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的冷却模块及二次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328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二次电池的冷却模块及二次电池模组,其中冷却模块包括:冷却板和支撑板,冷却板用于对电芯散热。多个支撑板沿冷却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支撑板覆盖在冷却板上。至少部分支撑板的上部形成散热槽,冷却板可从散热槽露出以从电芯吸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冷却模块,冷却板上间隔设置多个支撑板,有效地提高了冷却板的抗冲击力,保证冷却板在提供冷量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形。冷却板从散热槽中露出后产生的冷量可直接向周围环境扩散,增加电芯周围环境的冷却量,当有气流通过时可快速带走电芯产生的热量。部分冷却板产生的冷量直接传递到支撑板,再传递到待冷却的电芯,使这部分电芯均匀地被冷却,二次电池整体散热效率高。

Cooling module and secondary battery module of secondary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电池的冷却模块及二次电池模组
本技术属于二次电池冷却
,具体是一种二次电池的冷却模块及二次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对于电动汽车而言,其使用的电池的工作效率受温度影响较大,温度太高电池的供电出现故障,使用受损且容易导致安全问题;温度太低则电池的工作性能下降,供电能力不足。对于续航要求不断提升的电动汽车而言,电池箱内设置有更多的电池模块,每个电池模块包括多个电芯,电芯的布置密度较大,有必要对这些设置密度较大的电芯进行可靠的散热,以保证电动汽车的供电充足。已有的对二次电池冷却的装置,对二次电池散热无侧重,导致发热量较大的电芯缺少足够的冷量冷却,引起局部电芯的温度过高而影响二次电池的供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二次电池的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多种散热形式,二次电池整体散热效率高,可解决局部电芯温度过高而影响供电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二次电池的冷却模块的二次电池模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二次电池的冷却模块,所述二次电池包括电芯,所述冷却模块包括:冷却板,所述冷却板用于对所述电芯散热;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板沿所述冷却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支撑板覆盖在所述冷却板上;至少部分所述支撑板的上部形成散热槽,所述冷却板可从所述散热槽露出以从所述电芯吸热。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冷却模块,冷却板上间隔设置多个支撑板,有效地提高了冷却模块的抗冲击力,保证冷却板在提供冷量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形。部分支撑板上设置散热槽,冷却板从散热槽中露出后其产生的冷量可直接向周围环境扩散,增加电芯周围环境的冷却量,当有气流通过时可快速带走电芯产生的热量。部分支撑板上不设置散热槽,因此冷却板产生的冷量直接传递到支撑板上,再由支撑板传递到待冷却的电芯,使这部分电芯均匀地被冷却。冷却模块在为二次电池散热时不同区域可形成不同的散热形式,二次电池整体散热效率高。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冷却模块,沿所述冷却板的长度方向,多个所述支撑板上的所述散热槽在所述冷却板上的水平投影面积呈梯次递增。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冷却模块,多个所述支撑板包括两组,两组所述支撑板对称设置在所述冷却板上;沿冷却板的同一方向,其中一组所述支撑板上的所述散热槽在所述冷却板上的水平投影面积呈梯次递增,另一组所述支撑板上的所述散热槽在所述冷却板上的水平投影面积呈梯次递减。可选的,两组所述支撑板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同组中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的间隔距离。可选的,同组相邻所述支撑板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冷却模块,所述支撑板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沿所述冷却板的长度方向贯通所述支撑板,所述散热槽连通所述安装槽,所述冷却板安装在多个所述支撑板的所述安装槽中。根据本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支撑板还包括上板体,所述散热槽设在所述上板体上,所述冷却板朝着所述上板体的方向凸出形成有上支撑肋,所述上支撑肋的表面与所述上板体贴合或所述上支撑肋从所述散热槽中露出。根据本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冷却板朝着远离所述上板体的方向凸出形成有下支撑肋,所述安装槽上设有与所述下支撑肋契合的配合槽,所述下支撑肋与所述配合槽贴合。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二次电池的冷却模块,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冷却板上,以将所述冷却板的冷量均匀地向所述电芯传递,所述冷却板内包括相变材料制成的制冷件。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二次电池模组,包括:冷却模块,所述冷却模块为前述的二次电池的冷却模块;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为多个,多个所述二次电池分成多组,每组所述二次电池对应设置在一个所述支撑板上。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二次电池模组,二次电池分成多组,每组二次电池对应设置在一个支撑板上,冷却板产生的冷量可通过支撑板上的散热槽传递到电芯周围的环境中并对电芯进行冷却,也可以先将冷量传递到支撑板,再由支撑板向外扩散与电芯产生的热量进行交换,为电芯散热。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冷却模块和二次电池模组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冷却模块和一组二次电池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冷却板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盖板的俯视图。图5为图1中区域I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冷却模块100、冷却板1、流道槽11、支撑肋12、上支撑肋121、下支撑肋122、弯道槽13、安装孔14、盖板2、第一凸板21、连接槽22、第二凸板23、支撑板3、散热槽31、间隔距离32、组间间隔距离321、组中间隔距离322、上板体33、下板体34、侧板体35、侧包覆件351、二次电池模组200、二次电池210、电芯2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冷却模块10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二次电池210的冷却模块100,二次电池210包括电芯220,电芯220作为二次电池210的蓄电部分。如图1所示,冷却模块100包括:冷却板1和支撑板3。其中,冷却板1用于对电芯220散热。这里的冷却板1可以与电芯220直接接触进行吸热;也可以为冷却板1与电芯220间接接触,由其他部件传递冷量后与电芯220产生的热量进行交换;还可以为冷却板1的冷量散发到周围空气中,空气中的冷量与电芯220的热量进行交换而对电芯220冷却。如图1所示,支撑板3包括多个,多个支撑板3沿冷却板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支撑板3覆盖在冷却板1上。这里,由于支撑板3间隔布置在冷却板1上,因此,部分冷却板1露出在空气中,而未被支撑板3覆盖。至少部分支撑板3的上部形成散热槽31,冷却板1可从散热槽31露出以从电芯220吸热。被支撑板3覆盖的冷却板1,其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电池的冷却模块,所述二次电池包括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包括:/n冷却板,所述冷却板用于对所述电芯散热;/n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板沿所述冷却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支撑板覆盖在所述冷却板上;至少部分所述支撑板的上部形成散热槽,所述冷却板可从所述散热槽露出以从所述电芯吸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电池的冷却模块,所述二次电池包括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模块包括:
冷却板,所述冷却板用于对所述电芯散热;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板沿所述冷却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支撑板覆盖在所述冷却板上;至少部分所述支撑板的上部形成散热槽,所述冷却板可从所述散热槽露出以从所述电芯吸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冷却板的长度方向,多个所述支撑板上的所述散热槽在所述冷却板上的水平投影面积呈梯次递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板包括两组,两组所述支撑板对称设置在所述冷却板上;沿冷却板的同一方向,其中一组所述支撑板上的所述散热槽在所述冷却板上的水平投影面积呈梯次递增,另一组所述支撑板上的所述散热槽在所述冷却板上的水平投影面积呈梯次递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支撑板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同组中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的间隔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的冷却模块,其特征在于,同组相邻所述支撑板之间的间隔距离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璋勇吴华忠周昊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