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46327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03 0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设置在车体的底板上,包括内部容置有电池堆的箱形的电池主体部、及内部容置有设备部件的箱形的设备盒,设备盒被设置为,基端侧的侧部被支撑在车体的纵壁上,基端侧的相反侧的侧部与电池主体部的侧部连接,设备盒的顶面与电池主体部的顶面之间在车高方向上存在高低差,在设备盒的基端侧的下部形成有与车体的底板相抵接的倾斜的被抵接面,该被抵接面被构成为面朝车体的前下方。基于上述结构,能减轻车体受到碰撞时位于车体与电池主体部之间的设备盒被压缩的程度,从而能减小设备盒内部的设备部件受损的可能性。

Battery p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组
本技术涉及电池组,特别是一种在箱形电池主体部的侧部连接有箱形设备盒的车载电池组。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车辆,用电动机进行驱动的电动车、以电动机和内燃机等多种动力源进行驱动的混合动力车逐渐成为主流。这些车辆中都装设有用于向电动机供电的电池组。通常,电池组由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等能反复充电和放电的二次电池组成。图4是表示现有技术例的电池组70的结构的概要截面图。电池组70具备箱形的电池主体部71、及箱形的设备盒72。电池主体部71的内部容置有由多个电池模块(未图示)构成的电池堆73。设备盒72的内部容置有与电池堆73电连接的设备部件74。设备盒72被设置为,其基端侧(靠车辆前侧)的侧部由车体75支撑,其相反侧的前端侧(靠车辆后侧)的侧部与电池主体部71的侧部连接。另外,设备盒72的纵向厚度略小于电池主体部71的纵向厚度,设备盒72的顶面72a高度与电池主体部71的顶面71a高度相同。然而,采用上述现有技术例的电池组70的情况下,在车辆发生碰撞等时,若车体75在水平方向上向电池组70施加较大的负荷,则位于车体75与电池主体部71之间的设备盒72有可能在水平方向上被压缩而破损。在此情况下,容置在设备盒72内部的设备部件74有可能受到挤压而破损、产生漏电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轻车体受到碰撞时位于车体与电池主体部之间的设备盒被压缩的程度从而减小设备盒内部的设备部件受损的可能性的电池组。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设置在车体的底板上,包括内部容置有电池堆的箱形的电池主体部、及内部容置有设备部件的箱形的设备盒,所述设备盒被设置为,基端侧的侧部被支撑在所述车体的纵壁上,所述基端侧的相反侧的侧部与所述电池主体部的侧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盒的顶面与所述电池主体部的顶面之间在车高方向上存在高低差,在所述设备盒的基端侧的下部形成有与所述车体的底板相抵接的倾斜的被抵接面,该被抵接面被构成为面朝所述车体的前下方。本技术的上述电池组的优点在于,由于设备盒的顶面与电池主体部的顶面之间存在高低差,且在设备盒的基端侧的下部形成有与车体的底板相抵接的朝着车体前下方倾斜的被抵接面,所以,当车体受到碰撞时,设备盒会受到车体所施加的朝后方及后上方的作用力,此时,设备盒与电池主体部之间会产生转动力矩,从而,设备盒容易以与电池主体部连接且存在高低差的部位为支点而转动,使其基端侧向车高方向的上方移动。其结果,能减轻设备盒被压缩的程度,即使盒体变形其内部也能保留较大的空间,所以能降低容置在其内部的设备部件受损的可能性。另外,本技术的上述电池组中,较佳为,所述电池主体部的顶面的位置低于所述设备盒的顶面的位置。基于该结构,在车体受到碰撞时,设备盒的基端侧容易向上方移动。但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电池主体部的顶面的位置低于所述设备盒的顶面的位置。另外,本技术的上述电池组中,较佳为,所述电池主体部的底面的位置低于所述设备盒的底面的位置。基于该结构,在车体受到碰撞时,设备盒的基端侧更容易向上方移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概要截面图。图2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技术效果的示意图。图3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技术效果的示意图。图4是表示现有技术例的电池组的结构的概要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电池组的承重结构>图1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3在车辆上的承重结构1。该电池组3的承重结构1包括车体2和电池组3。如图1所示,车体2具有在车高方向上延伸的纵壁21、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底板22、及将纵壁21与底板22连结的台阶状的抵接部23。另外,抵接部23具有面朝车体2的后上方倾斜的倾斜面。电池组3用于向未图示的电动机等供电。如图1所示,电池组3具备设备盒4、电池主体部5、电池堆6、及设备部件7。设备盒4的内部容置有设备部件7。如图1所示,设备盒4被构成为具有内部空间的箱形。在设备盒4的基端侧(位于车辆前侧的端部)的下部形成有与车体2的抵接部23形状相对应的台阶状的被抵接部41。该被抵接部41具有倾斜度与车体2的抵接部23的斜面的倾斜度大致相同的倾斜面。即,被抵接部41的倾斜面被构成为面朝车体2的前下方地倾斜。具有上述结构的设备盒4以其厚度方向(纵向)与车高方向一致、其被抵接部41与车体2的抵接部23相抵接的状态被水平地支撑在车体2的底板22上(图1中省略了支撑构件的图示),并且,其基端侧的侧部42与车体2的纵壁21固定连接而受到该纵壁21的支撑。电池主体部5的内部容置有电池堆6。如图1所示,电池主体部5被构成为具有内部空间的箱形,其厚度略大于设备盒4的厚度。具有上述结构的电池主体部5以其厚度方向(纵向)与车高方向一致的状态水平地安装在车体2的底板22上。另外,电池主体部5的侧部(靠近车辆前侧的侧部)51与设备盒4的前端侧(基端侧的相反侧,靠近车辆后侧)的侧部43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电池主体部5和设备盒4被配置为,电池主体部5的顶面52低于设备盒4的顶面44,电池主体部5的底面53低于设备盒4的底面45。因而,在电池主体部5与设备盒4连接的部分形成了顶面52与顶面44之间的车高方向的高低差8、及底面53与底面45之间的车高方向的高低差9。另外,电池主体部5通过未图示的安装构件固定安装在底板22上。电池堆6用于提供向电动机等供电用的电力。如图1所示,电池堆6具有近似长方体形状,由多个电池模块(未图示)叠成而成。该电池模块例如采用锂离子电池或镍氢电池等二次电池。本实施方式中,设备部件7是用于控制电池堆6的工作状态的设备。该设备部件7例如包括接线块10、监控单元11。接线块10中包含有未图示的用于实现电池堆6与电动机等之间的电连接或切断该电连接的系统主继电器、过电流保护用的保险丝等。接线块10由支架12固定连接在设备盒4内部的底面上。监控单元11用于监测电池堆6的充电状态、温度等。该监控单元11配置在接线块10的下方,并直接固定在设备盒4内部的底面上。但是,设备部件7中包括的部件及设备部件7在设备盒4中的安装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和变更,而不受本实施方式的限定。<有益效果>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3的承重结构1的技术效果进行说明。图2和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3的承重结构1的技术效果的示意图。具体而言,图2和图3示出车体2受到碰撞时电池组3的状态。上述电池组3的承重结构1中,因车辆发生碰撞等而车体2受到较大的碰撞负荷作用时,来自于车体2的纵壁21的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会作用于设备盒4的基端侧的侧部42,同时,来自于车体2的抵接部23的倾斜面的朝着车体2的后上方作用的作用力会作用于设备盒4的被抵接部41的倾斜面。另外,与设备盒4连接的电池主体部5会因惯性力而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组,设置在车体的底板上,包括内部容置有电池堆的箱形的电池主体部、及内部容置有设备部件的箱形的设备盒,所述设备盒被设置为,基端侧的侧部被支撑在所述车体的纵壁上,所述基端侧的相反侧的侧部与所述电池主体部的侧部连接,其特征在于:/n所述设备盒的顶面与所述电池主体部的顶面之间在车高方向上存在高低差,/n在所述设备盒的基端侧的下部形成有与所述车体的底板相抵接的倾斜的被抵接面,该被抵接面被构成为面朝所述车体的前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组,设置在车体的底板上,包括内部容置有电池堆的箱形的电池主体部、及内部容置有设备部件的箱形的设备盒,所述设备盒被设置为,基端侧的侧部被支撑在所述车体的纵壁上,所述基端侧的相反侧的侧部与所述电池主体部的侧部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盒的顶面与所述电池主体部的顶面之间在车高方向上存在高低差,
在所述设备盒的基端侧的下部形成有与所述车体的底板相抵接的倾斜的被抵接面,该被抵接面被构成为面朝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田拓也岛田匡起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