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具及具有其的上下料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1578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夹具及具有其的上下料设备,该夹具包括:框架、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第三夹持组件和第四夹持组件,框架用于连接机械手,在框架的周向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连接位、第二连接位、第三连接位和第四连接位;第一夹持组件安装于第一连接位,第一夹持组件用于锅体的上料或下料;第二夹持组件安装于第二连接位,第二夹持组件用于铝片的上料或下料;第三夹持组件安装于第三连接位,第三夹持组件用于包底片的上料或下料;第四夹持组件安装于第四连接位,第四夹持组件用于导磁片的上料或下料。通过使用上述夹具能够实现内锅钎焊过程中的自动上下料,无需人为参与,使得上下料精度满足产品生产需求,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Fixture and its loading and unload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具及具有其的上下料设备
本技术涉及部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夹具,本技术还涉及一种上下料设备。
技术介绍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为了保证不锈钢内锅具有良好的性能,需要对不锈钢内锅进行钎焊加工,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把输送线上的锅体放进钎焊机的转盘定位工装上,再依次将铝片、包底片等部件依次放到内锅的底面上,最后将导磁片放在包底片上面压住,转盘工装旋转到钎焊的工位,经过高温钎焊完成后,转盘带动焊接好的高温内锅旋转到下料工位,再由人工先把高温的导磁片夹起,再把内锅取放到下料输送线上,导磁片继续循环使用。但是,在不锈钢内锅钎焊加工的过程中,上料和下料工序均需要人工操作,加工环境复杂,人工上下料无法有效保证精度,极易导致产品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同时,人工上下料生产效率低,使得制造成本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内锅钎焊过程中多个部件自动上下料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夹具,所述夹具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用于连接机械手,在所述框架的周向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连接位、第二连接位、第三连接位和第四连接位;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位,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用于锅体的夹取或放置;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用于铝片的夹取或放置;第三夹持组件,所述第三夹持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三连接位,所述第三夹持组件用于包底片的夹取或放置;第四夹持组件,所述第四夹持组件安装于所述第四连接位,所述第四夹持组件用于导磁片的夹取或放置。根据本技术的夹具,当夹具与机械手连接时,机械手能够驱动夹具的移动,以便夹具在原料的取料位和上料位之间移动,同时,在夹具上设置多个夹持组件,机械手能够驱动多个夹持组件按照顺序在取料位进行切换,以便各个夹持组件能够分别夹取不同的物料,并且机械手还能够驱动多个夹持组件按照顺序在上料位进行切换,以便各个夹持组件能够将不同物料进行上料。内锅钎焊加工的上料顺序一般为锅体、铝片、包底片和导磁片,当夹具应用于内锅钎焊加工时,机械手将夹具移动至原料的取料位,通过机械手驱动框架转动,使得第一夹持组件至第四夹持组件按照上料顺序进行位置切换,以便各夹持组件按照锅体、铝片、包底片和导磁片的顺序分别对原料进行夹取,机械手再将已夹持多个原料的夹具移动至钎焊机的上料位,通过机械手驱动多个夹持组件进行位置切换,以便多个夹持组件按照锅体、铝片、包底片和导磁片的顺序分别对原料进行释放上料,钎焊机启动对内锅进行钎焊加工;当焊接完成后,机械手驱动夹具到达上料位,第四夹持组件将导磁片夹取,使得导磁片与内锅分离,机械手驱动夹具进行夹持组件的切换,第一夹持组件将焊接完成的内锅夹取,机械手移动夹具至下料位,第一夹持组件释放内锅释放,以便对焊接完成的内锅进行下料操作。通过使用上述夹具能够实现内锅钎焊过程中的自动上下料,无需人为参与,能够有效保证上下料的精度,从而满足产品生产需求,同时,使用夹具进行上下料能够有效提高生产的效率,使得制造成本有效降低。另外,根据本技术的夹具,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包括垂直交叉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位和所述第三连接位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位和所述第四连接位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位、所述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三连接位和所述第四连接位依工序排列。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和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器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相向或相离运动,以便夹料或放料。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块、第二夹块和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驱动器上,所述第二驱动器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相向或相离运动,以便夹料或放料。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夹持组件包括吸盘和第三驱动器,所述吸盘与所述第三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器能够驱动所述吸盘运动,以便吸料或放料。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盘为真空吸盘。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夹持组件包括第三夹块、第四夹块和第四驱动器,所述第三夹块和所述第四夹块分别安装于所述第四驱动器上,所述第四驱动器能够驱动所述第三夹块和所述第四夹块相向或相离运动,以便夹料或放料。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为气动缸、液压缸或电动缸。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具还包括测距传感器和/或图像采集装置,所述测距传感器和/或图像采集装置安装于所述框架,用于识别转盘工装的位置和高度从而对所述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三夹持组件和所述第四夹持组件的夹取位置和/或放置位置进行定位。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上下料设备,包括机械手和夹具,所述夹具与所述机械手连接,所述夹具为根据如上所述的夹具。根据本技术的上下料设备,包括机械手和夹具,其中,夹具与机械手连接,机械手能够驱动夹具的移动,以便夹具在原料的取料位和上料位之间移动,同时,在夹具上设置多个夹持组件,机械手能够驱动多个夹持组件按照顺序在取料位进行切换,以便各个夹持组件能够分别夹取不同的物料,并且机械手还能够驱动多个夹持组件按照顺序在上料位进行切换,以便各个夹持组件能够将不同物料进行上料。内锅钎焊加工的上料顺序一般为锅体、铝片、包底片和导磁片,当夹具应用于内锅钎焊加工时,机械手将夹具移动至原料的取料位,通过机械手驱动框架转动,使得第一夹持组件至第四夹持组件按照上料顺序进行位置切换,以便各夹持组件按照锅体、铝片、包底片和导磁片的顺序分别对原料进行夹取,机械手再将已夹持多个原料的夹具移动至钎焊机的上料位,通过机械手驱动多个夹持组件进行位置切换,以便多个夹持组件按照锅体、铝片、包底片和导磁片的顺序分别对原料进行释放上料,钎焊机启动对内锅进行钎焊加工;当焊接完成后,机械手驱动夹具到达上料位,第四夹持组件将导磁片夹取,使得导磁片与内锅分离,机械手驱动夹具进行夹持组件的切换,第一夹持组件将焊接完成的内锅夹取,机械手移动夹具至下料位,第一夹持组件释放内锅释放,以便对焊接完成的内锅进行下料操作。通过使用上述夹具能够实现内锅钎焊过程中的自动上下料,无需人为参与,能够有效保证上下料的精度,从而满足产品生产需求,同时,使用夹具进行上下料能够有效提高生产的效率,使得制造成本有效降低。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n框架,所述框架用于连接机械手,在所述框架的周向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连接位、第二连接位、第三连接位和第四连接位;/n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位,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用于锅体的夹取或放置;/n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用于铝片的夹取或放置;/n第三夹持组件,所述第三夹持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三连接位,所述第三夹持组件用于包底片的夹取或放置;/n第四夹持组件,所述第四夹持组件安装于所述第四连接位,所述第四夹持组件用于导磁片的夹取或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用于连接机械手,在所述框架的周向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连接位、第二连接位、第三连接位和第四连接位;
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位,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用于锅体的夹取或放置;
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用于铝片的夹取或放置;
第三夹持组件,所述第三夹持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三连接位,所述第三夹持组件用于包底片的夹取或放置;
第四夹持组件,所述第四夹持组件安装于所述第四连接位,所述第四夹持组件用于导磁片的夹取或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垂直交叉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位和所述第三连接位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位和所述第四连接位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位、所述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三连接位和所述第四连接位依工序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和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器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相向或相离运动,以便夹料或放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块、第二夹块和第二驱动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善凱尚福珂肖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