的应用场景,尤其是适用于土木工程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能减震装置及电涡流阻尼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阻尼器,特别是一种消能减震装置及电涡流阻尼器。
技术介绍
地震和风荷载作用下,建筑或桥梁会发生大幅震动,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与使用寿命,需采取措施减小结构的震动。阻尼器是一种被动消能减震装置,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减震措施。以往的油阻尼器容易发生漏油现象,耐久性难以保证,后期维修养护工作量大。电涡流阻尼技术是根据电磁感应定律把物体运动的机械能转化为导体板的电能,然后通过导体板的电阻效应耗散系统的震动能量。电涡流阻尼的产生不依赖摩擦,具有非接触、无机械磨损、使用寿命长、维护少、易于调节安装等优点,因此在震动控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土木工程结构的震动速度非常小,但震动质量非常大,因此直接依靠结构的震动速度来产生电涡流阻尼力的装置难以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土木工程结构的震动速度小、难以产生电涡流阻尼力的问题,提供一种消能减震装置及电涡流阻尼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消能减震装置,包括:连接件一,连接件一用于与待减震部分的其中一个节点相连;连接件二,连接件二用于与待减震部分的另一个节点相连,连接一能够相对于连接件二运动;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与连接件一相连,传动机构用于将连接件一与连接件二的相对运动放大后输出,传动机构为加速机构;和导体板,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导体板相连。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消能减震装置,通过能够加速的传动机构将待减震部分的两个节点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放大后输出到导体板上,从而使得这种消能减震装置能够用于震动速度非常小的应用场景,尤其是适用于土木工程结构。上述的待减震部分是指:工程中产生震动、需要进行减震的结构。待减震部分的两个节点是指:在震动过程中,产生相对运动的两个部分,工程中,需要减小这样的两个部分之间的相对运动,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传动机构是加速机构是指:该传动机构可以使导体板边缘处输出的线速度大于连接件一与连接件二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上述的导体板用于电涡流阻尼器中,用于与磁钢相配合,在导体板的转动过程中,产生电磁感应效应,从而将导体板转动的机械能转变为电能,实现能量的耗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传动机构包括支架和第一级传动组件;第一级传动组件包括齿条和齿轮一,齿条一端与连接件一固定相连,齿条与支架可滑动地相连,齿轮一与支架通过传动轴一可转动地相连,齿轮一与齿条啮合,齿轮一用于与导体板通过第二级传动组件相连;支架与连接件二固定相连。通过上述结构,齿轮齿条配合可以获得极大的加速比;齿轮在转动过程中,其产生的惯性力也可以用于减震,从而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另外,齿轮、齿条的制作已经实现标准化、模块化、性价比较高;同时,齿轮、齿条机构能够传递较大的力,使得其可以适用于大质量的土木工程结构的使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齿轮一与导体板通过第二级传动组件相连,第二级传动组件包括齿轮二和齿轮三,齿轮二与齿轮一同轴设置,齿轮二与齿轮三啮合,齿轮三与支架通过传动轴二可转动地相连,导体板与传动轴二的端部固定相连。通过设置第二级传动组件,能够进一步扩大传动比,使得传动机构的输出速度更加明显。在实际使用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所需要的传动比要求改变齿轮齿条的模数、大小、齿数和传动级数。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支架上设有第一导向部,齿条上设有第二导向部,第一导向部与第二导向部可滑动地配合。通过设置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使得齿条的移动能够沿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限定的方向进行,使机构整体平稳运行。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第二导向部包括设于齿条背面的滑轨,第一导向部包括与滑轨适配的滑块。齿条的背面是指:与齿条上设有齿的一面相对设置的表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第一导向部包括至少两个呈间隔设置的滑块,至少两个滑块均与滑轨配合。通过呈间隔地设置两个滑块,使得第一导向部的导向效果更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包括至少两个第一级传动组件,其中两个第一级传动组件共用一个齿条,两个第一级传动组件上的齿轮一均与齿条相连。通过设置至少两个第一级传动组件,使该效能减震装置可以连接更多的导体板,从而具有更好的消能减震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包括至少四个第二级传动组件,其中两个第二级传动组件与同一个第一级传动组件相连;连接于同一个第一级传动组件上的两个第二级传动组件分设于齿轮一的两侧,连接于同一个第一级传动组件上的两个第二级传动组件中的齿轮三同轴设置。通过在第一级传动组件上连接两个第二级传动组件,能够在该消能减震装置上连接更多的导体板,从而具有更好的效能减震效果,同时,通过将两个第二级传动组件分设在齿轮一的两侧,使得两个第二级传动组件对齿轮一的作用力产生的力矩能够相互抵消,减小齿轮一发生不均匀磨损的可能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支架上形成容置空间,传动机构置于容置空间中,容置空间一端设有开口,齿条通过开口可滑动地伸出容置空间并与连接件一相连。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涡流阻尼器,其包括磁力件和上述的消能减震装置,磁力件用于与消能减震装置中的导体板配合,从而产生电磁感应。具体的,磁力件可以选择为磁钢。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消能减震装置,通过能够加速的传动机构将待减震部分的两个节点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放大后输出到导体板上,从而使得这种消能减震装置能够用于震动速度非常小的应用场景,尤其是适用于土木工程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消能减震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消能减震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消能减震装置的左视图。图标:1-连接件一;2-连接件二;3-齿条;4-齿轮一;5-传动轴一;6-齿轮二;7-齿轮三;8-传动轴二;9-导体板;10-滑块;11-滑轨;12-轴承;13-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能减震装置,其包括连接件一1、连接件二2、传动机构和导体板9。连接件一1用于与待减震部分的其中一个节点相连,连接件二2用于与待减震部分的另一个节点相连,从而使得待减震部分的两个节点能够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消能减震装置相连,通过该消能减震装置上的导体板9与磁钢配合产生电磁感应,产生电涡流,耗散能量,达到减震的目的。具体的,连接件一1上设有连接孔,连接件二2上也设有连接孔。连接件一1、连接件二2和导体板9通过传动机构相连,传动机构为加速机构,从而将连接件一1与连接件二2之间的相对运动经过加速后传递给导体板9,带动导体板9运动,导体板9可以与磁钢配合产生电磁感应,从而产生电涡流。具体的,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连接件一,所述连接件一用于与待减震部分的其中一个节点相连;/n连接件二,所述连接件二用于与待减震部分的另一个节点相连,所述连接件一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件二运动;/n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连接件一相连,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将所述连接件一与所述连接件二的相对运动放大后输出,所述传动机构为加速机构;/n和导体板,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导体板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件一,所述连接件一用于与待减震部分的其中一个节点相连;
连接件二,所述连接件二用于与待减震部分的另一个节点相连,所述连接件一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件二运动;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与所述连接件一相连,所述传动机构用于将所述连接件一与所述连接件二的相对运动放大后输出,所述传动机构为加速机构;
和导体板,所述传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导体板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包括支架和第一级传动组件;
所述第一级传动组件包括齿条和齿轮一,所述齿条一端与所述连接件一固定相连,所述齿条与所述支架可滑动地相连,所述齿轮一与所述支架通过传动轴一可转动地相连,所述齿轮一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轮一用于与所述导体板相连;
所述支架与所述连接件二固定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一与所述导体板通过第二级传动组件相连,所述第二级传动组件包括齿轮二和齿轮三,所述齿轮二与所述齿轮一同轴设置,所述齿轮二与所述齿轮三啮合,所述齿轮三与所述支架通过传动轴二可转动地相连,所述导体板与所述传动轴二的端部固定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消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齿条上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与所述第二导向部可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寿英李亚峰王健钟陈政清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