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天人专利>正文

卧式多炉膛多回程多用途常压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0464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多炉膛多回程多用途常压锅炉,其特点是:炉壳水套左右前后顶为连通水套,炉膛有2-3个,每个左右前后顶为连通水套,其上连通有拱月形热水套,热水套前部固有烟筒,末端有出水管,隔火墙水套有与炉壳水套连通,其外有左右后外层集水套,内有左右内层集水管,炉膛内有炉膛集水管,该炉受热面积大,热能利用充分,炉膛多可随意选用,除尘效果好,是取暖、饮水、洗澡的理想用常压热水锅炉。(*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水锅炉,是一种既可取暖,又可同时饮水、洗澡的卧式多炉膛多回程多用途常压锅炉。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锅炉品种很多,有三十年代的烟管锅炉,也有水套锅炉,与本专利技术最接近的是“卧式水套水管多回程常压锅炉”,其专利号为892007214,此锅炉是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燃烧室水套,二是两侧集水管和后集水管,三是椭园形水箱,煤在水套下部燃烧烟气通过后堵板返向两侧集水管,由椭园水箱下部上升进入烟筒排出,该炉热效率较高,可达到76%,但是还存有如下问题1、热效率还低,还有潜力可挖;2、烟气流向还不太合理,没有充分利用热能;3、用单一,只能取暖别无它用;4、除尘效果差,还冒黑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卧式多炉膛多回程多用途常压锅炉,以解决供热温度不易调节,热效率低,用途单一和除尘效果差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炉膛做成左中右三个或左右两个,各自独立的炉膛水套,每个炉膛的左右侧、前后和顶部是连通水套,每个炉膛水套的前侧面上有炉门,后侧面上有烟道,在烟道后面有外层集水管,左右侧集水管和后集水管联为一体,合称外层集水管,外层集水管外面是炉壳水套,其左右后和顶部是连通水套,其前下部有左右两个进水管,其后上中点有管与隔火墙水套连通,隔火墙水套呈凹字形,坐在炉膛水套的后上部。与炉膛后外侧面平齐。其上顶炉壳内壁,下触炉底,其与炉壳前端之间留有烟道,隔火墙与左右炉膛水套两侧之间设有内层集水管,内层集水管左右侧后下角与外层集水管相通,其左右侧前上角分别与每个炉膛水套后侧面相连通,在每个炉膛水套上顶部由管与热水套相连通,热水套呈拱月形,其前端中部有烟筒,其后端有出水管,在每个炉膛水套内上部均设有炉膛集水管,并互为连通,其下端有进水管,上端有出水管。冷水从炉壳水套两侧下前部进入,再从后中上点过管流出进入隔火墙水套上中点,再由隔火墙水套的前下角分别过管流出进入左右外层集水管的前下角,再从外层集水管的后侧上中点分别过管流出进入内层集水管的左右后下角,再分别由左右内层集水管的前上端过管分别流出进入每个炉膛水套的后部下中点,然后分别由每个炉膛水套的前上角顶点过管进入热水套,最后从热水套后中部过管流出炉体,共走六个回程。烟气走向四个回程煤分别在每个炉膛水套内燃烧,烟气经炉膛后侧烟道直烧外层后侧集水管,再由后分左右向前返转,至隔火墙水套与炉壳间之烟道再向后返转,烧内层集水管,然后再由后端经烟道进入拱月形热水套下面的烟道向前返转,最后从烟筒排出。该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将炉膛做成三或二个炉膛水套,既独立又统一,非常有利于用户对热量大小的自由选择与控制,从而节约燃料、人力及能源;(2)冷水与烟气逆流,有利于热量交换;(3)设有炉壳水套、隔火墙水套,内外层集水管、总受热面积大,可增加1-1.5倍;(4)烟气、水路走向回程多达四-六回程,热量利用充分;(5)由于烟气回程多除尘效果好;(6)设有炉膛集水管,用途变多,取暖同时可取用温水、开水;(7)采用自然通风,不用鼓风机和引风机,投资少、省电、省维修费;(8)体积小,省钢材,成本低;(9)不用耐火砖,体轻耐用便运,吊装方便。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卧式多炉膛多回程多用途常压锅炉主视图;图2、卧式多炉膛多回程多用途常压锅炉侧视图;图3、A-A剖视图。图1-3中底座(1)、炉门(18)、保温层(3)、清灰门(17)、炉条(20)、出灰门(16)与现有技术相同,炉壳水套(2)采用钢板角铁制成,左右后侧和顶都为连通水套,为确保空腔间距在10-66mm,可采用钻孔加焊柱固定或角铁加固,在炉壳水套(2)左右前下角焊有两个进水管(15),在其后面中上点用管于隔火墙水套(6)后中上点连通,隔火墙水套呈凹字形,其空腔间距为16-88mm,并用焊柱或角钢固定,其后下角设有排污管其左右前下角与外层集水管(4)连通,外层集水管(4)包括左右后侧集水管,左右两侧各有1-3排管,每排有8-48根呈一字均布排开,后侧集水管有2-4排,每排有6-168根管,排与排间交叉成三角均布,外层集水管后下端设有排污管(13),其后上部与内层集水管(5)由管连通,内外层集水管皆采用锅炉专用无缝钢管,内层集水管(5)左右两侧每侧有1-2排管,每排有8-38根管,呈一字排开,两排间管呈三角形均布,左右内层集水管(5),前底角有排污管(13),前上角与每个炉膛水套(21),后侧面中下部相连通,炉膛水套(21)采用锅炉钢板制成,炉膛水套(21)呈介字形或拱形,共有2-3个,炉膛水套与炉膛水套之间距为30-180mm,每个炉膛水套的前后左右和顶部都是连通水套,其空腔间距为38-138mm,用焊柱固定,每个炉膛水套的前侧面上有1-2个炉门,左右下角均设有排污管(14)、吹灰口(12),每个炉膛的后侧面上有2-3个烟道(19)、下部1个,上部1-2个,在每个炉膛水套前上顶最高处由管连通一个热水套(8),热水套(8)呈拱月形,其左右前下角各设有排污管(11),靠左右内侧烟道最下边设有吹灰口(10),在热水套(8)最高处设有前后两个排气管(23)、前部设有烟筒(9),烟筒底缘均布有三根角钢与炉膛上顶焊接。拱月形水套(8)固定在左右炉膛水套(21)外侧壁上,其前端和左右两侧与左中右炉膛水套(21)前端壁和左右炉膛水套(21)两侧壁相固定,其后部留有烟道,在每个炉膛水套(21)内分别设有炉膛集水管(7),并可互为连通,其采用蛇形盘管或一字排列管,横向或纵向布置,若一字排列管有6-18根均布,其下部接有进水管(25),另一侧上端接有出水管(26),在每个炉膛中后部按前高后低安装。权利要求1.一种卧式多炉膛多回程多用途常压锅炉是由底座(1)、炉门(18)、保温层(3)、炉条(20)、清灰门(17)、出灰门(16)、炉膛水套(21)、外层集水管(4)、热水套(8)、烟筒(9)、组成。其特征在于炉壳水套(2)其左右后和顶都是连通水套,其左右侧前底角设有进水管(14),在其后中上部靠管连通有隔火墙水套(6),隔火墙水套呈凹字形,座在所有炉膛水套(21)后部,与所有炉膛水套后外侧平齐,其上与炉壳内壁相触,下触炉底,其左右侧前端与炉壳间分别留有烟道,隔火墙水套前上部两侧分别与外层集水管(4)的左右前下角相连通,在隔火墙水套与炉膛水套之间设有左右内层集水管(5),内层集水管(5)后上部与外层集水管相连通,左右前上角与每个炉膛水套(21)后侧面中下点相连通,炉膛水套与炉膛水套之间距为30-180mm,每个炉膛水套(21)为前后左右和顶相互连通的水套,其每个前侧面均有炉门,每个后侧面均有烟道,在每个炉膛水套(21)前上顶部由管与热水套(8)相连通,热水套(8)呈拱月形,座在左右炉膛两外侧壁上,前部中心设有烟筒(9),其顶上最高处设有排气管(23),其末端设有出水管,在每个炉膛水套内上部均设有炉膛集水管(7),其下端设有进水管(25),上端设有出水管(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压锅炉,其特征在于炉壳水套(2)空腔间距为10-65mm,在每个侧面上均布有固定柱或角钢。其两后下角设有排污管(14)、吹灰口(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常压锅炉,其特征在于隔火墙水套(6)呈凹字形,其空腔间距为16-38mm,其每个侧面上均布有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多炉膛多回程多用途常压锅炉是由底座(1)、炉门(18)、保温层(3)、炉条(20)、清灰门(17)、出灰门(16)、炉膛水套(21)、外层集水管(4)、热水套(8)、烟筒(9)、组成。其特征在于:炉壳水套(2)其左右后和顶都是连通水套,其左右侧前底角设有进水管(14),在其后中上部靠管连通有隔火墙水套(6),隔火墙水套呈凹字形,座在所有炉膛水套(21)后部,与所有炉膛水套后外侧平齐,其上与炉壳内壁相触,下触炉底,其左右侧前端与炉壳间分别留有烟道,隔火墙水套前上部两侧分别与外层集水管(4)的左右前下角相连通,在隔火墙水套与炉膛水套之间设有左右内层集水管(5),内层集水管(5)后上部与外层集水管相连通,左右前上角与每个炉膛水套(21)后侧面中下点相连通,炉膛水套与炉膛水套之间距为30-180mm,每个炉膛水套(21)为前后左右和顶相互连通的水套,其每个前侧面均有炉门,每个后侧面均有烟道,在每个炉膛水套(21)前上顶部由管与热水套(8)相连通,热水套(8)呈拱月形,座在左右炉膛两外侧壁上,前部中心设有烟筒(9),其顶上最高处设有排气管(23),其末端设有出水管,在每个炉膛水套内上部均设有炉膛集水管(7),其下端设有进水管(25),上端设有出水管(2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天人
申请(专利权)人:张天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