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箱及电池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箱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包作为电动汽车的动力源,通常安装在电动汽车的车体底架上。电池包通常包括电池箱以及电池模组。电池箱通常包括箱体和箱盖,箱体和箱盖固定连接形成安装空间,电池模组位于安装空间内。
[0003]其中,箱体通常包括底板和环形侧板,电池模组通常固定在底板上。为了提高电动车的续航里程,通常增加底板的面积以方便安装多个电池模组。
[0004]如此使得箱体的结构强度低,容易变形挤压内部的电池模组,影响电池包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箱及电池包,以解决电池箱的箱体结构强度低、易变形的技术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箱,其包括箱体以及箱盖;所述箱盖包括顶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顶板上的第一环形侧板,所述第一环形侧板的底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第一翻边;所述箱体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以及箱盖;所述箱盖包括顶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顶板上的第一环形侧板,所述第一环形侧板的底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第一翻边;所述箱体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二环形侧板,所述第二环形侧板包括间隔相对的第一宽侧板和第二宽侧板以及间隔相对的第一长侧板和第二长侧板;所述第一宽侧板和所述第二宽侧板以及所述第一长侧板和所述第二长侧板的顶端分别向外弯折延伸形成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一翻边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加强梁以及第二加强梁;所述第一加强梁和所述第二加强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长侧板和所述第二长侧板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梁与所述第一宽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梁与所述第二宽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梁;所述第一加强梁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加强梁设置有用于与电池包的电池模组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二加强梁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加强梁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电池模组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三加强梁设置有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梁的外上部设置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加强梁的内上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加强梁的下部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四通孔;且所述第四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下方;所述第二加强梁的外上部设置有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加强梁的内上部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加强梁的下部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五通孔;且所述第五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梁包括第一长顶壁、第一短底壁、第一垂直侧壁、第一倾斜侧壁、第一外侧壁、第一顶侧壁以及第一实体条,所述第一短底壁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短底壁和所述第一长顶壁平行且上下间隔相对,且所述第一垂直侧壁垂直于所述短底壁,且所述第一垂直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短底壁和所述第一长顶壁的外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倾斜侧壁的两端分别与述第一短底壁和所述第一长顶壁的内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短底壁、所述第一长顶壁、所述第一垂直侧壁、所述第一倾斜侧壁围合形成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一实体条和所述第一外侧壁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长顶壁上方的内外两端,且所述第一实体条上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顶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实体条和所述第一外侧壁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一顶侧壁、所述第一外侧壁、所述第一长顶壁以及所述第一实体条围合形成所述第一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垂直侧壁平齐;所述第一垂直侧壁和所述第一外侧壁形成所述第一宽侧板,所述第一外侧壁的顶端向外弯折延伸形成所述第二翻边。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本赫,瞿进圆,王金凤,伍上福,周昊,刘璋勇,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