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电池包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327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和车辆,其中电池模组包括:电芯、模组壳体和电气元件。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模组壳体内;所述电气元件设置在所述模组壳体上且悬置在所述模组壳体内,所述电气元件适于与所述电芯电气连接。该电池模组通过将电气元件设置在模组壳体上,以避免在模组壳体内设置用于支撑安装电气元件的支架结构,以有效降低电池模组的整体重量,进而有效的提升了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

Battery modules, battery packs and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电池包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池模组内为固定电气元件,均设置有单独的支架结构,支架结构适于支撑在电池模组内以使电气元件能够稳定的固定在其上,进而使电气元件能够稳定的设置在模组壳体内。而由于支架结构自身具有一定的重量且会占用模组壳体内的空间,因此,导致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较低,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更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电芯;模组壳体,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模组壳体内;电气元件,所述电气元件设置在所述模组壳体上且悬置在所述模组壳体内,所述电气元件适于与所述电芯电气连接。进一步,所述模组壳体具有固定结构,所述电气元件适于通过所述固定结构固定在所述上壳体上。进一步,所述电气元件适于嵌设固定在所述模组壳体上。进一步,所述模组壳体包括:上壳体,所述电芯的极柱与所述上壳体正对,所述电气元件固定在所述上壳体的内表面上。进一步,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从所述上壳体的内表面向靠近所述电芯的方向延伸,所述固定柱适于穿过所述电气元件以将所述电气元件固定在所述上壳体上。进一步,所述固定柱为热熔柱。进一步,所述电气元件包括:汇流排和采样总成,所述采样总成连接在所述汇流排上,所述汇流排具有第一固定孔,所述采样总成具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固定柱适于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配合。进一步,所述上壳体开设有避让通孔,所述避让通孔与所述极柱正对。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电池模组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通过将电气元件设置在模组壳体上,以避免在模组壳体内设置用于支撑安装电气元件的支架结构,以有效降低电池模组的整体重量,进而有效的提升了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的电池模组。由于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因此,电池包整体的能量密度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以使电池包的能量密度更高。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包,该车辆的电池包的能量密度更大,该车辆的续航能力更强。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气元件,2-上壳体,3-固定柱,11-汇流排,12-采样总成,111-第一固定孔,121-第二固定孔,21-避让通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可以包括:电芯、模组壳体和电气元件1。如图1和图2所示,电芯设置在模组壳体内,电气元件1适于与电芯电气连接,以将电芯的能量输出到模组壳体外,从而实现电池模组的放电,以及用于采集电芯的放电信息,合理的监控电芯的状态,以保证电池模组放电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由于传统的电池模组内为固定电气元件1,均设置有支架结构,支架结构适于支撑在电池模组内以使电气元件1能够稳定的固定在其上,进而稳定的设置在模组壳体内。而由于支架结构自身具有一定的重量且会占用模组壳体内的空间,因此,导致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较低。为解决此问题,本技术实施例将电气元件1设置在模组壳体上且悬置在模组壳体内,即电池元件不在需要传统的支架结构的支撑,可以直接设置在模组壳体上。由此,可避免在模组壳体内设置单独的支架结构,以有效降低电池模组的整体重量,进而可有效提升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通过将电气元件1集成在模组壳体上,以避免在模组壳体内设置用于支撑安装电气元件1的支架结构,以有效降低电池模组的整体重量,进而有效的提升了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模组壳体具有固定结构,电气元件1适于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在上壳体2上,以使其可悬置在模组壳体内,以避免设置单独的支架结构,进而可有效的提升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电气元件1适于嵌设固定在模组壳体上。也可实现其悬置在模组壳体内,以避免设置单独的支架结构,进而可有效的提升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其中,电气元件1可采用注塑嵌设的方式设置在模组壳体上,即可在注塑模组壳体时,将电气元件1一并限制在模组壳体上,可避免设置单独的固定件或固定结构。如图1-图3所示,模组壳体包括:上壳体2,电芯的极柱与上壳体2正对,电气元件1固定在上壳体2的内表面上,以方便极柱与电气元件1相连接。其中,由于上壳体2的内表面的面积较大,因此将电气元件1设置在上壳体2的内表面上更便于布置。进一步,参照图2,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柱3,固定柱3从上壳体2的内表面向靠近电芯的方向延伸,并且固定柱3适于穿过电气元件1以将电气元件1固定在上壳体2上。其中,固定柱3更便于设置,可在上壳体2注塑成型时直接形成在上壳体2上。由此,避免在上壳体2上设置单独的固定结构,以降低电池模组的整体造价,并且更便于电气元件1与上壳体2之间的安装固定。结合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电气元件1包括:汇流排11和采样总成12,汇流排11用于电气连接电池模组内所有的电芯,以将电芯的能量传输到电池模组外部,而采样总成12通过采样连接片连接在汇流排11上,以用于采集汇流排11的信息,进而采集电芯的相关信息。其中,汇流排11具有第一固定孔111,采样总成12具有第二固定孔121,固定柱3适于分别穿过第一固定孔111和第二固定孔121以与第一固定孔111和第二固定孔121配合,进而使汇流排11和采样总成12能够分别固定在上壳体2上。参照图2,固定柱3为热熔柱。热熔柱为遇热可变形得结构件,即在热熔柱分别穿过第一固定孔111和第二固定孔121后,可对热熔柱进行加热,以使热熔柱变形,以使热熔柱无法从第一固定孔111和第二固定孔121中脱出,可进一步提升固定效果。如图1和图3所示,由于汇流排11设置在上壳体2上,因此在模组壳体组装完成之前无法实现汇流排11与电芯的极柱之间的焊接,为不影响汇流排11与电芯的极柱之间的焊接,本技术实施例在上壳体2开设有避让通孔21,并使避让通孔21与极柱正对,以为二者之间的焊接留出焊接区域,便于焊接工装压紧汇流排11与电芯极柱,以在电池模组外实现对汇流排11与电芯的极柱之间的焊接。根据本技术另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池模组。由于电池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芯;/n模组壳体,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模组壳体内;/n电气元件(1),所述电气元件(1)设置在所述模组壳体上且悬置在所述模组壳体内,所述电气元件(1)适于与所述电芯电气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
模组壳体,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模组壳体内;
电气元件(1),所述电气元件(1)设置在所述模组壳体上且悬置在所述模组壳体内,所述电气元件(1)适于与所述电芯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壳体具有固定结构,所述电气元件(1)适于通过所述固定结构固定在所述模组壳体中的上壳体(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元件(1)适于嵌设固定在所述模组壳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壳体包括:上壳体(2),所述电芯的极柱与所述上壳体(2)正对,所述电气元件(1)固定在所述上壳体(2)的内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柱(3),所述固定柱(3)从所述上壳体(2)的内表面向靠近所述电芯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鹏冯冰杜育林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