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壳体及锂电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328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双层壳体及锂电池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双层壳体包括外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部用于容纳电芯的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外壁设有第一减震单元,所述外壳体内壁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减震单元相抵接的第二减震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双层壳体能够在内壳体内部电芯发生膨胀时,通过内外壳体之间的第一减震单元和第二减震单元对电芯的膨胀进行分级吸收,同时利用自身变形从而缓解膨胀,通过第一减震单元和第二减震单元的设置从整体上加强双层壳体的结构、提高安全性,解决了电池循环中后期由于膨胀所导致的安全问题,能够有效克服电池膨胀带来的电性能下降弊端。

Double shell and lithium battery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层壳体及锂电池组件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双层壳体及锂电池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锂电池技术的快速发展,锂电池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脑和电动汽车等
,锂电池具有续航时间长、使用寿命长、自放电率低和绿色环保等优。锂电池在应用中通常都是以单体或模组形式出现,若在使用过程因特殊原因导致锂电池膨胀甚至爆炸,将对人们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巨大伤害。近年来的纯电动汽车自燃、手机电池爆炸等都历历在目。可是对锂电池单体或电池模组的膨胀安全问题仍未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已知的电池膨胀因素很多:产气、材料本身因素膨胀等都会对电池外壳造成不可恢复的变形,变形过大将导致膨胀力变大进而产生安全问题,例如盖板与壳体焊接处应力集中导致焊接开裂。现有的锂电池壳体中仅能放置电芯,循环(寿命)中后期的电池膨胀问题未得到有效处理,造成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能够吸收并缓解电池膨胀,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双层壳体。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双层壳体,包括外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外壳体内部用于容纳电芯的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外壁设有第一减震单元,所述外壳体内壁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减震单元相抵接的第二减震单元。可选地,所述内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以及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两端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周向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侧面的相背离的一面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减震单元,所述外壳体的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向的一面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减震单元。可选地,所述第一减震单元至少包括沿所述内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横向胶条,多个所述横向胶条沿所述内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可选地,所述内壳体上开设有用于电芯散热的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上的散热口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上的散热孔。可选地,相邻所述横向胶条之间能够形成所述散热口。可选地,所述第一减震单元包括沿所述内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纵向胶条,所述纵向胶条位于所述横向胶条的两端;和/或所述第一减震单元包括设置在多个所述横向胶条所在区域两侧的弹性胶块。可选地,所述第二减震单元包括沿所述外壳体内表面向内凸出的弹性的凸起单元。可选地,所述凸起单元的凸起高度不超过3-4mm;和/或,所述凸起单元从边缘朝向中部凸起的高度增加。可选地,所述凸起单元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椭圆形的长轴平行于所述内壳体的长度方向。本技术第二方面一种锂电池组件,包括电芯和上述任意方案所述的双层壳体,所述电芯位于所述内壳体内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双层壳体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的双层壳体能够在内壳体内部电芯发生膨胀时,通过内外壳体之间的第一减震单元和第二减震单元对电芯的膨胀进行分级吸收,同时利用自身变形从而缓解膨胀,通过第一减震单元和第二减震单元的设置从整体上加强双层壳体的结构、提高安全性,解决了电池循环中后期由于膨胀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壳体破裂、盖板焊接处破损等导致的泄露问题),能够有效克服电池膨胀带来的电性能下降弊端。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双层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外壳体的主视图;图4为图1中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体、2—内壳体、3—第二减震单元、4—第一侧面、5—第二侧面、6—横向胶条、7—散热口、8—散热孔、9—纵向胶条、10—弹性胶块。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结合图1-图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双层壳体,包括外壳体1和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内部用于容纳电芯的内壳体2,所述内壳体2外壁设有第一减震单元,所述外壳体1内壁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减震单元相抵接的第二减震单元3。随着电池使用时间的延长,当电池寿命到达中后期时,位于内壳体2内部的电芯十分容易出现膨胀的问题,造成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不好。而本技术的双层壳体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外壳体1具有密封和加固电芯的作用,而内壳体2及内外壳体上的第一减震单元和第二减震单元3能够用于缓冲裸电芯膨胀,解决循环中后期电池膨胀力过大、电池过厚带来的安全风险。具体来说,本技术的双层壳体能够在内壳体内部电芯发生膨胀时,使内壳体2随电芯同步发生变形,传递并吸收一部分膨胀产生的力,随后通过内外壳体之间的第一减震单元和第二减震单元对电芯的膨胀进行分级吸收,详细地,先通过内壳体2外壁的第一减震单元、再传递给外壳体1内壁的第二减震单元3,利用上述二者的自身变形从而缓解膨胀,避免外壳体1的变形。可以说,通过第一减震单元和第二减震单元的设置从整体上加强双层壳体的结构、提高安全性,解决了电池循环中后期由于膨胀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壳体破裂、盖板焊接处破损等导致的泄露问题),能够有效克服电池膨胀带来的电性能下降弊端。市面上方形电池容量和使用频率更高,这种高能量密度方形电池在使用过程中,更会容易产生产气过多、裸电芯膨胀过大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为了与电芯的形状相配合,通常情况下,所述内壳体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4以及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4两端的第二侧面5,所述第一侧面4和所述第二侧面5周向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侧面4的相背离的一面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减震单元,所述外壳体1的与所述第一侧面4相向的一面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减震单元3。根据电芯自身特点,通常是在电芯相对两面的中部发生膨胀,相应的两个第一侧面4即设置在电芯相对两面的外侧,便于在电芯膨胀过程中利用内壳体2自身硬度对其进行一部分抑制并随其同步发生变形,随后将膨胀力传递给第一减震单元和与第一减震单元相接触的第二减震单元3,从而对膨胀起到较好的抑制缓解作用。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满足缓解电芯膨胀的要求,第一减震单元和第二减震单元3通常采用弹性结构,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可以采用橡胶材料,橡胶材料不仅可以利用自身变形对膨胀进行吸收缓解,还能够保证双层壳体间的稳定性,避免变形过程中引起双层壳体出现错位等问题,影响电池包的使用。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减震单元至少包括沿所述内壳体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横向胶条6,多个所述横向胶条6沿所述内壳体2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4上。可以理解的是,条状的弹性结构相对于块状或片状来说,在占据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变形,因此减震效果更好。此外,将第一减震单元设置为横向胶条6结构不仅便于膨胀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和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内部用于容纳电芯的内壳体(2),所述内壳体(2)外壁设有第一减震单元,所述外壳体(1)内壁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减震单元相抵接的第二减震单元(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和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内部用于容纳电芯的内壳体(2),所述内壳体(2)外壁设有第一减震单元,所述外壳体(1)内壁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减震单元相抵接的第二减震单元(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面(4)以及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4)两端的第二侧面(5),所述第一侧面(4)和所述第二侧面(5)周向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侧面(4)的相背离的一面分别设有所述第一减震单元,所述外壳体(1)的与所述第一侧面(4)相向的一面分别设有所述第二减震单元(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单元至少包括沿所述内壳体(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横向胶条(6),多个所述横向胶条(6)沿所述内壳体(2)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4)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2)上开设有用于电芯散热的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面(4)上的散热口(7)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5)上的散热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伟唐少康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