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后端组件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001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10:07
本申请提供车身后端组件和车辆,其中,该车身后端组件用于两厢型车辆,并且包括:两个车身后纵梁、后排框架、尾门框架、顶盖后横梁和两个三通接头板;其中,后排框架的第一端和尾门框架的第一端分别接合到两个车身后纵梁的前接合部和后接合部上,后排框架的第二端和尾门框架的第二端分别通过三通接头板来接合到顶盖后横梁的两端上,以形成三角笼式结构。本申请的车身后端组件和车辆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使用方便等优点,能够改善两厢车的整车架构的结构刚度和安全性,并提高操作稳定性和NVH性能。

Body rear end components and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后端组件和车辆
本申请涉及车辆结构领域。更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两厢车的车身后端组件,其旨在提供重量轻且结构刚度足够的车身设计。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车身后端组件的车辆。
技术介绍
车身架构设计直接关系到整车的结构刚度,进而影响整车安全性,操纵稳定性和NVH性能。现有的两厢车型的车身后端架构设计通常包括方形笼式结构,以形成闭环传力路径,甚至不包括完整的闭环传力路径。然而,方形结构在稳定性方面的性能不佳。因此,一些技术方案通过增加架构的截面和厚度来提高整车的结构刚度,从而满足安全,操稳和NVH性能,但是增加架构截面和厚度会影响整车空间布置和整车重量,进而会影响到汽车的价格和油耗。因此,本领域中存在对于改善的车身后端组件的解决方案的持续需求,所期望的是该解决方案能够在确保两厢车的车身结构刚度的同同时提高车辆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两厢车的车身后端组件,其旨在确保车身架构的结构刚度的同时提高整车性能。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车身后端组件的车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后端组件,其用于两厢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车身后纵梁、后排框架、尾门框架、顶盖后横梁和两个三通接头板;/n其中,所述后排框架的第一端和所述尾门框架的第一端分别接合到两个所述车身后纵梁的前接合部和后接合部上,所述后排框架的第二端和所述尾门框架的第二端分别通过所述三通接头板来接合到所述顶盖后横梁的两端上,以形成三角笼式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后端组件,其用于两厢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车身后纵梁、后排框架、尾门框架、顶盖后横梁和两个三通接头板;
其中,所述后排框架的第一端和所述尾门框架的第一端分别接合到两个所述车身后纵梁的前接合部和后接合部上,所述后排框架的第二端和所述尾门框架的第二端分别通过所述三通接头板来接合到所述顶盖后横梁的两端上,以形成三角笼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笼式结构构造为在车辆侧面呈三角形,在车辆后侧呈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后横梁与所述车身后纵梁之间的垂直高度差为在800mm至1200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框架的第一端与所述尾门框架的第一端之间的距离为在500mm至1200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排框架与所述车身后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隋宋正超张伟伟范俊张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