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渤海大学专利>正文

2-(2-苯并呋喃基)-2-喹喔啉甲酸衍生物的合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114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喹喔啉甲酸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2‑(2‑苯并呋喃基)‑2‑喹喔啉甲酸衍生物的合成,包括以下步骤:将原料溶于乙腈中,加入无水碳酸钾、水杨醛及其取代水杨醛,加入PEG‑400,经回流反应,加入乙醇水溶液加热回流,将混合物倒入水中,放入冰块冷却,调节pH值,结晶得到化合物,通过无水碳酸钾、水杨醛及其取代水杨醛,以及回流反应,配合得到中间产物,酸化析出固体、抽滤、用水洗涤、干燥,得到2‑(2‑苯并呋喃基)‑2‑喹喔啉甲酸衍生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具有原料和试剂廉价易得、合成路线短、操作简便等优点,初步抗肿瘤活性测试显示,该类新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肿瘤细胞抑制活性,对开发杂环小分子类抗肿瘤新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Synthesis of 2 - (2-benzofuranyl) - 2-quinoxaline 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2-(2-苯并呋喃基)-2-喹喔啉甲酸衍生物的合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喹喔啉甲酸合成
,尤其涉及一种2-(2-苯并呋喃基)-2-喹喔啉甲酸衍生物的合成。
技术介绍
喹喔啉-2-羟酸是一种有机化学物质,CAS号:879-65-2,其外观与性状为黄褐色粉末,而3-溴甲基-2-喹喔啉甲酸乙酯则是上述的衍生物。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会出现不同于正常细胞的代谢变化,同时肿瘤细胞自身可通过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之间的转换来适应代谢环境的改变,近年来,为了达到抗肿瘤活性目的,对于各类化学物质的研究不断的在深入。含苯并呋喃结构的有机小分子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含氧杂环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和药理活性,如抗肿瘤、抗菌和抗病毒等,一直是新药研发领域中重要的先导结构之一。3-溴甲基-2-喹喔啉甲酸乙酯中存在适宜进行修饰和改造的反应位点,由此可将苯并呋喃环和喹喔啉-2-羧酸构筑于同一分子结构中,合成出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2-(2-苯并呋喃基)-2-喹喔啉甲酸衍生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2-(2-苯并呋喃基)-3-喹喔啉甲酸衍生物的合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2-(2-苯并呋喃基)-3-喹喔啉甲酸衍生物的合成,包括以下步骤:S1:在反应釜中将2-溴甲基-3-喹喔啉甲酸乙酯溶于乙腈中,持续搅拌10~15min,然后分别加入无水碳酸钾、水杨醛及其取代水杨醛,无水碳酸钾、水杨醛及其取代水杨醛的物质的量比为1:1:2,搅拌15~20min,最后加PEG-400,经油浴锅加热回流反应;S2:待反应完全后旋蒸出乙腈,并冷却至室温,然后再加入溶有KOH的60%乙醇水溶液,继续使用油浴锅加热回流,得到混合物;S3:将S2中的混合物倒入水中,放入冰块冷却,冷却至10~15℃,然后用1mol/L盐酸调节pH值至3~4,继续搅拌1~2h直至酸化完全析出固体,抽滤、用水洗涤、干燥得到粗产物,粗产物使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到纯品。优选的,所述S1及S2中,均通过TLC监测反应进程。优选的,所述S1中,加热回流时间为2~4h,且2-溴甲基-3-喹喔啉甲酸乙酯与乙腈的物质的量比为1:2,且乙腈与无水碳酸钾的物质的量比为0.5:1,PEG-400与无水碳酸钾的物质的量比为1:1。优选的,所述S2中,所述乙醇水溶液与乙腈的物质的量比为1:2。优选的,所述S3中,将S2中的混合物倒入水中,放入冰块冷却,然后用1mol/L盐酸调节pH值至3,继续搅拌1h直至酸化完全析出固体。优选的,所述S3中,盐酸与乙腈的物质的量比为0.2:1,无水乙醇与盐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2-溴甲基-3-喹喔啉甲酸乙酯为基础进行反应,并进一步的通过无水碳酸钾、水杨醛及其取代水杨醛,以及进一步的回流反应,配合得到中间产物,而后通过调整pH值并酸化析出固体、抽滤、用水洗涤、干燥,最终得到具有抗肿瘤活性的2-(2-苯并呋喃基)-3-喹喔啉甲酸衍生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2-(2-苯并呋喃基)-3-喹喔啉甲酸衍生物的合成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3a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3a的核磁共振碳谱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3b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3b的核磁共振碳谱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的3c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的3c的核磁共振碳谱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的3d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的3d的核磁共振碳谱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的3e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的3e的核磁共振碳谱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3f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3f的核磁共振碳谱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3g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3g的核磁共振碳谱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中的3h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中的3h的核磁共振碳谱图。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质量、浓度、温度、时间、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1-50的范围应理解为包括选自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或50的任何数字、数字的组合、或子范围、以及所有介于上述整数之间的小数值,例如,1.1、1.2、1.3、1.4、1.5、1.6、1.7、1.8、和1.9。关于子范围,具体考虑从范围内的任意端点开始延伸的“嵌套的子范围”。例如,示例性范围1-50的嵌套子范围可以包括一个方向上的1-10、1-20、1-30和1-40,或在另一方向上的50-40、50-30、50-20和50-1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2-(2-苯并呋喃基)-3-喹喔啉甲酸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反应釜中将2-溴甲基-3-喹喔啉甲酸乙酯溶于乙腈中,持续搅拌10min,然后分别加入无水碳酸钾、水杨醛及其取代水杨醛,无水碳酸钾、水杨醛及其取代水杨醛的物质的量比为1:1:2,搅拌15min,最后加PEG-400,经油浴锅加热回流反应,加热回流时间为2h,通过TLC监测反应进程;S2:待反应完全后旋蒸出乙腈,并冷却至室温,然后再加入溶有KOH的60%乙醇水溶液,继续使用油浴锅加热回流,得到混合物,通过TLC监测反应进程;S3:将S2中的混合物倒入水中,放入冰块冷却,冷却至10℃,然后用1mol/L盐酸调节pH值至3,继续搅拌1h直至酸化完全析出固体,抽滤、用水洗涤、干燥得到粗产物,粗产物使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到纯品。其中,S1中,2-溴甲基-3-喹喔啉甲酸乙酯与乙腈的物质的量比为1:2,且乙腈与无水碳酸钾的物质的量比为0.5:1,PEG-400与无水碳酸钾的物质的量比为1:1,S2中,乙醇水溶液与乙腈的物质的量比为1:2,S3中,盐酸与乙腈的物质的量比为0.2:1,无水乙醇与盐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1。实施例二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2-(2-苯并呋喃基)-3-喹喔啉甲酸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2-(2-苯并呋喃基)-2-喹喔啉甲酸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在反应釜中将3-溴甲基-2-喹喔啉甲酸乙酯溶于乙腈中,持续搅拌10~15min,然后分别加入无水碳酸钾、水杨醛及其取代水杨醛,无水碳酸钾、水杨醛及其取代水杨醛的物质的量比为1:1:2,搅拌15~20min,最后加PEG-400,经油浴锅加热回流反应;/nS2:待反应完全后旋蒸出乙腈,并冷却至室温,然后再加入溶有KOH的60%乙醇水溶液,继续使用油浴锅加热回流,得到混合物;/nS3:将S2中的混合物倒入水中,放入冰块冷却,冷却至10~15℃,然后用1mol/L盐酸调节pH值至3~4,继续搅拌1~2h直至酸化完全析出固体,抽滤、用水洗涤、干燥得到粗产物,粗产物使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到纯品。/n

【技术特征摘要】
1.2-(2-苯并呋喃基)-2-喹喔啉甲酸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反应釜中将3-溴甲基-2-喹喔啉甲酸乙酯溶于乙腈中,持续搅拌10~15min,然后分别加入无水碳酸钾、水杨醛及其取代水杨醛,无水碳酸钾、水杨醛及其取代水杨醛的物质的量比为1:1:2,搅拌15~20min,最后加PEG-400,经油浴锅加热回流反应;
S2:待反应完全后旋蒸出乙腈,并冷却至室温,然后再加入溶有KOH的60%乙醇水溶液,继续使用油浴锅加热回流,得到混合物;
S3:将S2中的混合物倒入水中,放入冰块冷却,冷却至10~15℃,然后用1mol/L盐酸调节pH值至3~4,继续搅拌1~2h直至酸化完全析出固体,抽滤、用水洗涤、干燥得到粗产物,粗产物使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到纯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2-苯并呋喃基)-2-喹喔啉甲酸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及S2中,均通过TLC监测反应进程。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常明琴张红高文涛董时雨唐冰月
申请(专利权)人:渤海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